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心安即是归处——给你的心找一个安稳的位置

发布于:2025-06-17 08:5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心安即是归处
  一、信与不信,信什么由你自主决定
 
  信仰这个词属于褒义词,有点高大上的意思,好像有信仰就要如何如何,了不起,很高大。比如我说我有信仰,有人会觉得我自吹自擂,在为自己脸上贴金。如果把信仰理解为相信、喜欢等,例如我喜欢吃辣的,他喜欢吃甜的,张三对李四比较信任,愿意信李四说的。信仰就比较接地气了,也比较容易被接受。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这种信仰,有些人明确的信仰某种宗教或主义等,有些人很模糊,可能各种宗教、文化传统对他的行为和观念都有些影响。
 
  很多人信佛是功利性的,虚假的,不是真信。是为了升官发财、避祸求福,祈求佛祖保佑他实现追求目标。佛祖怎么会保佑你升官发财?佛教讲“空”,六祖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保佑升官发财不属于佛的营业范围,也是佛所摒弃的,这种事求佛保佑,真是求错了地方。
 
  佛不保你平安幸福。佛教讲轮回: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你今世受难,是因为上一辈子业太重,这一辈子要还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债还清了,你下一辈子就好了;还不清,下一辈子接着还。你所有的受难和困苦都是在还债,你还债,佛很高兴,佛不会阻止你还债的,不会减轻你的苦难让你平安无事,佛不可能干这种事。你若心中有佛,所谓人性见佛,抛弃杂念,你便是佛,你不用求其他佛,你求你自己就可保平安幸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你已成佛,你自己就可自保。佛只渡有缘人,佛不保你什么。
 
  你可以信或不信上帝,但不要误解上帝,上帝不是你的提款机、不是支付宝,你随便花;也不是你亲爹,护着你。上帝是人生导师,指引、规范你的行为;上帝是审判官,你若违规,他会处罚你的,他比司法审判官追溯的范围要广,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根据你的罪孽,都在他的追溯惩罚范围。
 
  信仰自由,不强迫。你不是先知先觉的人,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最好信一种。佛、道、儒、上帝、穆圣、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语录、中国的老天爷等等,看你喜欢,信一个。人是一种愚蠢的动物,没人指点你,就会像无头苍蝇乱飞。乱飞犯了法、侵害了别人的合法权益,国家要惩罚你,别人也可能会报复、收拾你的,你受不了。
 
  信仰自由,但不同信仰对行为的影响不同,也不是哪种信仰都是你能做到的,不是哪种信仰都适合你。例如你想升官发财,你信佛干什么?佛不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甚至会处罚你的,你若不信佛,不是佛的信徒,佛也懒得管你、不渡你。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是要治国平天下的,你能做到?共产主义是要讲奉献的,你能做到?不要口是心非骗人,你也骗不了人,侯耀文先生说相声,这世界找俩傻子比登天都难。道家风水先生讲风水,那是要花钱的,你有钱?有钱可以信风水,没钱怎么信?你们家的住房要向北迁一下,你这套房还按揭没还清,再买一套?你们家祖坟应向南迁一下,那是你能迁的?除非你是家族老大,有钱有势,别人都服从你,你可以信这个。红楼梦里做法事,请七七四十九个和尚、七七四十九个道士,做七七四十九天法事,很排场,也很费银子。基督教不讲这个,全世界这么大,你为什么在中国?中国这么大,你为什么在广州?广州这么大,你为什么住在东风路?东风路这么长,你为什么住在这个小区,这个小区上千套房屋,你为什么住在这一套房屋?上帝的安排,上帝安排你住在这里,上帝与你同在,有什么问题?别胡思乱想。这和我们说老天爷的安排,命里注定的,一个意思。
 
