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凝望一个人(盐城采风)

发布于:2010-11-21 15:0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池墨

 

为了加强文友间的交流,今年十一月,忽然花开文学网组织采风团赴盐城采风,这次去盐城,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诗人吴茂华老师。

吴茂华老师是一名诗人,准确地说,吴茂华老师是一名乡村诗人。他出生在乡村,生长在乡村,写的诗,当然也与乡村有关。在他的身上,浑身散发着乡村泥土的气息。在白天,吴茂华辛勤劳作,他要挣钱养活自己,还有自己那可爱的女儿,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晚上,乡下的夜总是那么漆黑,那么漫长,在微弱的灯光中,吴茂华铺开诗笺,写着自己喜爱的诗歌,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自己痴情的诗歌,犹如恋爱中的人将自己奉献给爱情一样。

负责联系吴茂华老师的是忽然花开文学网诗歌栏目副主编高寒,她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东道主。因为手机丢了,所以,她也就把吴茂华的手机号码给丢了。几经辗转,才与吴茂华联系上。而此刻,吴茂华老师正在盐城办事,听说来了外地文友,他很高兴,于是急着就赶回射阳,忙着与我们这些异地的文友相见。在乡村的一处桥头,我们与吴茂华见了面。此时的吴茂华老师,一身农民打扮,有点木讷。此时,我并不知道,吴茂华老师是一名诗人,而且还是一名很不错的诗人。

在中午就餐时,吴茂华老师从随身的包中抽出了自己的诗集,赠送给我们这些外地的文友。我们很惊讶,原来,这个农民打扮的中年人,竟然是一名诗人,而且还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文友们请吴茂华在诗集上签名,吴茂华欣然提笔,恭恭敬敬地写下了“惠存、雅正”等客气语。在席间,得知我是忽然花开文学网总编,主攻新闻评论,吴茂华老师希望我为他的诗集《凝望乡村》写一点评论,而且还特意提出,不要为了顾及他的面子而写赞扬文字,而要写批评性的、建设性的,要找出诗集中的缺点。

说实话,我也曾是一名诗歌爱好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写过诗,但是,近年来,迫于生计,我改写新闻时评,由于时评是“短平快”项目,功利心所致,我与诗歌越来越远,与文学创作越来越远,这时常让我的内心感到不安。不写诗歌的我,是否还能静下心来,有兴趣去阅读诗歌?是否能准确地解读诗歌?特别是吴茂华老师的诗?

回家以后,我的内心一直在犹豫、挣扎,写时评易,写诗评难。要想写好一篇诗评,更难!于是,我决定不为吴茂华老师写诗评,而是希望通过这次与吴茂华老师的接触,以及通过阅读吴茂华老师的这本诗集,去凝望、了解他,并试图去解读他。

人就是那个人,诗就是那些诗。但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凝视,用心去阅读,就像吴茂华《凝望乡村》一样!凝望吴茂华,还得从他的诗说起。据朋友介绍,吴茂华老师生活极为艰辛、坎坷,风华正茂之时,妻子因病离他而去,留下了苦命的女儿和苦命的吴茂华老师,还有吴茂华患病多年的老母亲。命运一下子在吴茂华的肩上压上了一副重担,生活的不幸,让吴茂华苍老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吴茂华只能靠诗歌来为自己解忧,诗歌犹如一剂麻醉剂,让吴茂华忘记了内心的痛苦,也让自己感觉年轻了很多。黑夜来临,在乡村的某个角落,一个人在灯下俯身写作,他就是吴茂华,一个热爱诗歌、痴迷诗歌,一个与诗歌相依为命的人。

盐阜大地养育了吴茂华,生活在给吴茂华带来坎坷的同时,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这些年来,吴茂华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终于有了我们手上这本厚厚的《凝望乡村》。

虽然生活并没有厚待吴茂华,但是,吴茂华却并没有因此嫌弃生活,而是写起了自己热爱的诗歌。在他的诗歌中,我们也很少看到消极的东西,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比如在《丽江》一诗中,吴茂华这样写到“我像一只外地飞来的麻雀/落到丽江的枝头上/现在,我要放弃飞翔/变成一只蚂蚁/一边爬行,一边东张西望……”这首诗,将一个外地游客的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诗人的的感受总是独特的,在去丽江旅游,诗人建议“来丽江不要乘现代交通工具/最好从前朝直接步行而知/还要换掉休闲服,不要胡乱拍照/去典当行租套穷儒的长袍/不买东西可以,但不要大声还价”,因为“丽江像熟睡的婴儿”,我们最好不要惊扰了她。

我总觉得,诗人的处女作《和外婆一起找童年》非常不错,这是一首很容易让人怀旧的诗,在淡淡的感伤中,让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幸福。“蒲公英的种子到处飞翔,蝈蝈一叫/夏天就来了。萤火虫打着灯笼/喊我的乳名:回家吃饭/我睡在芦席上做一个雪地飞鸿的梦/忘了那一年芦柴扎疼您编织的手指/把流血的手指放在嘴里允吸一下/您目光平静而慈和”。童年的情景模糊而有清晰,虽然过去那么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外婆虽然远去,但仿佛依然就在身边。

爱情是一种情感,也是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它让人类世代得以繁衍。无论是恋爱或失恋,都是爱情一种。诗人吴茂华当然也有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有自己的意中人,也有自己的爱情,只不过,这种爱情,属于让人不开心的那一种。在《小静》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那个谜语我怎么就猜不出来/是的,这几年,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用纸写信/更多的纸,成了这个城市的负担”。因为意中人去了城市,成了或者嫁给了城市人,这让诗人十分失落和痛苦:“那一年,我和李煜一样伤心/李煜失去的是江山/小静,我失去的是你”。失恋的诗人,或者说失落的诗人,只能靠《理想》来生活:“等到人生中的某一年,我老了/我仍在写诗/我想起了宋朝的柳永/和爱诗的妓-女们打成一片/当代的妓-女们早已远离诗歌/她们离金钱最近”,诗人希望,在后半夜的大街一角/我会遇到一个妓-女/她和我一样失意和落寞/因为她为色情事业奋斗大半生/最终还是没有钱开一家妓院/成为一个古典小说里的老鸨/年老色衰,仍在坚持上岗”,而“老年的我/仍在坚持写诗的我/会时常得到她的接济”。

在《凝望乡村》这本诗集中,有很多优秀的篇什,如《这几年》、《只有》等,读来都让人值得回味。如果硬要我“批评”两句,那么,以我个人的好恶来说,不喜欢《太平广记》,以及以“一句诗”形式出现的《梦歌集》。或许是文学素养不够,我总觉得,《太平广记》里的一些篇什,缺乏诗的意境,有凑数之嫌。而“一句诗”虽然富有哲理,但是,与诗歌的意境相距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它至多只能算“微型诗”。不过,作者的后记,用的也是“一句诗”的形式,看来,吴茂华老师对“一句诗还是情有独钟的。不过,我建议,吴老师最好不要在这方面花费精力。

吴茂华老师不仅诗歌写得好,他的小说写得更好。他在20多岁的时候,就有小说作品在《雨花》、《小说界》发表。这说明,写诗的吴茂华,写小说更有灵气!从当代诗歌以及当代诗人的生存现状来看,笔者建议吴茂华老师,多在小说创作上下功夫,因为写小说,也许比写诗歌更有出路。

以上文字,算不上解读,也算不上诗评,权当与吴茂华老师共勉!

 

池墨

20101121日于江苏沭阳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