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铁凝:中国文坛的新任女掌门(3)

发布于:2007-06-29 09:1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佚名

    父亲从铁凝的选择中,看到了女儿想当作家的明确志向,他站在了女儿一边,而母亲心疼地流泪,她想不通女儿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自讨苦吃走泥泞小路,还不知哪里是尽头!她气呼呼地哭着嚷着:你就去当你的"女高尔基"吧!

    "高中毕业生铁凝,放弃留城条件,立志到农村当农民",这件事在保定市引起一番不大不小的轰动。报社、广播站,把铁凝当作反修防修的典型来宣传,还煞有介事地编造了一个全家学"毛选",帮助妈妈打通思想障碍的假报道。妈妈气得要找报社去算账,爸爸笑着劝止道:"你就委屈点吧。这是写八股文的惯例了,总要有个反面人物嘛!"

    今天,铁凝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去深入生活。连徐光耀后来都对她的做法表示吃惊:"你还真的跑到农村去了?"现在想起当初的天真,铁凝感到有趣,如果现在让她选择她可能不会那样去选择。但那段农村生活确实是不可替代的,已经成为她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铁凝被分派到河北省博野县张岳村,距保定市100多里,是一个四周有着平原和沙丘的村庄。"我爸爸送我去的,坐卡车。还绕城一周,还敲锣打鼓。后来,我回来时,家里的户口簿上没有我的名字了,我妈妈为此还哭了一场。"

    刚到农村,村里正缺小学教师,让口齿清晰、语言纯正的铁凝当老师,她坚决不干,说自己主动来农村,就是为了体验真正的农村生活。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可不能出了校门又进校门,在农村我永远是一名小学生!"

    城市姑娘铁凝为了心中那个目标,一心要和农民打成一片。8月天正午,她仍在棉花垄里劳动,晒得脸上层层爆皮。她推碾子磨面,扶犁耕地,锄地薅草,车水浇麦,甚至推车卖豆腐。"生活艰苦,冬天砸开冰窖取水,耳朵、手、脚到处都是冻疮,夏天则要忍受蚊叮虫咬。当时主要劳动就是种棉花,也就是《笨花》里写到的种棉花。我很感谢当年农村的那段生活。"

    当年,农村女友为铁凝过18岁生日时,把麦秸秆编成的戒指套上铁凝的手指,发现她双手上竟有12个血泡,这个女农友忍不住捧着她的手哭起来,而铁凝的心却感到莫大的满足。"我问她哭什么啊?她说,你们是城里人啊,这些事情本来是我们干的。她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想,为什么我们就不应该干这些活、受这些罪呢?后来我再和别人说起种棉花的时候,我就没那么悲愤,也回避戏剧性的对苦难的渲染。我觉得,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没有必要特别夸张自己的痛苦。相反,我很感谢农村当时的那种环境"。

    农村,这座人生大课堂使铁凝迅速成熟起来。她写了50多万字的日记,积累了有血有肉的人生素材,感受了生活底层的心律和历史变迁的步履。

    4年后,她回到保定,在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坛,作家和诗人大量出现,"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流派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那个疯狂年代的反思和追忆成了文学的重要内容。铁凝并没有被打上这些文学流派的鲜明烙印。她后来说自己"清醒地与文化寻根保持着距离"。

    铁凝在农村积累的10多本日记,像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一篇又一篇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脱颖而出:1980年,铁凝的第一本小说集《夜路》出版了;1981年,短篇小说《渐渐归去》在河北省获奖;198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在次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自此,铁凝的作品开始引起文学界和读者关注。

    其实《哦,香雪》没有故事,描写的只是一群从未出过大山的农村女孩,每天晚上是怎样像等待情郎一样地等待那列在她们村口停一分钟的火车。然而正是这一分钟,写出了农村女孩那种令人泣下的单纯、质朴、善良。可以想像,这篇没有故事的小说要拍成电影是何等的困难。然而,这篇小说巨大的魅力仍然吸引着电影界,几年之后,中国少儿电影厂还是把它拍成了电影,还获得了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儿童片最高奖。评委们认为,中国少女香雪内心的富有和朴素的纯美之情,是当今人类愈来愈缺少的资质。

    大凡作家都是热爱生活的,铁凝尤其如此。不了解她的人,也许会误以为生活中的铁凝是一个娇小姐似的人物,其实不然,铁凝始终与生活与群众,特别是与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4年博野县农村插队生活,成为铁凝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名之后,铁凝仍没忘记"生活"这股成就文学的活水,她似乎对农村生活情有独钟。几年前,她还到河北西部的涞水县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组织上给她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可以说是她插队生活的延续。两年的时间里,她忘记了自己的作家身份,实实在在地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做很多文学以外的事情,做得非常投入,结交了很多农民朋友。回到城里后,她写了《对面》、《孕妇和牛》等作品。铁凝并不把这理解为"体验生活",用她的话说"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而已。关注别人的命运,对于自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积累,增强思维的厚度"。也许这正是铁凝的小说创作中农村题材甚多的原因之一。

    铁凝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自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1985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97年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永远有多远》获中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首届老舍文学奖,2005年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获中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此外,有多部作品获得包括"小说月报百花奖",《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十月》、《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在内的各种奖项40余种。正是由于铁凝不断地把她用心写作的成果奉献给人们,并且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她才成为广大作家认同、文学评论界给予很高评价的优秀作家之一。