  上帝是指引普通人做好普通人,当然,你做的更好,上帝也很喜欢,你就是上帝眼里的义人。上帝大爷说,早上种了你的麦,晚上别闲着你的手,或许一样好,或许二样都好,若二样都好,你就好了。什么意思?白天你种小麦,当然种大米、小米、玉米都可以,晚上在家做点手工或摆个地摊等等。你白天种的大米被大雨冲了,你晚上做的手工卖出去了,你能活下去;你白天的小麦收获了,晚上摆的地摊没赚到钱,没关系,你有饭吃;如果白天种的大米丰收了,晚上摆地摊也赚钱了,二样都好了,你的生活水平就大幅度提高了。按现在的话说,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在单位加班或摆地摊,努力多挣钱,养家糊口,过好日子。上帝大爷说,懒惰必致贫穷,你看蚂蚁,多勤奋,你是人,高等动物,不如蚂蚁?当然,你是富二代、官二代,你随意吧,你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不勤奋怎么办?想想看。买彩票好像不用勤奋,能中奖吗?炒股好像也很辛苦,赔的也很多,辛辛苦苦的赔钱。抢劫先不说属于犯罪风险绝对的大,普通人你有那个胆量?你有那个能力?
 
  二、《圣经》中的苦难与化蛹成蝶
 
  在《圣经》中,《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被称之为“诗歌智慧书”。《约伯记》和《传道书》,这两本书被称为希伯来智慧文学的双璧,有人说,惟有受过苦的人才能为《约伯记》作注,惟有从叛逆中回头的人才能释意《约拿书》。大作家雨果也曾经被人问及:“如果世界上的书全都必须烧掉,而只允许保留一本,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本呢?”雨果的回答十分干脆:“只留《约伯記》。”《约伯记》和《传道书》所昭示的,是基督教文化的生命的“根本转换”与“化蛹为蝶”。关于苦难和受难,人类应该如何去选择一种超越苦难和受难的方式去迎接苦难和受难?就是《约伯记》和《传道书》的主题。
 
  苦难不同于“困难”,那是有缘有故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也不同于“灾难”,那也是有缘有故的,也是可以克服的。苦难,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它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上帝大爷创造了世界,即安排了幸福,也安排了苦难,这个世界就平衡了。你所受的苦难是无缘无故的,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这个世界的苦难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它绝对不可战胜。可是,作为人,我们又必须去战胜它。因此,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一如以往地去做,我们都有始有终地去做,我们都无怨无悔地去做。可是,怎么去做呢?“敬畏上帝,谨守它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
 
  “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真正服气这句话的却没几个。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无非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如果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没有的”,立刻就泄气了。可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没有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面对苦难,要平静、坦然的接受,所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平静、坦然的接受,就像喝杯水、去卫生间撒尿,喝杯水你兴高采烈什么?撒个尿你悲伤什么?平静、坦然的去。从客观的角度讲,无论如何你平静下来,比哭天喊地的要好得多,哭天喊地不解决问题,只能更加伤悲。
 
  苦难是无缘无故的,是生命的一部分。基督教的这个说法与佛教不同,佛教讲一个“缘”字,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你这一辈子受的苦难,都是因为你上辈子业太重,这一辈子要还债,债还清下一辈子就好了,还不清下下一辈子接着还,讲轮回,着眼于未来的美好生活。基督教没有轮回,没有下一辈子,就这一辈子,活在当下,这一辈子好好活。如何好好活?“敬畏上帝,谨守它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这也与风水先生的风水不同,风水也是对人的心灵的一种藉慰,但那是要费银子的。
 
  二战以后,在西方,有很多的犹太人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原因很简单,他们对上帝产生了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无疑是全能的,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他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目睹他的子民受难?怎么能够不出手相救?上帝你在哪里?犹太人发出世纪之问。看来,或者上帝不存在,或者上帝不是全能的,于是,他们就决定放自己对于上帝的信仰。可是,这种想法也实在是太狭隘了。二战期间,佛祖、上帝、穆圣、孔子、老子、观音菩萨等等,对希特勒德国、日本帝国都没什么办法,不可能让这些神替人去打仗,那是神话故事。当然,神也有作用,心灵的灯塔,点亮人类不灭的心灵,坚守正义,正义必胜。
 
  上帝是心灵的灯塔,是指引、是规则,他给你的心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放,心安即是归处。不要对神有功利的想法。神是你的老师,讲知识讲道理,你听进去对你的成长很有帮助,但老师不替你去考试,也不替你升官发财。
 
