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你可以选择到
博主资料

tablesinnet

tablesinnet的头像
  • 会员等级:注册会员
  • 会员积分:214分
  • 空间访问:2025次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文档搜索
日志文章

我爱我的母亲(彦文杯)

(15-05-09 07:28)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与父亲是同村的,经人介绍结的婚。

  我对母亲年轻时候的境况不太知道,只听母亲说过,小时候穷得很,再加上重男轻女思想,女孩子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的母亲只上过“扫盲班”,也就是成人小学,后来又中途停止。母亲识的字不多,但在我的心中,母亲是位很有文化的人,做事通情达理,为人处事,相当周全。

  每一个孩子的降临,就给家庭带来了一份希望。每一位孩子降临的那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充满欢喜和高兴的日子,而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却是倍受痛苦和灾难的日子。母亲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经历了四次痛苦的煎熬。也许是生的孩子较多,生活艰苦,母亲一直显得瘦弱,尤其看脸上面觉得的瘦。但让我觉得庆幸的是,母亲虽然瘦些,但身体还算比较好,让我们放心。我有时候经常在想,也许是母亲年轻的辛苦劳作锻炼出了好身体。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一口饭一口水喂养大,我也是这样。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自从我出生后,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些,说是我给家庭带来了福音。我出生后,才能勉强吃上鸡蛋、馓子什么的,而在我出生之前,最吃上基本的食物——米和面都是一种奢望。

  当我记事的时候,我就记得母亲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印象中一直是这样,从未改变过。

  当我们一家人还在沉睡的时候,母亲就要早早起身,挑水、推磨,烧火做饭,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有一段时间,是一大家子在一起过日子的,一大家十几口人,仅仅这做饭的活儿,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我从没有听过母亲说过苦。母亲常说的是,以前饿的没有东西吃,现在有东西吃饱,这点活不算什么。全家第一个起身的是母亲,辛苦做饭的是母亲,可吃饭的时候,母亲总要在全家人吃过饭后才吃,一来是饭桌做不下十多口人,二来是母亲总是担心孩子们吃不饱,等我们全吃过了,她才吃点剩饭。我们几个孩子,从记事到懂事,也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务,来分担母亲的部分劳累。

  那时家里还养了猪、牛,我们就背着小背篓到田野里割猪菜,同时把牛儿牵在田梗上吃草。后来家里还养了鹅、鸭,我们就经常放鹅去吃草、挨鸭子下河。

  后来,随着土地按户承包,一大家子分成了两个小家,这下妈妈的事务要少了一些。但妈妈没有闲着,除了养些家禽家畜,还在菜园里种上韭菜、豆角等蔬菜,到蔬菜上市时便到集市上卖,换些钱,贴补家用。家里的油盐火,都是靠妈卖的蔬菜换来的。没到上学年龄的我,除了帮妈妈做一点点儿家务事外,成天就在家里家外玩个不停,与村上的小伙伴打溜溜球,逮鱼摸虾,不亦乐乎。村子不大,每到吃中饭、晚饭时,妈妈总会在家门口大声喊:大秦,吃饭了。一般情况下,听到母亲的呼喊,我马上就回来。有时候,玩得远,听不到母亲的叫喊,母亲就会一边喊,一边问人,直至找到我。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生活,真是太好了,怪不得有《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当时没能感觉到,现在想想,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有妈的生活,真是好。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村里有小学,我就在村里的小学念书。妈妈识字不多,我刚学的字,妈妈还能认识些。随着我认的字越来越多,妈妈就不再认识了。妈妈对我学习上没有高要求,只是常对我讲,在学校要与老师同学好好相处,不要与别人打架。在村里上学的那会儿,没记得学到什么东西,整天就是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学、放学,走在田野里的田埂上。有一回,学校打扫除,扫地前要洒水,那时教室简陋,室内地坪都是泥土,干干的,不洒点水,扫地时就会尘土飞扬。我提着小桶去河边提水。小河不大,有现成的台阶下去,提水很方便。就在我把桶口向下装水的时候,发现水下有一个大大的蛋,比鸡蛋大,又不像是鸭蛋,估计是个鹅蛋,我心里乐滋滋的,像发现了个宝,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大蛋捞上来,擦干水,装在上衣口袋里,就像装了个宝贝似的。我知道,家里养的鸡下的蛋,家人都舍不得吃,聚到十几个的时候就拿到街上卖,换点零钱买家里必须用的油盐火之类。这个大鹅蛋,说不准要换好几个鸡蛋呢。装个大鹅蛋在身上,走路都得小心,担心碰坏了。我一边走一边想,到家把这个大鹅蛋交给妈妈,妈妈不知有多高兴呢。刚到家门口,我就喊,妈,我拾了个大蛋。妈正好在家,接过手里的大蛋看了一下,说,是个鹅蛋。妈又问,在哪里拾的,我把捡蛋的过程眉飞色舞地向妈讲了一遍。我对妈说,妈,这个蛋要卖不少钱吧。妈说,那是,两个鸡蛋也换不来一个鹅蛋。我说,过几天,你就拿去卖了吧。妈说,这个不能卖,这个蛋要弄给你吃。

