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散文·随笔 >> 正文    
     




 
游朱家角 文/宋诗诗
 

暑中最热的一个周末,我们去游朱家角古镇。虽然有阳伞,但是小腿以下还是被太阳灼得生疼。大概有40度吧,我们是如此的勇敢,在这样残酷的天气下,赤裸裸地曝光自己。公交车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人们大多数还是愿意窝在家里,躲在空调下或睡觉或上网。

车驶出城市,开进乡村。望着窗外纵横的田野,铺满莲叶的池塘,我似乎闻到了古镇的味道。朱家角掩埋的很深,外面的物换星移,一直未影响到它,依旧是最初的形式。一尺来宽踏出老茧的青石板路;绕村迂回的小河,每走几步便有拱形的石桥。朱红色雕花的门面,两边各挂一串大红的灯笼,玻璃门紧闭,里面是排列整齐的饭桌和椅子,老人坐在门边,贴着玻璃张望,有人经过,便拉开一条缝,探出头来招呼着:吃饭吗?进来吧,冷气开放的。商店的门是洞开的,杂货很多,几乎要流到街上来,主人在柜台后面,悠闲地坐着。一切都是安静的,缓缓的,似门口那条沉默的小河。

    有船划过,穿着青灰色布褂的船夫,站在船头小心翼翼地摇着,生怕惊动了那一直不曾开口的河。舱里的女孩很雀跃,不停地拍照,甚至冒险凑到船头,摇摇晃晃地和船夫合了影。我们坐在倾斜的柳树下,一边吃西瓜,一边欣赏着,竟也能感受到绿绿的凉意。

    拿着游览路线图,我们首先找到了掩藏隐秘的课植园。这是民国时期某官马文卿的私家住宅。从门厅进去,穿过天井便进入大堂。两边是朱红色的走廊,沿着廊边又窄又陡的楼梯上去,便是主人夫妇和妾室们的卧室。望着室内的陈设,我似乎感受到当年一家人生活的情景。也许是清晨,主人刚起来,打着呵欠,摇着脑袋,女人们迈着小脚,来来回回地穿梭其间。我们没有逗留多久,只是在二楼的栏杆处,向下眺望了下,角落处几株芭蕉已经泛黄。这时候没有雨,我想如果有雨,雨打芭蕉定是诗意了很多。

    从二楼下来,沿着走廊往前便拐进小姐们的绣房。几个中年妇女坐着,面前搁着针线簸,灵巧地绣着当今流行的十字绣。小姐们早已不在,当年的心思也悄悄陨落成土。我只凭想象,站立了很久,耳边好像响起女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吟诗声夹杂着娇嗔声。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几个妇女望了望我,依旧低头绣着,她们关心的只是你买不买这些绣品。

    马家的后花园很大。假山池塘,小桥流水应有尽有,甚至有菜园,麦场。巨大的水车孤独地停歇着,没有人在乎它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它就像一个垂危的老人,把自己裹在阳光下,除了等待还是等待,人可以等待死亡,但是它呢?几个游人,偶尔小声地交谈,除此之外都是静寂的,甚至是树上的知了,都忘记啼叫,也许它们也在缅怀当年的时光。

    课植园出来,我们向下一个目标寻去——大清邮局。刚进入大厅,里面挂满了摘选书信的匾幅。无论是父亲对不孝儿的训斥,还是朋友之间的情谊,莫不让观者动容。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封远在北京的儿子给母亲的信。大概内容是儿子为了生计离开母亲实在是不孝,只是未有成就,无面回家,对母亲之亏欠无能回报云云,其言之深,情之切,让我不禁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如今我亦远离母亲已经四年,功未成,名未就。每每想起父母已老,不禁悲从中来。

    掀帘而出,是码头,两只邮船象征性地停泊着,一动不动,朽木渐渐出现裂痕,我甚至能感觉到踩上去后,清脆的断裂声。

    后来我们又去了老药店。我是极易怀旧之人,这一次的古镇之行,实在是心灵的一次洗涤。回来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看起拍摄的照片。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宋诗诗    责任编辑:秦霞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游朱家角(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