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听雨

发布于:2014-06-25 11:0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叔洪
  我写的听雨的这个地方有点特殊,是在卫生间里。你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卫生间是什么地方,只不过是人们方便或是盥洗的地方,很难让人们把它与污秽之地区别开来。这只是您的一人之言。我所说的卫生间不是大众眼里的那种单元式楼房里的卫生间,不仅面积小让人感到憋屈,而且那种卫生间里特有的味道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也很难解决。更何况居住在小区里的单元楼房里,即便是有一个窗户,也是小得可怜,通气不畅,风景也看不到,更不用说赏心悦目了。我家的卫生间不是在屋内,而是在外跨的楼梯休息台上。在夏天的时候,既具备凉台的功能,又是歇{下}班在家里纳凉休闲的极好地方。休息台很大,足有近十平米,把三分之二封闭起来,墙上和地均有瓷砖,干净舒适。后面有很大的窗户,楼房后面栽种着一排树,再远一点有一片绿地,在绿地里有我开垦的一块不大的菜地,在菜地和绿地的尽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塘(不归我所有),水塘里养着鱼,还有一群鸭鹅。每每春风乍起、春姑娘的脚步姗姗来迟、水面上结的冰还没有完全溶解时,鸭鹅却已在上面蹒跚的舞蹈了。每当我看到这一番景象,便会怀疑“水暖鸭先知”是不是准确,鹅同样也可以先知。在通向水塘的通道两边更是见缝插针的栽了两排树,在水塘的岸边,是我亲手栽种的香椿树。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香椿树上钻出的嫩绿带黄的树芽,便是可口的菜蔬,掰摘下来,洗净后切的碎碎的,打上鸡蛋调后下锅一炒,便是一盘即可下酒又可就饭的美味佳肴。要知道这可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是纯绿色的,不仅受到家人的喜爱,而且邻居和亲朋也会享受到这种特殊的待遇。
 
  卫生间的前面是可着上下楼梯宽的对拉门,在楼梯外面有一颗栽种了近三十年的大树,遮天蔽日,浓荫婆娑,在炎炎夏日,它定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前门后窗统统{通通}打开,穿堂的风一丝一缕的飘过,怎一个凉爽了得!每当休息在家,我便会在楼梯口放上一小桌,手握一卷书籍,坐在靠背椅上,泡上一杯香茗,慢慢的品尝,听着音乐{,}让灵魂在天际中遨游,让书中美好的语句在耳边{脑海}不停的回荡{展现},尽情的享受那一份惬意和恬淡。什么叫其乐融融,什么叫神仙过的日子,{?}我看不过如此,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这份心境,懂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在这到处被高楼排列的城市中{里},{连}一块裸露的土地很难见到,别说是蝉鸣了,{就}连一只本应经常围绕在人们身边的麻雀都难见到,{。}在水泥钢筋组成的森林中{里},独我能听到盛夏里入伏后才能听到的绿蝉鸣叫的“伏天儿伏凉儿”的悦耳之声,那绝对是一种自得其乐的享受。估计说了这么多你{也}会{对此}很羡慕,也许出于嫉妒你会说我说的都是废话,因为你根本就一句都没听懂。别着急,看我慢慢地把我家居住的情况给你{,}介绍完了你就会恍然大悟。
 
  我居住的{地方}是那种独门独院式的二层小楼,这还是在二十几年前盖的,属于自建性住房。在当时城郊结合部的农村盖这种二层的小楼是不多的,很被一些人眼热{嫉妒},属于那种羡慕嫉妒恨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当时人们对于{“于”应去掉}二层式的自家居住的小楼还有些陌生,更加之那时候{前六个字改为“何况”}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对居住的意识和现在不能同日而语,正处于知识值钱的令人羡慕的阶段,那时候考大学的比利{例}是百分之几,能走进象牙塔{的}是真真正正的骄子。别说考上大学,就是考上中专已经{也}很令人羡慕的了,毕业后便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即便是考上技校也属于高级工人,仍{依}然得到人们的尊重。大学生和中专生是年轻人搞对象的资本,是首选条件。不仅如此,高中还没怎么普及的时代能有一本高中毕业证已经具备了优势。这皆源于当时人们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把别墅大都念成别野。我在搬进新居后曾不止一个人对我半开玩笑,更带有半讽刺的意味是对我说“你现在了不起了,已经住上别野了,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你。{?}”把别墅说成别野并不是幽默,但确实是一种不被人笑话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有极大的一部分人就真的认为那个字是念野的,至于别墅是什么还真的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是不太清楚的。
 
  在房地产开发大潮的推动下,城市周边的土地早已被蚕食殆尽,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周边附近早已被林立的高楼包围,“水泥森林”独具风格,独我居住的周边这一弹丸之地还保留着二十几年前的模样,也算是得天独厚了。我家的这座小二楼之所以没把楼梯建在室内,{是因为}当时一方面的考虑是省钱,另一方面是居住方便,{为了让}楼上楼下进出屋{的人}互不影响。如果把楼梯间设在室内,不管是住楼上还是住楼下,进出都要经过一楼的房间,那样不仅会对居住在一楼的人造成影响,也会给楼上的人家带来不便,不如这外跨楼梯来的方便。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我在题目中所说的这个卫生间。{,}因为这个卫生间是建在楼半的楼梯休息台上,这样对于{去掉于}观看楼前和楼后的风景便有了方便之处,也有了这篇文章的出笼。
 
