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节妇吟》正名(一)

发布于:2014-01-14 20:3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一凡

  读来明白如话的一首小诗,却意外地纠缠了这许久。也许,就像三生石上系下的红线,喝下再多的孟婆汤,都依然在下一个轮回里成百转柔肠。

  1、初相识

  与白居易甚相友善的作者,笔下的行文一如乐天一般像极絮语——那种老妪能解的文字。数十个字,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一个险些出轨的女子、一次勒马悬崖的壮举——说到底也不过一个从一而终的教诲,所以才以“节妇”命名吧;且不管这名字是不是很妥帖,诗歌的故事性确是很强,也很有些穿越的味道,如果再把汉乐府《秦罗敷》《陌上桑》之类杂糅在一块考量,说不准就可以改编为一部大卖的电视剧,虽故事纯属虚构,但虚构的真感情总是要胜过成天摆弄红四军野战地图的假历史,诸如“岳武穆”之流了吧。

  这种婚外情式的解读方式,台湾叶庆柄先生在其《品诗词,悟人生》一书中阐释的妙语连珠,很是值得一读,值得一思,我在最初的讲读时也基本采取了这般思路,我推荐了叶先生的文章,任我的小友们自行解读。

  诗本身基本没有什么阅读难度,细细读一遍叶先生的文章就似乎更没什么要讲的了,如果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或感情上的历劫者,一定有良多感触;然而让一群尚且没有真正认识感情滋味的男孩女孩品读婚外情,会有什么道德收获?

  我自己是不敢肯定的,况且90后的一代人,大多都是讲究自己生命自己做主的一代,没有亲历,他们不会轻易相信外界的说教的。故而,作为故事阐释的诗歌,他们是当八卦娱乐读的,我在他们眼眸里读的出的只有笑意,就如同读一个事不关己的笑话,笑笑而已,而且能让他们笑的,也恐怕只有三分是诗歌的内容,七分是我解读时略带幽默的口气。

  然而,我知道将这首诗选在教材里的良苦用心。这本来是一本通识语文教材,就是希望这些中学时或许就和语文不是很亲近而现在又在与母语表达渐行渐远的大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从母语中受教,这首小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能够拒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充满着诱惑的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是不是所有的诱惑都美丽?是不是所有美丽的诱惑都会有美丽的结局?人生的行走总需要一个规则,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能坚持心的方向的人,才是美得使者,一如诗中那女子,能够在一时情动和立世姿态上有所取舍,就不因为她接受那明珠而有损美丽。

  诗歌的这种关乎精神的内蕴,便是要加上原诗下边的那行小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来读的,如此,这婚外情的记叙就也有了一些说头,而“节妇”这个名字也就不那么干巴了。但是,这种阅读方式,以阅读者将自己之情放到作者之情的位置上,去还原一段场景,还需要一点内心的安静去体会,这一点是现在的大孩子所欠缺的。

  读惯了漫画和玄幻的眼睛有时会拒绝诗的声音。但,读诗,真的不单单是文人的事,读诗是一个人素质的见证,如果你还能读得了诗,你的内心就一定还有一扇窗开在向着灵魂的深处,经常以诗歌滋养的内心就像武林高手的吐纳呼吸,功夫在寂寞无人处,举手投足间却得见王者气度。

  但功夫一定要老老实实的练就。诗是寄给大节度使李师道的,当然就不是为了让李师道听听八卦解解闷这么简单了,更不是为了给李大司空上一堂伦常道德课。于是,教材中,诗歌后面附加的评析就很好理解了,却原来通篇的叙事只是诗经里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而已,一个故事,只为了表明作者对于一次高薪聘请的礼貌拒绝——拒绝的理由是不事二主的忠诚,拒绝的态度决绝但不至于让人难堪;社交场合的绝好一课。故事和寓意相结合,该是这诗不错的宿命了。但仅此如,总觉得离老师的原意还很远,总觉得孩子们并不那么会接受。心底总是有个声音在悄悄低语,总是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诗,总是柔和的,故事也不该如此冷漠。也许,张籍只是假托了一个女子的名义,而我心底,却总是倩女幽魂一缕。作者想的,不必然一定是我需要的,越过千年,不一定还要拖着千年的包袱。读诗,诗歌,该是无时空地域国界的。那么,卸下包袱之后,我还能从诗里看到什么?诗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或者说汉语的特点就是这样,你很难逻辑的冷硬的铺排多深的概念标准,你需要幻想一个述说的角度,你需要忘掉提前预设的种种,心纯如处子般地走进这诗的叙述起落和意绪波动中。

  诗,不需要肢解,需要聆听。而语文课设置的意义不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在浮华中学会聆听?怎么能听到文字的声音呢?佛家所说“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静下来,忘记所有固定的成见,忘掉张籍本来的意图,我只用心听诗的节拍。静下来心无杂想,你见得到倩影一抹,听得到环佩叮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光明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是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责任编辑:墨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