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眼中钉

发布于:2019-07-25 09:3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吴利强

  要知道,我两眼的视力向来都是2.0,这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可这些天,我总感觉左眼不舒服,看东西都有些模糊,我猜想,是不是我最近工作太忙,在电脑前坐久了,才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的。某天,我照镜子时发现眼睛有些红血丝,就想该给眼睛上点眼药了。于是,每晚我强迫自己早点睡觉,睡前务必给眼睛滴些眼药。后来,我对照镜子仔细观察,发现眼睛的下睑有个白白的凸起,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橛”,又称眼中钉。

  知道自己有了眼中钉后,就不敢再劳累了,白天尽可能不用电脑、不玩手机,晚上睡觉前也不再看书熬夜了,一到晚上,早早洗漱、泡脚,然后就上床休息了。当然,更不会忘记滴眼药。大约两周后的一天早上,我洗脸时有意在眼帘上多搓揉了几下,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从眼帘中挤出,我连忙捏在手中端详,竟是一个长约3毫米的白色细棒,我用指甲一掐立时就断了。我想,这一定就是这些天来一直折磨着我的眼中钉吧。这样一想,我的眼睛瞬间舒服了许多,也明亮了许多。看来,眼中钉可真不是个好东西!

  “眼中钉,肉中刺”本是一条成语,它出自一个历史典故。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百姓称为“眼中钉”的人是五代时后唐的赵在礼。《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据记载:赵在礼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受尽欺压,十分痛恨他。当他被罢免时,宋州人奔走相告,相互祝贺:“眼中拔钉,岂不乐哉!”另有传说,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引发后患,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丁谓所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出现了一首民谣。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钉”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钉”。不论典故也罢,传说也罢,“眼中钉”的意思都是一样: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看来,“眼中钉”和“肉中刺”都令人十分厌恶,欲除之而后快。

  《圣经》中说:“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大致意思是说,你光注意到别人的缺点,却不从自身上找原因,你只看到别人眼中有一根刺,却不知道自己眼中有一根梁木。“刺”喻指小毛病,而“梁木”则喻指大问题了。换句话来说,你光看到别人的小毛病,却没看到自身存在的大问题。如《圣经》所言,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这种人一般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看这个不顺眼,那个瞧不上;对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往往又喜欢嫉贤妒能,百般刁难。这种人就像害了一种眼疾——眼中长了“梁木”,却把别人看成了“眼中钉”,似乎周围的人都满身是毛病,都不值得与之为伍。久而久之,反倒把自己孤立了起来,如同围上了一座城,自己不能走出去,别人也休想打进来。殊不知,这是自己眼界不够宽广、心胸不够宽阔的缘故。人常说,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和人毕竟都不一样,你不能强求人人都像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尊重人、包容人、欣赏人,真诚地对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赏识和信任,进而获得别人对你的认可与支持,你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越走越光明。反之,一味地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看不起人,处处与人为敌,终究会作茧自缚,陷于孤立无援的境遇。纵使你有雄才大略、鸿鹄之志,也难以施展抱负,成就伟业。

  但愿我们都能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周围的人)眼中的刺。这样,生活和工作中才会少一些不愉快,人际关系才会友好和谐,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