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文化·读书 >> 正文    
     




 
西湖刀鱼桑墟行 文/汤以方
 

西湖刀鱼桑墟行

█ 汤以方

桑墟西湖历史悠久,西湖刀鱼久负盛名。2010年元月的最后一个冬日,由沭阳县文联、沭阳县文学研究会和沭阳县桑墟西湖鱼庄联合组织的一场文学笔会让我们走进了桑墟西湖,见识了西湖刀鱼。

对于桑墟西湖,我并不陌生,据《沭阳县志》记载,远在北宋以前,在桑墟一带就有一片方圆数百里的湖泊,俗称桑墟湖,后湖泊逐渐缩小于桑墟以西,又被人们称为小西湖。

而出自桑墟西湖的刀鱼之所以负有盛名,是因为该鱼有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鱼体银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溢肥腴,骨刺酥软,嚼而可食等特点,非其它地方刀鱼所能比拟。西湖刀鱼的成名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传:北宋时期,赵匡胤还没做皇帝时,其结拜兄弟鲁正恩卖香油路过桑墟西湖,因醉酒在湖边不慎摔倒,打翻油篓,香油流入湖中,霎时间,湖面油花片片,群鱼争而食之。从此,西湖里捕上来的刀鱼经烹煮后,骨刺柔软,香飘四溢,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美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们用西湖刀鱼做成的各种形式、各种风味的刀鱼宴已成为桑墟地方颇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 

我们无法考证传说的真假,但却乐意相信这个传说的由来。因为本次文学笔会的桑墟之行,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文学采风活动,更主要的则是我们大家都倾心于对古西湖传说的神往,馋唌于对西湖刀鱼美味的诱惑。

距离桑墟镇西侧约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我们笔会采风的目的地。在西湖鱼庄张根其老板的引导下,我们便在这个叫做西湖的地方进行了例行的观访活动。已是早春时节,寒风慢卷,簿雾轻烟,走在这块平实的土地上,我们凭借头脑中早已形成的图画,在努力找寻西湖的身影。然而星移物转,沧海桑田,任凭我们跑遍桑西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却怎么也发现不了传说中西湖的影子。映入眼帘的除了是一排排新建的板材加工厂,一座座生机勃勃的村庄,就是一片片泛着青色麦苗的沃野良田。阡陌之中,原先那种水阔鱼跃,烟波浩渺的西湖景象早已经没有了一丝一点的踪迹,所留下的,只有是西湖这个美丽的名子,和荡漾在人们脑海中那一波波对于西湖历史变迁的美好记忆。抑或,我想,也许那些从未灭绝过的,仍然在那些沟沟渠渠之中欢腾嬉闹的小鱼们还有可能仍是古西湖鱼类家族的嫡传子孙。

据当地的一位老人讲:其实,桑墟西湖的真正消失也只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就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当地乡级人民政府还曾掀起过治理小西湖的水利工程运动。那时,西湖之水常年不干,每到汛期,方圆数十里更是汪洋一片,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正是小西湖的湖底。平时,生活在西湖周边的人们多以捕鱼为生,西湖养育了一方地地道道的渔民。但是汛期来临之后,西湖水害却又会常常祸及周边乡村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成为了困扰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道泥泽。但是,随着五、六十年代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友谊河、古泊河的重新开挖,黄泥河的重新疏浚,西湖之水逐渐枯竭,流世上千年的桑墟西湖终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可以说,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和兴衰存亡,桑墟西湖于祖辈生息于此的人们应当有着许多说不清的恩怨情爱,也有着许多割不断的忆念情结。

中华大地从来就不乏灵异之气。尽管西湖之水已不复存在,但深被人们所喜爱的西湖刀鱼却从来就没有在这块土地上绝绝。据当地群众介绍:不知何种原因,南以古泊河为界,西以友谊河为界,在原古西湖水域范围内的土地上,无论从那一条沟渠里捕上来的刀鱼都仍然保持着西湖刀鱼形似尖刀、肉质细嫩、骨刺酥软的特色。而在仅为一河之隔的界外,其捕捉到的刀鱼,无论是形体颜色,还是肉质口感都与界内捕捉到的刀鱼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从西湖鱼庄呈现给我们的刀鱼宴上,大家已经找到了最好的注释。

一方水土长一方鱼,一方文化兴一方业。如今,西湖刀鱼作为桑墟地方特有的美食品牌,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看重,所认识。以张根其为首兴办的西湖鱼庄,正是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由张根其投资500万元创办的,以“西湖刀鱼”为发展主体的养殖基地和西湖鱼庄已经正式运行。张根其坦言,该产业的创办将集刀鱼养殖、繁育、销售和经营专业刀鱼宴席于一体,通过对“西湖刀鱼”品牌的注册,烹任方法的研究,力争与盱眙龙虾相比美。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将该产业打造成苏北地区又一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带动桑墟地方经济发展和实现沭阳地方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汤以方    责任编辑:汤以方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西湖刀鱼桑墟行(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