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总感觉你还在(情感故事征文)

发布于:2013-10-29 14:0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nihaizaijiao

  多少个夜晚眼前都会浮现出您走时的场景,多少次眼前总会出现您在家门口盼望我们的画面。我在一遍一遍地提醒着自己:您已经不在了。但当我回到家时,总会想到好久没有去看您了,应该去看您了,但刚一想到这儿,我就会突然反应到:您已经不在了。

  还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很欢喜地去您家,仿佛去您家是我做的最快乐的事。还记得有一年冬天,您很早就给我准备好了奶油巧克力雪糕,因为您知道那是我最爱吃的,但我却很晚才去,那时雪糕已经渐化了,但您还是一直给我留着,没有给别人,因为您知道我一定会去。还记得每次我和妈妈去看您时,我总是催着妈妈离开,而您总是依依不舍,给我买吃的哄着我多呆一会儿,可我却时常不领情,硬是拉着妈妈离开。儿时的我不明白其实您对妈妈的想念就像我离开一段时间妈妈对我的想念一样。还记得每次您来我家时,都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我小时候享受这种待遇,我长大后弟弟享受这种待遇。当然享受这种待遇的不只是我们姐弟,在您的两儿三女中,他们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您的爱,所以在您离开时,我们无一缺席,我们落泪了,因为爱我们和我们爱的您将要永远的离开我们了,您给我们的爱,我们将永生难忘。

  还记得自从上初中后我就很少去看您了,我总是把学习作为借口,不去看您,不是不想去看您,而是嫌舅舅家的妹妹和弟弟太过吵闹,现在想起来,我因此错过了多少去看望您的机会。以前我总是在想,等我上班挣钱后再去看您,或把您接到身边照顾,可惜我太无知了,我根本不知道其实您并不在乎那些所谓的“享清福”,您盼望的只是儿女们能常来看看。还记得有一年春晚上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那时候不懂歌词里面所包含的感情,只是学着哼唱,但现在终于明白了,可惜已经晚了。

  回忆着记忆的点滴,以前不懂的好多东西,现在终于懂了。想到您给我的每一份爱,想着我对您的不关心,我终于感受到什么是心痛的感觉了。以前总是觉得别人应该对我有所愧疚,现在我对您感到前所未有的愧疚。作为一个外孙女,从小接受着您的爱,但却从来没有回报过您什么,甚至连看望都如此吝啬,真的觉得很愧疚。在您离去时,我做不到像别人那样大声哀哭,但往事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真的好恨自己,好恨自己,我好像从来没有和您好好的聊过天。我一直在接受您给与的爱,但我却没能回报您什么;您一直都在默默地付出着,无怨无悔,而我却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面对您的离开,我只能在回忆中默默流泪。很想忘记您的离开,不再想起您,安慰自己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要学会坚强”,但我控制不住自己想您,每当想到您,心都会好痛、好痛,痛得喘不过气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如此难以忘记您的离去,而且您在离开世界前还曾呼叫“主啊,救我”,主真的救您了,您在离开前没有痛苦,只有呼吸逐渐的减弱,这应该算是善终。在您离开前您的愿望也都一一实现了,我应该为您高兴,但我却还是忍不住的难过,也许这种难过是为自己难过的吧!为自己没有尽到孝心而难过。

  在您离去后,我的脑海里时常会出现您离开时的落泪,妈妈说那是离家泪。我常常会想到您一个人坐在家门口,风吹乱了您的白发,您孤单地坐在那里,无人陪伴。还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妈妈和二姨都没有去陪您过节,邻居说那天您站在家门口望着南面和西面好久,因为那是您两个远嫁女儿家的方向,您在等待她们身影的出现,可惜她们都没有出现。当我听到这些后,突然觉得很难过,觉得我们很不孝,在别人家儿女欢聚一堂陪父母过节时,我们却然您自己孤单地过着节日。那是一个令我难忘的中秋节,因为您是自己过的。从那以后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陪您过节,可惜因为在外上学我没能做到。今年的中秋我一直想着去陪您过节,但我又迟到了一天。尽管我去了,但我只顾和妹妹聊天了,几乎没有和您说上几句话,但没想到的是那是我们最后一次陪您过节了。现在想起,真的很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好好陪您说说话,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

  有时我觉得我的预感是很准的,但这次我希望它不要那么准,但它却真实地发生了。今年端午节我去看您,不经意间谈到了剪头发,妈妈夸我很会剪头发,家里人的头发几乎没有我没见剪的,就这样舅舅让我给您剪头发,在剪着您因为岁月而完全变白的头发时,我忽然感觉到这也许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您剪头发了,没想到这竟然变成了真的。

  在您离去后,我总感觉您还在,甚至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您孤单的坐在家门口盼望儿女归来的画面,每当想到这儿,我就会突然想去看您,想看到您的盼望成真,想看到您欢喜的笑容。但每想到这儿,我就像挨了当头一棒一样,忽然清醒过来,现实告诉我您已经不在了。而我的内心只能留有一份无处安放的牵挂“去看望”。

  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们都能常回家看看,看看为我们成长付出无数心血的父母以及长辈,多一分陪伴,多一分关心,少一些悔恨,少一些遗憾。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上演。

通讯地址: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黄凤娇
电话:15640653286
15940633014

责任编辑:墨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