    1986年是文学界公认的铁凝创作转变的分界线。1986年、1989年、1995年,铁凝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三垛系列"使她的风格从纯净走向凝重,她的创作从此走向成熟。此后,《玫瑰门》、《大浴女》等长篇小说则进一步承续着她对生命本质和苦难的思考。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笨花》则被认为是她30年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有人说,她的每一次亮相,都给当代中国文坛带来一次惊喜。

    铁凝创作短篇小说,注重的是"景象";创作的中篇小说,注重的是"故事";创作的长篇小说,注重的是"命运"。铁凝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2003年岁末,有一位英国年轻的女学者怀揣着一本美国出版的关于中国旅行的手册,按图索骥地从伦敦一路寻找到了石家庄。原来,这位做中俄文学比较研究的剑桥大学博士,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铁凝的英译本《对面》,大为惊喜,然后设法找来一些铁凝的中文作品,越来越感受到铁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对象,于是她开始搜集有关铁凝的资料,并准备了30个问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石家庄寻找铁凝本人。的确,铁凝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失为一位重量级作家,有待研究。

    其实,无论是读铁凝的作品还是接触她这个人,都能感觉到她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即便是深深地体会到生活中有泥泞和晦暗的一面,她依然对生活抱着一颗诚挚的爱心。如她自己所说:"真正的做人其实是灵魂和筋肉直面世界的一种冶炼,是它们历经了无数喜乐哀伤、疲累苦痛之后收获的一种无畏无惧、自信自尊、踏实明净的人生态度。"那是经过人生历练后的一种纯净。

  步入"玫瑰门"后的多重身份和多重考验

    1996年10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省作家协会独立分设。10月30日至11月1日,河北省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在省会石家庄召开,在这次会上,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11月1日,河北省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闭幕的那天,铁凝发表了题为《团结务实繁荣进取》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铁凝代表新一届主席团提出了任期内的10项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其中第7项是"积极筹建河北文学中心"。"力争把河北文学中心建成集文学创作、研究、展览、会议、培训、交流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使之成为省会出色的文化景观之一。""河北文学中心"就是后来的"河北文学馆"---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的卢展工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这个工程不要叫河北文学中心,它应该叫做河北文学馆。"中心"通常是经营性机构,而"文学馆",就其功能和性质来说,它是社会公益事业,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

    并不是所有部门的领导同志都赞成建设河北文学中心,并不是每一位专家都认为建设文学中心是必要的、可行的。更有甚者,用讽刺的语调,质疑作家是不是非要在漂亮的办公楼里,才能写出好作品。铁凝说:"就算是一个梦吧,做个梦总可以吧!""作家点着油灯,盘腿坐在土炕上也能写作。但这不是文学馆不应该立项的理由。"

    筹建一个文学馆被铁凝看成是当时的狂想,当时北京现代文学馆都还没建成,"这是一个创举,文学馆是一个文化的标志,河北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众多杰出人物:荀子、董仲舒这些大哲学家"。那段时间,铁凝形容自己成了个"祥林嫂"。

    1999年9月,河北文学馆在石家庄市的槐北路边拔地而起,这是全国唯一的省级文学馆。"现在觉得像做梦一样。建文学馆花了6500万元,跑钱非常困难。第一步是立项。立项就要说服计委,说服省领导,让他认为这是重要的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走程序。省长也不完全说了算,要找各个分管副省长。当时一位管钱的常务副省长对我们很不屑,说作家有什么了不起,省里这么穷,你们还想弄什么文学馆。那个常务副省长说,你们下个世纪再说吧,现在省里财政困难"。

    铁凝回忆说:"这是个具体的工作,需要亲自去跑,去要钱去搞设计方案等。"一次,铁凝和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李刚去找有关领导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没有想到刚刚开口,对方就怒了:"出去!出去!"被轰出去后,陪同她长自己10岁的、一起去的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李刚直流泪:"你是名作家,被他们这样轰出来,你这么求人我看着不好受。"铁凝尽管有些难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我不是为个人的事求他,我是为作家的文学馆求他,他只要答应,让我给他跪下来都行,我就是跪了,也不会丢掉我的尊严。我为作协办事,我不在乎!"

    回忆到这段经历时,铁凝说:"等我出国访问时,陪我的作协领导拿着我的文集送主管部门领导:这是铁主席送你的书。'你们作协的主席是谁?''就是那天被你轰走的女同志!''我以为她是你的女秘书呢!'告诉你这个笑话是想说明要做事总会碰到难题,这在情理之中。"

    当然,最后河北文学馆的建设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性支持。"这是一个没有腐败的工程,就几个文人在那儿折腾,党组书记还有我们秘书长,几个人疯跑,而且我们不要交钥匙工程,是从一颗钉做起的。墙是什么样的,设计图要投票。作家协会整个房子是大家的,大家来投票。"

    让铁凝欣慰的是,河北文学馆落成以来,始终坚持着"追思前贤,启迪后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建馆宗旨,成为全省对青少年和全社会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燕赵大地上独有的文化亮点与文学丰碑。现在铁凝也自豪地说:"这座工程,比我的创作还要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