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毛妃的故事

发布于:2015-12-08 14:2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良子

  从推波寺返回时,车上,蒲老师又给我们讲到一个很雷人的故事。大意是康熙当年微服私访经过三阳川,在我们中滩毛家村还找过一位民间妃子陪伴几日,坊间的说法是刷了一宫。此后这姑娘再未嫁人,死后居然成了佛。康熙与毛妃分别时还赠有一挂佛珠,至今在毛妃后代毛同堂家保存。

  小小的毛家村竟出过民间娘娘,这么传奇动人凄美的故事我是第一次听说。许多人对康熙帝的了解可能来自于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影视作品。多少个温馨的夜晚,我们就是在这种亦庄亦谐、亦哭亦笑的剧情操控下度过。翻开历史一览,不论正史抑或野史,才发现此剧与历史的记载相差甚远,戏说娱乐观众的成份更浓。历史上的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确实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盛世明君之一。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其间曾六下江南,北巡51次,一生中不断东察西巡,大部分时间在马上与民间度过。对此,民间另有说辞,说康熙帝这样频繁地巡视地方,一方面是关心民生,处理政务,一方面是为了寻找出家为僧的父亲顺治皇帝。很有道理,你想想一个生在帝王家8岁的孩子,一夜之间失去父亲,又一夜之间被推上皇帝的宝座,那种切肤之痛又无法用皇帝的宝座置换。在他成年之后,在他皇帝的根基稳固之后,放眼九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操控着别人生杀大权的他却仍见不到父亲,他能不思念他的父亲,能不寻找他的父亲,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上一面。

  那么康熙当年南巡、北巡,微服私访时到底找没找过这样的民间妃子,来没来过天水三阳川都是一个谜。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们和朋友聚会,快乐地喝着徽县伏镇酒厂出品的康熙1698系列酒时,我才恍然大悟。康熙公元1698年微服私访到过陇南徽县伏镇,还品过徽酒,赞美过徽酒。那徽县历史上可一直属天水地界,1985年地改市时才划归陇南。正是康熙当年的一句溢美之词,徽酒因此名扬天下。前些年精明过人的陇南春酒厂决策层为了打这个帝王品牌,还隆重推出了康熙1698系列酒品,给本就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可谓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再后来,又听说康熙从陇南过来经过娘娘坝时遇见一位年方二八,品貌倾城的村姑,意外的情节抱了一把村姑,村姑的肩上便留下一龙爪印。于是当地府衙请旨为村姑修了一座气宇轩昂的贞节牌坊,送来了一块“皇恩旌表”的大匾。可怜这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再也不能嫁人,郁郁而终。娘娘坝的地名由此而来。娘娘坝的故事与毛妃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

  万事皆有可能。推波寺离毛家村不远,我提议蒲老师不如驱车去毛家村那位毛妃的后裔处拜访,弄清事情的原委和真相,有可能揭密一段鲜为人知的人间奇闻秘史。

  毛妃的后代毛同堂,因为是村子里的老人我们很快打听到他家的住处,是一处大门阔绰光鲜,白墙青砖,气派豪华的现代化四合院。

  我上前叩门,一位慈眉善目,五六十岁的半老夫人应门。见是我们几张陌生的面孔,略显诧异。待我道明事情的原委后,夫人也是迟疑了几秒钟才邀我们几人进屋坐定。家里的一应陈设都显得高雅华贵,一眼便知这是一个殷实富足的家庭。

  谈话中我们得知她就是毛同堂先生的妻子毛夫人。毛夫人热情地给我们端茶倒水,一边说着一些谦卑之词。说他的丈夫去了地里干农活,一会儿便回来。我们几个几乎不约而同地盯上了这家中堂上方悬挂的一串看起来有些陈旧的佛珠(亦或朝珠),中堂下面桌子上供着的香炉,燃着的几支香。可见这家多年把这挂佛珠当神一样日日供着,烧香焚蜡,早晚叩拜,祈求保一家平安吉祥,事事如意。