  晚饭的时候,妈下了面条,把这个鹅蛋打在锅里,成了一个大大的蛋瘪,盛在了我的碗里。那么大的一个蛋瘪,差点把碗给盖住了。咬了一口,感觉没有鸡蛋的口味,但觉得是非常可口。蛋瘪我吃了一半,余下的一半,乘妈妈没在意的时候,叨在了妈妈的碗里。

  一日三餐,全是妈妈操劳。看着妈妈含辛茹苦的样子,我对吃的也从不讲究,有饭就吃饱,从不嫌饭菜孬好。

  夏天,每天早上,当我起来吃饭,准备上学的时候。妈妈多数是不在身边。饭在锅里,妈早就弄好,我盛着吃就行。妈做好饭后,就会到菜园里割韭菜或摘豆角,准备到集市上卖。有时,在集市逢街的前一天晚上就要准备好蔬菜,不然一早上,即使起个大早,时间也来不了,不仅割,还要清洗,整理。遇到星期天,不上学。我也会跟着妈妈一起去集市上卖菜。整理好的菜用小车推着去的,菜少的时候,用自行车也拖过。卖东西的人想贵点,买的人想便宜些,这是人之常态。一捆韭菜,为了个一毛钱,要等上好长时间。如果遇到个好一点的摊位还好,有阴凉地,如果在太阳炙烤下,那罪可不是好受的。受不了太阳爆晒的我,就会不停的催妈妈,早点回去。妈妈会把我叫到有阴凉的地方去凉凉,还会买上一枝冰棒给我吃,解解热。妈在给我买冰棒的时候,我也要求妈也要买一枝,我才吃,不然我不吃。当看着妈妈手里也拿着冰棒的时候,我才听妈妈的话,到树阴下乘凉。那时,我跟着妈妈一起上街,就是担心妈妈渴了连一枝冰棒都舍不得买,我去了之后,就不用担心了。妈妈即使只买一枝冰棒,我也可以与妈妈同吃一枝冰棒。

  有时候,要到下午才能把蔬菜卖完,卖完蔬菜后,还要去买点家里生活的必须品,还会再买一个大西瓜。不管我跟不跟妈妈一同上街,我们一家人都会在家里等妈妈回来,等妈妈讲在街上的见闻,见到熟人没有,菜价如何?还有,妈妈肯定会带回一个大西瓜,到家后,用冷水洗一洗,全家人围在一起吃个大西瓜,消消暑。妈妈从街上回来后,歇一歇,吃点饭,就会在地上铺张席子睡觉,后来条件好了,有了电风扇,就在电风扇下凉着,休息,睡个迟到的午觉。一觉下来,天就快黑了。妈妈起来,又要准备一家人的晚饭了。

  如果今天不去卖菜,妈就得做农活,庄稼从种到管,到收,妈妈付出的最多。尤其是夏天,顶着露水出去,一身汗水回来。

  妈妈每天的生活大至如此。

  我还记得与妈妈一起到街上粮所去交过公粮。那个天热的,没舍得买水喝,中饭也没有舍得吃,实在饿得不行,才在路边小饭店下了一碗面条吃。妈对我说,现在在街上交公粮,有平车拉,离家也近,这点苦不算什么。以前都是交到县里,一个人一口袋扛的,来回三十里地。我听着都觉得是童话,但我相信,妈妈讲的是真的。

  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期间,有一天,父亲从外面带来一个照像的人,专门给我们拍照,我与母亲有了一张合影,这也是全家惟一的一张合影,这也是母亲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很有历史、很有意义了,不得不要介绍一下,见下图。小学读到三年级,我跟着爸爸到了离老家较远的一个街上读书,也算是离开母亲的一段生活。星期一刚去上学,就巴着到星期六,一到星期六就可以与爸爸一起回家见到妈妈。那时,农村的土都是泥土路,一遇到阴天,就泥泞的很。有一回周六回家,周日下午准备去上学,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本来就不想去,看着下起了雨,就嚷着要妈妈跟我一起去,送我去上学。妈不去,生了气,我哭了,可我就是不走。没办法,妈带着步行去爸上班的地方,准备第二天上学。那天的路走的好累人,走着走着天黑了。我也累了,妈就驮着我走。妈走着走着也累了,我再下来走,就这样,走一段,驮一段,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对这件事情的回忆,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望“亮”止累》。

