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青春的舞台在别处

发布于:2025-07-04 09:0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方福光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去,
贡献青春力量,
书写精彩篇章。
在西部地区、基层一线,
能收获怎样的成长。
专业的价值在这里凸显。
 
站在海拔2600米的四川马尔康市梭磨河畔,
看着脚下蜿蜒的高速公路,
思绪不禁回到2018年。
大学毕业后与妻子一起来到这里,
妻子在当地任教,
入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参与了将“移动诊室、巡诊义诊”
搬进学校社区和牧区的过程。
为学龄儿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
为牧民科普口腔健康,
为孤寡老人开展上门诊疗……
义诊从最初的每年10余场,
到如今覆盖全州13个县市
惠及5万余人次……
 
年轻人用一点一滴的努力,
不断织密当地群众的健康保障网。
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本地医护人员,
借助5G技术实现专家远程会诊,
畅通川甘青三省毗邻地区转诊绿色通道,
一套“预防—诊疗—康复”的服务体系日渐成熟。
 
难以忘记,一位老阿妈握着医生的手说:
“以前牙疼只能忍着,放点花椒,
现在‘门巴’(医生)把健康送到了家门口
朴实的话语,
让我深深体会到所学专业的价值,
更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担当。
挺胸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奋发进取,青春才有意义。
从“看病难”到有了“家门口的专家”,
从单点突破到区域协作,
发生在马尔康的蜕变,
是许许多多人担当作为结出的硕果。
 
用专业与坚守筑牢健康防线,
用初心和使命书写新的答卷,
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坚守就是青春的模样
经过一路颠簸,
来到位于新疆克孜自治州的依达良边境,
大风卷起砂砾打在车窗上,
发出细密的响声。
从“东海之滨”来到“万山之州”,
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边疆”二字的含义。
 
冬天哈出的气会被冻成冰,
春天的脚步总是裹挟着远方的沙尘;
初来乍到,背着医务包走访牧民,
常常在沟壑纵横间迷路。
 
基层警务工作没有影视剧里的惊心动魄,
更多的是琐碎的日常。
帮牧民找回走失的羊群,
调解牧民间的草场纠纷,
深夜护送突发高烧的孩子去医院……
 
冬天,在刺骨的寒风中翻山越岭,
徒步7小时,给困在山窝子的牧民――
送去了救命的口粮。
渐渐懂得了坚守的意义。
 
青春的舞台不在别处,
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穿行在边境的山脊线上,
常常见到戈壁滩上的骆驼刺——
扎根贫瘠之地却深藏着生命的韧劲,
这就是青春的模样。
在沙漠紧深处,在高山之巅;
在冰峰之舌……油田井台;
风电光塔耸立青春的旗帜;
植物区葡萄园,开拓的鱼池蟹田;
葱香浓郁的春之花绚丽夺目……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