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乡村“人情消费”泛滥成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于:2014-05-09 08:5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曹文乾

  双休过节,举家出门游玩,本是让工作了一周的人们放松一下,令人愉快的事情。然而,朋友们却怨声载道,与其说过节,倒不如说是掏腰包的时候到了,节日难过,人情难躲。请柬漫天飞,人情到处赶,鞭炮阵阵,响声刺耳,既扰民又污染环境,着实令人深恶痛绝。一朋友“五一”节,就收到了10多张请柬。一位老师两个月时间,就赶出了大半年工资的人情钱。

  人情是一个社会难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被世人认同。人逢喜事,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社会中人们却借“喜”敛财,大搞铺张浪费,这种陋习正是“四风”问题中奢靡之风的突出表现。

  当前“人情”消费现状

  笔者对10个农户的人情消费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一年来,人情消费在5000元至一万元之间的有2户,占20%;一万元至2元的有6户,占60%;20000元以上的有2户,占20%。笔者一同事告诉我,他家如果一年不举行宴席,就要亏2万多元,10年家里没有“喜事”,可就亏20多万元。一朋友“五一”节,就收到了10多张邀请函,一位老师两个月时间,就赶出了大半年工资的人情钱。当今农村人情泛滥成灾,人情消费日趋严重,愈演愈烈。

  1、名目繁多。笔者调查了解到,在农村里,有些人刻意制造“喜事”敛财,导致农村人情消费恶性循环,且喜事名目繁多。如:结婚喜、添子喜、满月喜、周岁喜、十岁喜、36喜、贺寿喜、乔迁喜、整房喜、升学喜、参军喜、高升喜等红白喜事都要设宴摆酒,借机收取人情礼。

  2、礼金情况。大小喜事,见人送礼,少则100元,多则1000元—10万元。同时,礼金的多少也沦为衡量感情厚薄、关系深浅的砝码。

  3、人情风盛行。红白喜事,事事必举行宴席,有些小事儿也非得邀请亲朋好友“热闹热闹”。儿子结婚、既要送人情礼,还要给“鸡蛋”钱;人家孩子10岁,你除了准备礼金,还要喝茶钱。有钱人家办喜事,讲排场、比阔气,一个比一个“牛”。宴席操办,少则几十桌,多则上百桌,档次越来越高,生活费一般是上万或几万元不等。

  “人情”风形成的原因

  1、家有喜事,设宴收礼。受“一家有喜,众人送礼”传统封建习俗的影响,家有喜事,天经地义,就应该逐户通知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和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事,认识的、或仅一面之交的人,请到家里来设宴贺喜。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喜事”摆宴席,把他们的钱,搞到自己的腰包。因此,今日张家造房、明天李家祝寿、后天张三添子……请柬漫天飞,人情到处赶,你来500,我就回敬1000。

  2、巧立名目,索回“人情债”。送出去的人情礼要想办法索回来,不然,你可就亏大了。因此,人们就挖空心思地去找“喜”事,“生”喜事,巧立名目,设宴收礼。于是,由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向其它方面演变,一来二去,你来我往,其规模愈演愈烈,礼金数目越来越大,如此恶性循环,将人情消费推波助澜。

  3、职场上的潜规则游戏。人情是职场中的一门必修课,不懂人情世故者,则不可能在职场中左右逢缘。现实社会处处讲人情,谁的朋友多,谁的权力就大,谁得到的好处也就多。中国人凡事都得“研究、研究”(烟酒、烟酒),一切顺利的事儿都源自于“研究”。这种官本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人情风的演变。

  遏制“人情风”的建议及对策

  1、宣传引导,提高认识。各地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村务公开栏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宣传人情消费恶性循环的危害性,提倡婚丧事简办,小事不办,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2、党员干部带头,极力做好表率。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积极做好反“四风”的表率作用,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必要的时候,可采取政府行为,出台过硬措施,遏制农村“人情风”盛行这一陋习。

  3、社会团体,制度约束。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拿出治理方案及措施,规定婚丧嫁娶可在小范围内举办,扼杀一切借“喜”敛财的行为。

  4、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议农村以村组为单位,成立红白理事会,凡是过喜事,理事会成员必到,开展监督检查。用相关《村规民约》禁止“人情风“泛滥。如此以来,既扼杀了人情风,又让广大村民从心灵和经济上得以解脱。(曹文乾)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