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企业名称的缩写,像它厂房里上万种工艺产品那样,我只能选择代表性地向你诉说。
可真正要说的时候,又说什么呢?我说了,但你看不到它的样子。
想象吧!这里的景致总能在安阳人的生活中淡描深绘。林立的高楼用影子拉长的手臂,触摸着东面湖边的柳树;亭榭傍水而建,目视着小桥在河上画虹。在湖的南边,有工艺品展示区,这里集聚着安阳人的思想和智慧。你可以一边观赏墙壁上的字画,一边把玩新颖奇特的产品;你也可以一边惊叹这些产品创意的神奇,一边回忆着它们原本来自山野的淳朴。
站在湖边的石阶上,你可以听到前后的厂房里机器都在练习深呼吸。而厂房里的工人们,正在让想象自由地流淌。有的用手中的画笔,画一个色彩斑斓的人间四月天;有的用手中针线,绣出一幅飘逸清新、风情万种的年华;有的用手中的刷子,一遍又一遍漆出心中的桃源……
有人说,这里的工艺品都像有灵性的活物。也许是吧,它们的水灵,它们的逼真,叫谁都忍不住乱了思绪。
真的,其实这里无需赞美。赞美,是美的本身!
麦秆的高度
是谁从一把大火中救出了这些麦秆?
是谁把这些麦秆从乡下运进了城里?
又是谁用纤细的手指把它们编织在一起?亲如兄弟,保持着浅褐色的皮肤,也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如骨骼相连的麦秆,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仿佛是土地上耕作的农人脊梁的缩影。
这个小小的麦秆工艺品,是谁赋予了它们生活的另一种态度。
没有拥有形体的高度,却依然占据着土地的深沉;没有随风张扬的秉性,却依然积淀着岁月的深刻。
面对着这些被整齐排列的麦秆,让人想起了乡下院子的篱笆。老祖母带走的那些时光,今夜,被我顺着记忆的藤蔓,在城市的一个陌生角落,慢慢拉回。
也许,我无法说出更多。只能用文字记录下这些麦秆:它们曾经因成熟而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它们用麦粒温暖过我们因饥饿而寒冷的胃,它们用饱满的肌腹,装载着泪水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
现在,这些被赋予生活另一种态度的麦秆,依然向世界不断地输送着美和热爱。
蔬菜的身影
说起蔬菜,它们曾是隐居在乡村的名士:秀才、举人、进士,甚至是状元。
它们都顶着过自己的一段岁月,时刻想着百姓的生活;它们原本单纯,但也融合着油盐酱醋,构成生活的酸甜苦辣。
离乡村越远,想念的心越紧。
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何处能找到乡村的菜园风趣?而又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示农耕时代的景观?
当面对着这些逼真的蔬菜工艺品时,我忍不住让乡村记忆的画面再一次重现。
白菜、南瓜、茄子、萝卜、辣椒……这些鲜活的词语,串联着孩提时代,放学后搬着石板写作业的傍晚。
其实,这些蔬菜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只是,它们用开放的胸怀,接纳了现代农业、科技、商业、旅游和文化的盛会,甚至丰富了它们的内涵。
蔬菜,无论走过多少时代,都秀色可餐。
而这些蔬菜工艺品,在匆忙的时光中,一直会用鲜活的容颜,收藏着记忆的美好。
安阳——畅想曲
(一滴水,要从大海回到源头,而源头在何处?一滴水在何处?)
很多时候,我都在诘问: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她辽阔的文化水域,究竟需要怎样的智慧才可以丈量她的深邃?那些用思想创造出的美,仿佛波纹一样,在不断翻阅着你的睫毛。
走在安阳这个以文化和创意为导向的展厅里,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糅合着传统的节气、风物以及风俗人情……向人们展示着自然与和谐。
(它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表白,以一件回忆,一次经验或者一个故事为背景,呈现出一种独立自主性的美。)
这里的艺术品,大多用最最基本的元素,向你表达着情感的朴素。比如木制、藤编、草类、秸秆、麦穗、芦苇……可以带你回归到童年,回归到宁静。
(美的本质不在于生效,而在于存在)
美是没有界限的,文化也如此。中华礼节城是安阳人的梦想、是花乡人追求、是国人的向往。这里的艺术品融汇着世界的地理,结合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你可以慢慢品味,也可以让思绪随风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