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无论我说出怎样的理由 都无法阻止这场雨的到来 它是无心的,它没有一次躲避自己的机会 让我从一个倾斜的角度 看到日光生锈 黄叶消瘦 以及雨水在傍晚七点就准时消失了踪迹 现在他们都已经返道而回 但我却还没有想好离开的方式 或许我会一直在石阶上安静的坐着 或许我会伴随一阵风、一片叶子、一片云 然而那时,天色已晚
野渡无人点评:我相信,很多认真创作的诗歌后面都有一个不欲明言的背景,这就形成很多诗歌中欲言又止的弦外之音,几知这首诗中,就有一处这样的玄机;“它是无心的,它没有一次躲避自己的机会”这是一句充满哲学思维的语言,如果单就物象描述而言,这个句子无疑是笨重的,但在这里,却因为其表达的异常引深了我们的思维,作者因雨而触发的是什么?是什么让诗中的我无处躲避呢?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都会不时遭遇同样的无力感。“让我从一个倾斜的角度 看到日光生锈 黄叶消瘦 以及雨水在傍晚七点就准时消失了踪迹 现在他们都已经返道而回”对上面的“倾斜”一词和后面紧跟的“日光生锈”一句我在初读的时候是有些质疑的,觉得倾斜一词有些刻意,日光生锈一句也是不合雨景,再读之后,才发现这是高明的铺陈,倾斜是对后面坐在台阶上的伏笔,日光一句是倒叙,这几句的正常语序是雨水一句在先。这几句是通过对景象在再度描写来加重情绪的黯然。但我却还没有想好离开的方式 或许我会一直在石阶上安静的坐着 或许我会伴随一阵风、一片叶子、一片云 然而那时,天色已晚 全诗前面的部分似乎还有些语言的捏造痕迹,这四句的表达已是非常自然,中间两句是化古诗中坐看云卷云舒而来,这本是一种达观的心境,作者在此信手拈来,引入后经“无法离开”和“天色已晚”的衬托之后,在平静的叙述中将情绪推向高潮,是为高明的运笔。
《樱桃树》 没有人注意到那棵樱桃树它贴着院子慢慢生长也没有人看到它叶子上有干净的露水听见它小小的呼吸路过它的人 没有谁留意到它从院子上空径直飞过的鸟,只顾着到别处粘花惹草的蜜蜂和蝴蝶也忽略了它,直到被砍掉都没有谁对它有过一丝怜惜那棵孤独的樱桃树,是安静的它在我的记忆里,像我乡下那长不高的妹妹一直没有高过院墙一直没有露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铁骨铮铮点评:诗歌前两段,表面看就是废话。手法上也是安静的述说,这样的述说在当下正成为一种“潮流”,如果单独看这两段,估计有小学文化的都看得懂,它无非是告诉我们:院子里那棵樱桃树是多么的渺小,渺小到可以被任何东西忽略。好在诗歌不是分开来看的。那么,我们接下去看看,作者这样的铺垫究竟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在协调和递进上作者做得滴水不漏,樱桃树始终是“主题”,但是,这个主题在这段只起了衔接作用,它的使命其实在前两段已经完成。这里,作者把物象和生活作了次互动,而且做得毫无痕迹,同样是记忆中的事,“乡下”“院墙”点明了环境,它再衬托起“长不高的妹妹”,全诗的努力在这里来了次喷发。这里的“妹妹”不是特指,“长不高”也不是特指。“院墙”代表的有封建,有压迫。“妹妹”代表那些生存在角落如樱桃树一样被人忽略的人们。他们没有自由、未来、希望,悲情在这里陡升。
《春的尽头》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沿着河滩向前慢慢行走——河里的浪头越来越小再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突然心跳我也许有些疲惫了弯腰的时候,竟摸到了春天的海起风了,一只鸟在天黑的时候瞬间提起了水的裙子远处的灯火,忽明忽暗仿佛一些花开在无人的河滩,谢在无人的河滩熟悉的路上,我目睹春天,在大海上渐渐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