  三、宗教教义与金钱、财富
 
  佛教讲“空”,你若想升官发财,别信佛教,佛帮不了你,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对自己很不好。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你想发财,要算计利益,你做不了儒家的君子。大部人既想发财,也不想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儒家你信不了,除非撒谎,口是心非。共产主义要讲奉献,你不奉献,自己发财,共什么产?基督教对发财没限制,只要你不要侵犯别人的利益,正当发财,发财越多越好。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对此有一个解释,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工作、挣钱是你的天职,你今天能挣100元,你只挣了99元,那不是一元钱的问题,你没有尽到你的天职,你犯罪了;你今天花99元钱就能解决问题,你花了100元,那不是一元钱的问题,你浪费了,你犯罪了。所以,节俭、勤奋成为基督徒中产阶级的标准样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对这一精神造成严重冲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不限制你发财,但要讲规则,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要合理的赚钱。其他宗教没这个,所以一些人认为“无商不奸”,似乎发财就是要找歪门邪道,否则发不了财,明显的缺乏心灵的指引,合理的获取商业利润。
 
  关于资本主义的起源,为什么是在欧洲,不在亚洲?为什么?亚洲二大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互补的文化体系,儒家管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道家管出世。儒家的主要功能是“治世”,它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规范与典章制度。儒家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商在最末。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长生不老的神仙生活,中国人素来心向往之。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在消除烦恼的心性修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六祖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本来就是就是真空状态,什么都没有,人不需要再想什么了。所以六祖以后再无七祖,禅宗走到头了,至此,禅宗演出到此结束,谢幕。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追求什么商业利润?毛主席一针见血的指出: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很明显,在这种思想下,国家机器、民间个体,不可能对发展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说,这种思想,不是产生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至少不是一种很积极的思潮。印度最早是佛教,后来演变为印度教。基本思想是如何帮助人脱离苦海,向往明天。不能面对当下,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写了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基督教思想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尤其是新教。马克思·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所表现出的现世禁欲精神和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工作、挣钱是你的天职,工作就是修行,不需要到寺里去专门职修行。鼓励人们积极的去争取利润。而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宗教与神
 
  有人在论证诺亚方舟的存在,单纯研究下没问题。有人想用这个来论证上帝是否存在,诺亚方舟存在则证明上帝存在;诺亚方舟不存在则证明上帝也不存在,太狭隘了。上帝不需要诺亚方舟来证明上帝存在。神的故事不要太追究考证,神的故事可以理解为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如七个葫芦娃、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等。但神的故事寓意更深刻、有比较完整的系统性,这是一般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所不具备的。神的故事也可能是半真半神话。
 
  根据文献记载: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父亲名叫约瑟,是一个木匠,他的母亲名叫玛丽娅,耶稣还有3个弟妹。耶稣从小没有受过传统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父母是虔诚的教徒,每年都要去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诵经朝拜,每次都会带上长子耶稣同行,耶稣从那里了解了巴勒斯坦和外部世界的情况,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涵养。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到距离出生地200英里(大约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稣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你并与你同在,彼此相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福音: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稣宣扬“天道”,号召民众要把巴勒斯坦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重建繁荣昌盛的希伯来大卫王国。“叫有权柄的失位,让卑贱的高升;叫饥饿的饱食,让富足的空手;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高。”耶稣最受争议的就是他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触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罗马当局几次审讯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除了自称为上帝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说服以色列南省的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处决。
 
  耶稣残忍地遭到严刑拷打,然后双手被人挂起来,钉在一根水平的木梁(十字架)上、死了。然而,有500多人却见证说,他三天以后复活了,而且此后的40天里在以色列的南北两省走动。很多人认为这就足以证明耶稣自称为上帝是真实的。后来,耶稣返回了自己不久前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见证人说他从那里离开了地球,升到天国去了。
 