  当天晚上,妈肯定是回不来了。第二天,妈把我送上学后就要回老家。当妈把我送到校门口的时候,妈在校门口旁边小摊边买了一袋花生装在我身上,叮嘱我,上课时不要吃。我在校门口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直至在路的尽头消失。

  后来上了中学,再泥泞的路,自己也能走了,再也不用再缠着妈妈背着赶路了。读中学时是寄宿,每周回家一次。星期日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每个周日下午三四点钟,就得从家里出发去学校。每次从家里去学校,妈总要为我准备好米,留着蒸饭吃,还要为我准备一些可口的饼干或家里弄的好吃的什么。每次都给我我带一些,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端午节的时候,非要让我带几个粽子,八月半的时候,非要让我带几块月饼,过年寒假开学,非要让我带一条糕不可。妈妈让我带的这些东西,在当时确实是属于好吃的,不像现在,过年过节,孩子对好吃的都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玩。我那时候,中秋节的月饼,每个孩子一块两块的,当时还舍不得一口气吃完,一半一半的吃,或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来吃。有时候,母亲把月饼收着,一直舍少是吃,等我来家了,才拿出给我吃,在我吃的时候,她才会与我一起吃一点。

  读大学了,一个学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妈妈早早就在门口张望,等着我回来。我不止一次在心里想,好好学习,早点毕业工作,让妈妈过上不再天天辛苦劳作的日子。大学几年,时间飞快。我工作后第一次拿钱,就为妈妈买了一身衣服。妈却说,大秦,钱不要乱花,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了。

  我工作后,我也就多次劝妈不要再辛苦种地,再弄一些蔬菜去卖了。妈却说,年龄没到老不能动的时候,不做点什么,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还是做点活动心里踏实。我说,那做就做,但不能因为做农活累坏了身体。妈说,这个她会注意的。

  2013年,我们祖辈生活多年的老家拆迁了,妈的心里真是舍不得啊。拆迁后,母亲就跟着我一起住在小城的房子里了。每次双休日,我都要带母亲去老宅上转转,看看。房子拆了,还有地要种,由于搬家时人多手乱,许多农具都不知搬哪儿了。我就买了一些必用农具,如小铲子、小刀什么的,让妈妈带着到老宅土地上去种点瓜豆什么的。夏天的时候,妈妈在老宅上种的瓜豆,自家都吃不完,还送一些给亲戚吃。

  如今,老家拆迁已有两年多了,可拆迁后土地仍然没有征用。每有闲暇时,母亲总是牵挂着老家的土地,我也总是抽空带着母亲到老宅的土地上整理土地,种些家常生活常用的葱蒜什么的。

  母亲虽然七十多岁,但心是没有老的,心里对土地有着无比浓厚的深情,不想闲着,总想种地。每每看到有地撂荒,她就会觉得很可惜。老宅上的地,长了草,母亲总要及时将草除去。前几天又带母亲去老宅上,看看母亲劳作的样子。

  没有与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母亲住在老家,我则在工作单位或住在小城,天天总是挂念着母亲。老家拆迁后,老人家与我住到了一起,我的心里也感觉到安稳了些。天天虽然忙来忙去,但一想到,一天到晚,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也觉得蛮幸福。

  前段时间,为母亲办了免费乘公交证,我也经常带母亲坐小城的公交。因为是免费的,母亲就舍得坐。带母亲做公交,浏览小城,旅游小城,也是我平常的工作之人。母亲没有去过大城市,年龄大了,想带她出去,她也不想去。但小城的每个角落必须要带母亲转转的,没有见过大城市的飞机,但看过小城的火车;没有去过浩瀚的海边,但看过小城的公园湖。

  与母样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母亲看到今天的物质丰富的生活,常抚今追惜,感叹生活的不易。我也是常对母亲说,现在条件好了,不需要节省,该吃的要舍昨得吃,该穿的要舍得穿。母亲虽然口头是上答应着,但在实际生活中,从买菜打油,用水用电等方方面面都很节俭。

  这个世界,你对任何人有意见,对母亲不能有意见;这个世界,你可以不尊重任何人,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你的母亲。母亲,不管她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不管她身居要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她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她,永远是最最疼受儿女的的人,也永远是儿女们心目中最敬重的人。

  我爱我的母亲。

  

发表评论
tablesinnet:
表情:
验证码:   匿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