  看见佛珠,我心里有些激动,玄机就在眼前,就看我能不能钻得过去。

  我们请毛夫人给我们讲讲佛珠的故事,企图引导她讲出康熙与毛妃的故事。毛夫人说,她嫁到这家比较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听公公婆婆和上一辈的一位八十岁的太爷爷说,这串佛珠是清朝康熙年代他们家族的一个姑娘戴过的。这个姑娘一生在娘家吃斋念佛,从未嫁人,临走时是一根麻绳引线,无声无息地走了。后来托梦给家人,说她得到佛祖的接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于是这家就把姑娘生前的画像(一个戴着像唐僧一样的帽子,穿着僧服的画像)和佛珠设坛供了起来,此后家中有个头疼脑热,小灾小难,只要向姑娘的画像与佛珠祈祷,总会逢凶化吉,万事平安。姑娘的画像文革破四旧时被抄走烧毁。在他们毛家村与牛家村接壤处,曾有一处很大的坟地,叫姑娘坟,是他们祖上那位姑娘的坟地,此坟土改时才被平掉。

  到底是出过一个姑娘还是娘娘,是姑娘坟还是娘娘坟。那串佛珠是姑娘生前戴过的佛珠,还是康熙御赐的佛珠,抑或是这家后代附会的佛珠都不得而知。扑朔迷离,真假莫辨。

  要揭开这些谜底我们只能等这家的男主人毛同堂先生和知情人毛同堂先生的姐夫80岁高龄的李顺平先生的到来。

  二人回来后,问起佛珠之事,二人均肯定地说这串佛珠是康熙帝赐赠给他们家先辈姑娘的信物,于是又引出一段故事。

  话说康熙从白龙江经陇南至大像山出游时,闻天水三阳川有一处千年古刹演营寺,内建气势堂皇的三百九座殿(实为三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参拜完毕即移驾演营寺察看。秦州府官员迎驾于三阳川,就近在毛家村布置行宫歇息,又选中一十八岁村人称花姑娘(小名花花)绝色女子(就是毛同堂先生口里的先辈姑娘),下旨为贵妃伴驾,留宿三日后返京。

  毛同堂先生说他的一位80岁的太爷爷曾回忆说他们弟兄五人,号称五只虎,威振一方。可见其祖上在三阳川一带属于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人丁兴旺,弟兄五人都不是平处卧的虎。地方官员自然会选这样有接待能力的人家接待皇帝,选这样人家的大家闺秀侍候皇帝。可以想见那位姑娘又是怎样的娇容妩媚,风华千代。三阳川姑娘自古才貌出众,是天水白娃娃中的白娃娃,对此,我不怀疑。

  临行时,康熙赠与毛妃佛珠一串,下旨秦州府拨款修建行宫,并封与毛妃赏属地250垧,所收钱粮归其供养。后三年遂修成一进三院仿皇宫建筑的行宫一座,垂华门,上为歇山式楼阁。前院为四合院宫殿式正院“齐信宫”,中院候深宫,后院内宫院修亭榭楼台,九曲廻廊,奇花异草,假山凤竹,栏杆花园一处,有门官把守,戒备森严。

  康熙走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也不可能回来,作为侍寝过皇帝的女人,不被允许嫁人。毛妃想念皇帝思念皇帝,但她只能把这种想念思念之痛和着夜晚孤独寂寞的悲凉冷硬一起吞进肚里。毛妃想到皇帝当时既然赠与自己佛珠一串,肯定是让自己吃斋念佛,潜心修行打发岁月。于是她在自家内宫院辟有佛堂一处,日日吃斋念佛,过着青灯孤影的生活,享年78岁离尘。

  毛妃走后,其家人保留有毛妃生前书文画像一幅,毛妃头戴凤冠,项挂那串佛珠(亦或朝珠),身着霞披端坐上堂。正如毛夫人所说画像文革破四旧时被抄家烧毁,毛妃行宫解放后被没收充公,1962前逐渐拆除,唯有那串佛珠被保存下来。

