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解读荷尔德林

发布于:2023-04-12 19:3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独舞的生命
  提到德意志即日耳曼民族这个伟大的国度,我心里油然而生敬意。敬意从何而来,撇开哲学家这个望人生喂的高度不说,单单从音乐、艺术、诗歌、文学成就而言,亦足以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思与畅想。是的,因为在其背后,有数不胜数的光辉名字,由他们组成的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星空,让人禁不住欣赏与仰望!
 
  荷尔德林,德国伟大的诗人,一生做过三件事,第一写诗,第二哲学思考,第三热恋。通过这三件事来解读他,基本上可以了解他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发展的轨迹。荷尔德林1770年3月20日生人,父早亡,母亲是牧师之女,由于这个原因,造就了他一生自卑、低调、内敛、犹豫的性格特征。顺便说一句,他和后来大名鼎鼎的哲人海德格尔是老乡,两人没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但在海德格尔心里,早已将他当作精神领袖,一句诗人中的诗人把荷尔德林提高到从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如此,他还在大学讲堂上大讲特讲他的作品。可以说,海德格尔是荷尔德林的神交与知音也不为过。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相惜与崇拜的缘故。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哲人点赞,赞他的不为名利、不为出生和过去,以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来提升被世人忘却半个多世纪的诗人,仅这一点来说海德格尔应该受人敬仰。当然,对于他个人学说被纳粹利用所带来的污名和重创也是不能从人们心里轻易地抹去。
 
  荷尔德林毕业于图宾根神学院,与后来声誉鹊起的哲人谢林、黑格尔是同学,他们就读于同一所大学,既是同学又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三个人在大学里的交集可以说可圈可点,写诗、争论、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题。他们性格各不相同,甚至落差很大,荷尔德林内敛自卑,黑格尔狂妄自大,雄性勃发,谢林则比较沉稳理性。四五年的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走过,荷尔德林一开始自视很高,以为光明情景在不远处等着他,然而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要不是他命中贵人席勒提携与褒奖,可能连一个家庭教师的席位也拿不到,而他的两个同伴黑格尔与谢林成为了大学教授,不得不说,这就是命运。命运将荷尔德林安排在了一个贵族家庭做教师,在三四年的授学生涯里,荷尔德林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他爱上了贵族夫人,两人经常在一起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诗人为其写诗是常事,当浪漫越过底线,离孤雁自飞为期不远了。是的,他俩之事被房东发现之后,其结果只有一个:远离!走出房东门槛的那日,他的内心充满了自怨自怜,无奈与迷茫,尽管他心里还有诸多不舍。这次经历对他的打击是相当大的,以至于后来精神失常不无关联。
 
  荷尔德林一生的工作基本上以家庭教师为主,所以他比较清闲,清闲的岁月里,他诗性大发,写下了《许佩里翁》《面和葡萄酒》《人类颂》《日落》《为祖国而死》《返回家乡》《莱茵河》《给大地母亲》等著名诗歌,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诸多希腊神话,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而心灰意冷,身心交瘁,精神失常处于分裂状态,1802年徒步返回故乡,后来在别人的指引下做起了图书管理员,直到三年后1807精神完全崩溃,生活不能自理为止。在之后的岁月里,他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遭人唾弃。后来遇上了一个素不相识陌生人收留了他,直到生命结束。笔者写到这里,不得不说,命运何其不公,这么一个才情四溢的人却遭来如此不堪,想想令人恓惶喟叹。
 
  荷尔德林诗歌的主题是要人们摆脱专制主义的束缚,他纵情讴歌人性的解放,与自然为伍并且颂扬自然,他的诗意栖居的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受到国内外众多人吹捧,之中有同行、教授、学者身份不菲的青睐,更有名不经传的普通人的追捧。诗意栖居,和金钱、地位、出生没有内在的任何关联,它强调的是生命的内涵与质量、细节密不可分。这四个字,抵得上金山银山,有胜过世上一切山水长卷!老实说,第一次读到这四个字,心里由衷产生莫名的浅唱,浅唱反复,如潮汐涌动,淹没了岁月与过往。心里装下这四个字,不管命运如何,生命照样惠风和畅,照样风生水起!
 
  荷尔德林,我记住了你的名字,更记住了你诗意栖居的理念,人无论贫穷、卑微,只要生命里不失这向往、这追求,即便风雨沧桑又如何!所谓拍遍栏杆,无非就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带上这四个字,就可以富足一生!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