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成龙爱心基金会招募的爱心志愿者分两组奔赴两处地方,分别把自己认为最需要资金捐助的人的所有具体情况报上来,以求得成龙基金会所准备捐助的十万元基金。其中一组是前往一个山区,那里有一座小学需要救助,车在前往的路上就遇到了山体滑坡,好不容易车才开到了山底下。山的高度大概有一两千米,车是没法再前行一步了,只有步走上去。从山底下到山上的学校要五六个小时才能走到,山路崎岖难走是常人难以想到的,每一件东西全指望牲口一点一点的驮上去,稍微有一点的大意就会滑落下去。
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走到了学校,让志愿者大吃一惊的是,这根本不是个学校,只是个普通两间用石头磊起来的民房,四周也不是围墙,只是用树枝插起来的栅栏。学生穿得破破烂烂,甚至有好多都没穿鞋。吃水困难,没电,更不知道电视是什么。问他们知道汽车,火车,飞机吗?他们也都纷纷摇头,直问是什么东西啊?是在天上的还是在地上的,是走着的还是趴着的?会吃人吗?又问他们:知道成龙是谁吗?他们一致地回答:不知道,成龙是什么啊?志愿者们拿出了巧克力给他们吃,他们刚开始也不敢吃,在告诉了他们没事的,是可以吃的一种糖时才敢吃。有几个小孩舍不得吃,把巧克力装在了兜里,问为什么不吃啊,他们说留拿回家给爸妈看过再吃,因为爸妈从来没见过这东西。志愿者看他们一个个很高兴,就问他们,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满以为听到的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志愿者给他们带来了书包,文具盒、本子、笔、糖和来看望他们的时候。没想到孩子们的回答是: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做作业。问为什么啊?孩子们说想多学知识,学好知识走出大山,这是唯一的出路,不想象爸妈他们那样困在这里一辈子。可是每天除了走在路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再回家帮干活,每天做作业的时间有时候连一个小时都不到,所以每天能做作业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了。再问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的愿望竟是我们的孩子从来都没当好的,也是不屑一顾的事情,那就是可以帮他们通上电,有台电视可以看到山外的世界,然后就是多给他们一点写作业的时间。
志愿者听到这里哭了,我看到这里也哭了,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有电、有台电视、多点时间给他们做作业,竟是他们的奢望。而再看看城市里的孩子们,选的是好的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渴了有矿泉水,矿泉水不爱喝还会有饮料或牛奶伺候着,冷了热了没关系咱还有空调,来去还有家长接送。这是何等的优越啊!想想那些孩子们,再想想我们的孩子,简直就可以比喻成是一个在"天堂",一个是在“地狱”。可是在“天堂”般的孩子又有几人珍惜几人成才呢?而在“地狱”般生活的穷孩子们反而比我们的孩子有出息得多。原因就是恶劣的环境锻炼了他们,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了一切得来的都是那么地不容易,如果想出人头第,如果想走出困境,除了自己加倍的付出,没人可以帮你。而我们的孩子呢,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一切都有父母给打点好,从生下来到大学毕业,甚至结婚以后还要向父母伸手,这是多么可悲啊!
作为父母的我们,可曾问过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就是有人问过,又有谁能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家的孩子说:最大的快乐是做作业呢?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在优越条件下生活的我们,恐怕没一家小孩会说出这样的话吧?包括我自己。不这样回答确实不足为奇,因为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所以思想也就会不同。
真的希望我们宿迁也能有单位或有能力的某个人能出面组织一个志愿者捐助协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帮助困难家庭或学生,让家长有机会带着孩子去困难者家里,去观察体会他们的生活和环境,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也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家长把拿出去带孩子旅游的钱和乱给孩子买玩具的钱去捐助别人,既帮助了别人,又给孩子做了榜样,我想这样的“旅游”要比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更有意义。
编辑点评: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穷人的孩子又未必能当家。由于教育投入的不公平,导致了教育的绝对不公平。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是显见的,在这种教育(包括各种体制)体制下,农村的孩子成才的其实很少,绝大多数人进入不了大学的校门,更多的人只能选择继续留在农村或者外出打工。这是让人无比愤怒的。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作者能够看到积极的一面,对农村的孩子赞赏有加。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城市。要想改变农村孩子的生活和命运,仅靠志愿者帮助是不够的,我们必需改变现有的体制,这才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