  毛夫人告诉我们听前辈老人说他们家那位姑娘的画像上姑娘戴的是一顶像唐僧那样的帽子,也就是五佛冠,而不凤冠,穿的也是僧服不是霞披。当然毛夫人嫁过来时,画像早己不存在了。可毛同堂先生和李顺平先生很坚持地说他们亲见的毛妃戴的是凤冠,身着霞披,不是僧服。是不是在普通人看来五佛冠与凤冠外形上有几份相似呢?一个强调的是成佛,一个强调的是贵妃,似乎有矛盾似乎并不矛盾。任何人修行路上可以戴僧帽着僧服,可不是任何人可以戴凤冠着霞披的。

  我请求毛同堂先生把中堂上方挂的那串有可能是皇帝赐赠的佛珠(或朝珠)取下来让我们仔细瞧瞧。他倒是爽快,用一根竹杆挑下来交给我们。其实是一串很普通很陈旧的黑色木质珠子。但从品相上看倒像清代之物。中间串珠子的那根线绳明显是后来换的,比较新。他们也承认是后来换的,原因是原有那根绳子年代太久磨损了,无法再用。我私下想有机会请市上的文物鉴定专家来鉴定一下这串珠子。可又想专家来了又如何,只能鉴定是哪个朝代的,却无法鉴定是不是皇帝御赐之物。虽然这串珠子材质很普通。可你想,康熙帝微服私访走南闯北,又多去寺院滞留,随身携带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宫庭带出来价值连城的东西,有时就是一些寺院师傅、住持结缘给他的佛珠等法宝,他又随手结缘给那些民间女子呢?这很有可能,这么一想,我不再纠结这件事。

  李顺平先生又告诉我一些其它有关佛珠的事情,让我开始对此佛珠深信不疑,对毛妃的故事也深信不疑。

  毛妃的行宫之所以土改时被没收充公,原因是毛同堂先生父亲解放前参加过一贯道,而且是一贯道西北地区分垛司令。这在一贯道内部算是比较高的一个职位。解放后,毛同堂家因父亲的原因被打成反革命家庭,其父亲被抓进监狱劳改,财产全部没收充公,全家人被扫地出门,赶到柴房院和骡子、马在一块生活。十几年后,也就是文革刚开始没多久,其父被提前释放回来了,值到前些年老人家90多岁高龄才寿终正寝。全家人认为正是这串皇帝御赐的佛珠及他们家先辈那位成佛的姑娘护佑着父亲活着归来。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国家又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宗教政策较之前宽泛了很多。各处被拆迁的庙院又开始恢复重建。那阵子毛同堂的父亲有时莫名其妙地肚子疼,去医院检查查不出来是啥毛病。有人建议不如请一位高人给预测一下,结果有一位高人看后留下一句话便走了:“你们家有一尊佛现在要出来,这尊佛归位后你的病自然会好。”

  毛同堂父亲左思右想,这一尊佛指的是谁?稍后他突然想清楚了,每次他肚子疼时,家里藏有先辈那位姑娘(毛妃)佛珠的箱子就会啪啪作响,难道是这串佛珠的原因?

  毛同堂的父亲于是命家人赶快把佛珠找出来,拂去尘土,依旧挂在中堂上方,早晚供香、焚蜡。先是毛同堂父亲的病奇迹般好了,此后毛同堂弟兄几个包括那些晚辈也渐渐走上蒸蒸日上的道路。经商的挣了大钱,吃公家饭的公事越干越大,读书的考上大学。有几个晚辈留在外地发展也打拼出了一翻自己的新天地,毛家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临别时毛同堂先生送我们出来,还给我们指着他们家土改前那老院的大致位置,描述着昔日家族的辉煌。他们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只是原来前院的一部分,中院现在是大队办公室所在地,后院还在后面更远的地方。

  毛妃啊毛妃,我相信你在佛界天国朝我微笑。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