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文天祥通州突围

发布于:2018-07-04 11:2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魏伟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从他中进士的那一刻起,赴宁海,卫临安,知平江,退余杭......一生足迹遍布南宋皇朝的锦绣河山。然而他一定没有想到,从他背负起南宋朝廷责任的那天起竟有一天会踏上南通通州(宋代属于扬州府通州静海县)境内。没有往常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更没有华丽的车马喧嚣,迎送往来。这次他来得仓促而狼狈,呆了二十多天,在通州石港著有《卖渔湾》三首......没错,此次他是为躲避元军追杀而来。
 
  德佑元年公元1272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因草拟诏书被认为有讽权相贾似道被罢官,不久任赣州知州,罄家财为军资募得义兵三万众。开始了他披肝沥胆保家卫国的抗元壮举。几番死战不力后,满朝文武大多弃官而逃,1276年,谢太后执意议和。文天祥即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惧元军威胁痛斥元将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元军将他拘押乘船北上,文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逃脱虎口。由于元军施反间计污蔑说文已经降元,南返是为元赚城取地,文天祥倍遭猜疑戒备。当他由镇江经真州到达扬州时,为扬州知府李庭芝所不容,闭门不纳,无奈之下直奔通州而来......
 
  到通州后,文天祥一心想早日返回南方朝廷,重整军民抗击元军。因为陆路已经被元军严密封锁,唯有海路畅通,他带着部将金应将军每天骑马沿江靠海侦察,寻找脱离的最佳地点。就这样他在风尘仆仆归心似箭的煎熬中在如今通州的兴东镇天竺山,观音山,石港一带竟滞留了20天之久。这里要提一下时任通州知事的杨师亮,是他力主开门接纳文天祥。最显而易见的理由是:既然文还在被元军封锁追杀,就肯定不存在变节投敌的问题。愚贤自明,忠奸自辩。就这样,一位智者的坚持将英雄的足迹留在了今天的江海大地。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最终从通州石港渔湾入海突围而去。船小浪高,跟随他的战马被遗留了下来。此马深谙人性,因见不到主人,不吃不喝日夜悲鸣,不几日便在经常饮水的地方抑郁而亡。当地民众感其义遂将战马厚葬是故有今日我们在兴东镇天竺寺附近看到的饮马池和义马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从通州突围而去后,用生命诠释了千百年来不畏强权,忠君爱国的民族气节,而这凛然大义始终托举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永不过时,薪火相传。
 
  七百多年后,作为文天祥的老乡,我亦从江西故土出发来到了江苏通州从事商业活动。作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后辈,我来通州是为实现自己让生活过的更好的小小梦想。如今只要走在文丞相走过的路上,呆过的地方,不免时时会感到激情澎湃,感慨万端。古往今来多少像文天祥一样的仁人志士为了改变自身和国家民族不被外族奴役而浴血突围。我在想,今天,多少和我一样决心要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朋友远离家乡热土,揖别父母妻儿立志来到异乡开创一番事业,某种意义上,是否也算一种突围呢?
 
  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