  根据以上文献记载,大致可以总结为,耶稣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后代,后来当了传教士,在当地传教,后来罗马当局以对政府不利为由,最后下令将耶稣处决。耶稣死后三天,有人看到耶稣复活了,又开始传教,再后来去了天国。耶稣成为神,从被处死后复活开始,此前他是个传教士。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生前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辛苦,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小的时候很穷,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孔母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后来受到排挤,被迫下野。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人多次被困遇险。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丧家犬这个词,大概来源于此。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少是不是很得志。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只是一种流传范围较大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孟子。当时还有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杂家等较为出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时期尊崇并推行的是法家的学说。儒家学说是在西汉确立正统地位的。汉武帝要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治国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这时,儒生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析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他提出的这一观点正好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儒家成为至尊。
 
  从此后,孔子由一名下野政府官员、四处游学的老师,成为国家的圣人、大国师。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静帝于大象二(公元580年)恢复公爵之
 
  封,号“邹国公”。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尊孔子为
 
  “先师尼父”。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为
 
  “先圣”,十一年又改称“宣父”。干丰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诏赠孔子“太师”封号。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执政时恢复公爵,改号“隆道公”,并尊称为“隆道太师”。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升孔子为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加号孔子为“选胜文宣王”,大中祥符五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加为“大成
 
  至圣文宣王”,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复称“至圣先师”。名号逐步上升。董仲舒也被尊称为“醇儒”。
 
  耶稣、孔子,都是由人,一个是传教士、一个是老师,职业大致相似,后来被后人称为神、圣人。这是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说明他们二位大神的学说,适合当时时代发展的需求,被时代所选择,而一些其他学说,被边缘化了。所以,神、圣人,是人造的社会最高权威。他们规范、指引你的心灵,让你心安,让你知道该如何行事。人和人的不同,民族与民族的不同,归根结底是想法的不同,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不同,这是思想基础。从现实的实物角度讲,神当然不存在,至少现在无法证明活神仙存在至今。神当然存在,他是人造的权威,是传统、是历史惯性。释迦牟尼诞生于大约公元前5百多年前,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穆罕穆德大约诞生于公元5百多年,此后再无世界级的神出现。这是传统和历史惯性的力量。
 
  人文科学与理工科研究方法不同,理工科首先讲究真实,最简单的你吃的饭、坐的椅子、住的房子、用的手机等等必须是真实的,虚构的不行。人文科学,尤其是宗教艺术类,是对人的心灵的慰藉、娱乐等等,目的达到就可以了,故事不必一定要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约就是这个意思。《西游记》的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等等都是虚构的,唐僧半真半假,不对,是一点真绝大部分假。唐代是有个和尚去取经了,但去的不是西天而是印度,经文取回来了是真的,是从印度取的经,不是如来佛给的经文,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都不存在,那些妖怪也没有,九九八十一难也没有,路上的各种困难是真有。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寓意是否深刻,是否有文学性、艺术性、阅读性、欣赏性、是否有哲理让人回味,这才是最重要的。七个葫芦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是很好的寓言故事,属于正能量。关键在于能否对人的心灵塑造起到好的作用,或安慰人的灵魂。宗教是精神鸦片,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偏激。宗教经典著作当然也属于文学艺术作品,但比一般文学作品更具有哲理性、系统性、目的性等。百度对宗教的解释是: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从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
 
  存在既是真理或理由,存在的东西必定有他能够存在的合理性或原因在里面,只不过是你不知道而已。世界三大宗教为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它宗教则主要为民族性宗教或地域性宗教。如儒教、道教、印度教、犹太教等等,无论如何划分,有这么多人信宗教,宗教必定有他存在的合理性或理由在里面。不宜否定宗教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存在意义。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人生活在社会里,社会是个群体,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受这种影响,不可能一点也不受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不信宗教的人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有些人明确的信仰某种宗教或主义等,有些人很模糊,可能各种宗教、文化传统都对他的行为、观念有些影响。中国人讲,人在做,天在看,命里注定、信命吧,就是宗教、传统文化、传统习惯等影响的结果。
 