  想写这篇文章并非偶然,几次动笔了,虽然都没有成章。那天我到卫生间去抽烟,外面却突然下起了雨,把我挡在了卫生间里。卫生间的后墙上有一个窗户,由于下雨期间的风很小,雨一点儿没潲{洒}进来,我便在窗前一边抽烟一边观看外面的风景,一边听着雨滴落下的嘀嗒声。心里不得冒出了“雨打芭蕉”的情景。说句实在话,这雨打芭蕉的情景在我们的家乡是绝对不会看到的,因为北方是没有芭蕉的,所以北方的雨便有很多的遗憾,不管是下的大也好小也罢,更不管是下在一年四季的那个季节,这雨永远是抱着一丝遗憾的,别说下雨,即便是下雪,亦或是雨夹雪{,}也不会把雨滴或是雪花打在芭蕉的叶子上,其最主要的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在北方不生长芭蕉。这就好比是脑筋急转弯中提出的: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一样,令人不可逆转。
 
  外面的雨一阵缓一阵急,下得大时雨点连续不断的打在树叶上,被雨滴砸到的树叶一下子便低落了下来,{。}当雨滴击打的力量消失时却又很快的反弹起来,就如同被按压时钢琴的键弦敲打在琴弦上,滴、滴滴嗒、嗒嗒滴……很富有节奏感,让你听后不免有些痴迷。雨缓急快慢的滴落在树叶上,那种错落有致的敲打的声音,就如同在弹奏钢琴时的轻重缓急发出的乐感一样迷人,从而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不得不令你陶醉在其间。由此我竟胡思乱想起来,当初制造钢琴的第一人是不是受到了这雨滴击打树叶或芭蕉叶的启发,快慢轻重才有了音乐的美妙变化,万端的气象。这自然中所自有的很多现象都是我们人类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观察就是艺术的素材,或者是创造的力量之所在也未可知。钢琴的快慢可以借助于雨滴的缓急,写作同样在生活中吸取养分,不仅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更在生活中闪现灵感。没有苹果的坠落,也许就发生不了地球引力学说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心人是可以创造出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奇迹来的。想象力也是由其生活基础作为原始动力或原始诱因的,而善于观察则是诱发想象力的助产士。
 
  听雨在很多的地方都可以,听雨也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既可以在行进中听,也可以在找到一个被雨淋不到的地方,静下心来慢慢地听,还可以专门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斟上一杯浊酒或是沏上一壶粗茶,甚至于{删掉于}在兴致所至的时候手握一卷诗稿,在慢慢地品评中听出只有你自己才会理解的或深奥或浅显的意境,那更是一种享受。听雨还会在雨声的大小中听出雨的变化的节奏,更会在雨的急缓中听出雨的心境,乃至因雨的变化而改变你的情绪,{。}在你的情绪的变换中,在改变着的不同的心境中,听出不同的感觉和感悟来,让你产生不同的感受。既然会有变化中的雨,必然会有在变化中悟出不同感觉的心境。不要让不必要的外界变化干扰你太多的情绪,更不要让无谓的情绪变化改变你的心境,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主张,只要是你认为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下去,不要被那些外界的干扰所左右。只有在心中坚定自己的信念,才会使自己的脚步踏实而沉稳。
 
  听雨并不是南方人的专利,而雨点更不是非芭蕉叶子不打。悲伤忧郁的情绪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主基调,这就好比在炒菜的时候酱油只能是作为一种调味儿的补充{"的补充"删掉},即便它也含有盐分,但绝对不能让它代替盐来调整菜的咸淡。不管什么事,也不管事情的大小又如何的轻重,主次总是要分明的,如果主次尚未分清楚,那别的一切都{都改为就}只能是妄言。
 
  说句实在话,别看我是北方人,虽生长在北方,还真就听过这雨打芭蕉是什么样的声音。那是我在南方服役时的一个深秋季节,就我当时的感觉而言,根本就没有体会到{不会看到}乐曲中所描绘的那样迷人的景象。当时被战友误会而遭了几句抢白,在哪个{那种}很糟糕的心情{加上状况}中,我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房檐下,看着雨中惨败的芭蕉叶,听着凄苦的雨声,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可三十年后的今天,{早就替换再也}再也没有了当时的翻江倒海般的伤感,再{再改为也}难以生发出当时的心境。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如此不同的反差呢,皆时过境迁,听雨的心境不同。如果你站在北方的土地上,听着雨打荷叶或是雨打树叶的声音的时候,也会有和乐中描绘的雨打芭蕉感觉有异曲同工或大同小异之感。仔细聆听,不像音乐中所描绘的那样销魂,更不像音乐中的如诉如泣,而更多的则是在不同的季节中有不同的心境所产生的不同感受罢了。听过雨打芭蕉乐曲的人们,都让那些所谓的乐曲或文人的过敏神经给感染了,把一副本来很好的心情生生的就给拖入了无尽的悲伤和落魄之中,让音乐把自己的情绪囿于之中而又不能自拔,最后不得不把自己一步一步的拖入抑郁的危险境地,想来也的确有些可悲。
 
  对于一个人来讲,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经过深刻的思考才会产生自己独到的观点,所有的事只要从客观现实这一点为出发点,就不会使自己的脚步离着宽畅的路太远。对于{对于改为在}一些事情出现后感到困惑的时候,只需冷静下来思考,而后采取换位的方式思考,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事情却{却去掉}原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不必费劲周折,往往{往往改为也}会迎刃而解。站在不正确的角度上死抱着自己的观点不放,往往会使脚下的路越走越窄,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做一比较,你便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有时会使你豁然开朗,你便会找到最适合的解决办法,所以{去掉所以}这条路也许会使你越走越宽。老人早就教导我们遇事不要死钻牛角尖,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四日
 
 
 
【编者按:文章流畅,因小见大,从听雨的小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这点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全文错别字很多,关联词语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个别语句不通顺,编辑时给你删去或改正了,希望不不介意!谢谢赐稿忽然花开,期待您的佳作!加油!】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