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一辈子一本书 —关于《读者》的琐细

发布于:2008-06-14 17:0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走过春天

   这个题目是我提及《读者》时必说的一句话。每次提到,想到,看到《读者》,心中便升腾起一种无以言说的美好情愫。笑容便浮现我的心田眉眼,最终凝成这句话,也是我无限感激想要对“读者人”所要说的一句话。很多人给了《读者》很多的溢美之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甚至是曾经觉得愧对《读者》的读者,只有向着地图上的那个方向,虔诚地一次次说上这句话!20年来对于《读者》总觉有很多话要说,也曾写过几篇,终觉不成体统而放弃寄出。今天重又拾笔,还是担心自己的文字表达不出要诉说的所有的琐琐细细的情感。 
  

 我的愧疚是:《读者》还是《读者文摘》时,自我少年一直伴我至中年,20年来我总是自私地汲取着它给我的阳光雨露,却对它了解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更没有为它做过什么。愧疚的感觉最深的一次来自杂志社组织的知识竞赛,自以为通晓《读者文摘》的我,欣然拿起笔,不料却做不出几个题目。更多的是伤心,对于它我知道得那么少,有什么资格说深爱?

   遇见他这个人,只对他提了一个要求:如期把《读者》送给我。特地加一句:不许订阅。考考他的恒心,当然我也就可以定期见见他,再者让他学着了解我的最爱。许多年过去了,给我最新的《读者》已成了他的习惯,一到时间,他总去报亭买下,揣在怀里,把这份厚礼连同他那张充满笑意的脸一起送到我的面前。不善表达的我每每都是那么欣喜地接过,先让自己瞬间陶醉在新书的香味里,默默凝望着他,然后郑重其事地由衷地说上一句:谢谢你!谢谢他的执著。他说他也就可以享受到我最深情的礼遇了。读得痛快淋漓时我总告诉他:感谢你的《读者》让我可以享用这样美的文章。到现在我还能记得他在送的第一本《读者》扉页上写下的那句话:爱你无处不在,读你心旷神怡。这句温暖的话,是他对我对《读者》的理解,也诠释了我对《读者》的情感。记得第一年他漏了第3期,第二年漏了第2期,我让他用三和二说一个词或一句通俗的话,想诱导他说出我想说的“三心二意”的意思,他立刻发了一条短信,是一幅对联:三载

《读者》相伴,二人世界共度。横批是:经典永恒。(经典是我们的暗语)我不禁莞尔。而他呢,费尽心思分别于两个月后半年后为我找全了这两期。从此一期不少。他拿来的《读者》越来越多,他的好一点点显现,一点点感动我,像极了《读者》,尤其是他的朴实与坚持,我最终也如离不开《读者》那样离不开他。

   喜欢《读者》,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重读性,不像娱乐性刊物,读过一遍再也不想靠。而《读者》篇篇精彩,字字玑珠,耐人寻味。重读来,依然被那圣洁的光芒笼罩着,引人遐想,使人感动。这也是多次搬家总有几箱《读者》相伴的缘故。对《读者》的喜爱,贯穿与我的整个生活,不用说封面常用的蓝色是我最爱,就是买只包,我的要求也是:简单,品味,大气。这显然就是《读者》的风格,还得能装下一本《读者》,不能让我心爱的书卷了,皱了。闲暇之时,我可以随时翻阅。哪怕置身于闹市,人群,会场,车站,读完一篇,抬头看看周围的忙碌的世界,顿觉更加美好。看到平日里有点小别扭的女同事案头整齐的一叠《读者》,心忽然开了,就“一笑泯恩仇”了。看到有人拿着《读者》总是多看一眼,会心一笑。

    令我欣慰的是我那上高一的儿子也把《读者》当个宝,用他的话说,他的那点作文水平还是跟《读者》学来的呢。前几天他跟我商量把我的新《读者》带去班上看一天,五天才拿回来,我想肯定翻得面目全非了,不料却是完美如新,我特意问他:你班出现几本《读者》?他说这是第二本,另外,老师那还有一本。我又问几个人爱看?他说他们同学都爱看。我被孩子们这样爱惜《读者》感动着,不会担心我的书被损坏了。

    朋友们都知道我别的书很容易借,只有《读者》一般不借,实在要借是被叮嘱着几天后一定要还的。是我最好的朋友怎么办呢?我订一份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从此两安。

    这么多年,在经历了人生众多难料的苦痛之后,朋友们反说我愈加美丽了,自然条件并不好的我,深知这与《读者》不无关系。是《读者》给了我乐观,豁达,平实,宽容。让我散发出别样的气质。《读者》已融进我的生命,生活!所以值《读者》25岁生日之际,我感谢为坚持《读者》始终如一的风格付出艰辛劳动的众多的“读者人”,只有这一句话:一辈子一本书。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