  五、信仰与理想
 
  信仰自由,信与不信,信什么,自己决定,如果你打算奉献、治国安邦平天下,那就信共产主义,本人认为共产主义最短在400-1000年内实现,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再过2次—4、5次工业革命时间,最长5000年,一定实现,从人类文明起源至今也就5000多年,不超过1万年。共产主义,按马克思的说法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各尽所能,几百年后,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发展,大部人将无事可做,特别优秀的人、水平极高的少数人才有可能被安排工作,工作将是一种荣誉而非为了赚钱和生存。其他人打麻将、遛狗、跳广场舞,别捣乱就可以了,不够资格工作。按需分配,是按你的生活需要分配,生活需要是衣食住行。比如你早上喝点豆浆、稀饭、吃个包子、鸡蛋、香肠、腊肉、素菜等等可以了,大清早的,吃满汉全席不合适,六百多道菜,你也吃不下去,浪费则不容许,那是犯罪。住房,一个人住个套间可以了,要1000平方米别墅干什么?浪费。交通,出门有车坐可以了,没必要每人都要一辆车、一架飞机,说不定你是宅男宅女,不愿出门,要车干什么?衣服,广东男人喜欢凉拖鞋、大裤衩、和尚领短袖衫,不值钱。西装革履干什么,太麻烦。如此,按需分配——按生活需要分配式的共产主义基本实现。你愿意奋斗,奋斗吧。你现在佛系,躺平,六祖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那就信佛教比较合适,去修行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追求心的安宁与平静。想发财,基督教比较合适。工作是你的天职,赚钱是你的目标,不需要去寺院修行,工作就是修行,加班是更好的修行,多赚钱是目标,当然,钱太多不过数字而已,捐出去,死后留下巨额财产是一种耻辱,所以,基督教徒富翁捐款的人很多。
 
  信仰自由,信与不信,信什么,自己决定。关键别矛盾,矛盾你会很痛苦、很烦恼,容易造成人格分裂。所谓自寻烦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你信佛,应当能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住在闹市区,能够经得住寂寞,不凑热闹,不想荣华富贵、高消费的事情,即使贫困也自然处之,不烦恼、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总之,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心远地自偏。信仰马列主义、共产主义,非常好,但要真信,别搞假的。否则害死你自己,这一方面的实例这几年太多了,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身居高官守不住底线,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等,把自己搞到牢里去了,真的划不来。你不信马列主义,别装假,你肯定升不上去,不可能大权在握,肯定犯不了受贿罪,没人贿赂你。
 
  信仰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很好,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十分好,但如果做不到,也不能什么都不坚持了,要有底线,底线不能破。按照易中天先生讲的,坚守底线,底线不能破。学雷锋奉献非常好,很高尚,如果学不了,学李嘉诚,李嘉诚是底线,李嘉诚是大富豪、成功人士,你学他不吃亏吧。李嘉诚先生讲,要讲诚信,在公平的基础上让利百分之十给别人,愿意和你打交道的人也越来越多,你的生意就越做越大。首先,公平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人人都向往公平,况且侯耀文先生说相声,这世界找俩傻子比登天都难,你不公平,除了被迫以外,谁肯你理睬你?诚信、不骗人、公平、让利百分之十给别人,让别人觉得舒服,愿意和你打交道,反正和你打交道不吃亏,就不费那个脑子了,和你长期做交易,你的生意就做大了。公平、诚信、遵守行规等,是做人的底线。一些人认为“无商不奸”,似乎发财就是要找歪门邪道,否则发不了财,明显的缺乏心灵的指引,恒大徐大老板大概就是如此,他自己最终也划不来。
 
  我们平常说话,尤其口语中缺少主语,即没有明确是谁的行为等。主语不清晰,严重影响了思维方式甚至是价值观。如你说学雷锋,你是让谁学雷锋?是你自己学?要求别人学?仁义礼智信,是你自己仁义礼智信?要求别人仁义礼智信?你自己学雷锋,你自己仁义礼智信,没问题,很好,让别人学,至少有道德绑架的意思,如果你是别人奉献的受益人,你要求别人奉献,那性质就完全变了,你自己属于地痞无赖之类了。当然,你是学校老师,党政机关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搞宣传,那是另外一回事。有一句话说,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