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如果累了,就学老文公带一只猫回山里——读张炜《橘颂》

发布于:2025-08-18 09:0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莫知
 
 
  大概童年时期看的书太少了,那天在沙发上坐着,随手拿起儿子放在沙发上张炜的《橘颂》翻看,只看了两页,我便觉得有趣,也许是我也曾在山中独自居住了一段时间的缘故,这本书唤起我很多的记忆,因此这本书我读得有点慢。
 
  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老文公的老人带着一只名叫橘颂的猫回到祖上山中石屋里生活的故事。整本书没有复杂的情节,就是描写老文公在山中老屋劈柴、煮茶、赏花、做饭给猫讲故事以及和村里唯一的两个大人李转莲、老赖拐日常相处的这些平常事,读后,不仅让我感到处处都是童年的回忆。
 
  最打动我的是老文公和橘颂的相处方式,在老文公眼里,橘颂不是一只猫,而是家里的一个成员,他会认真地和它聊天,认真地为它准备每一餐,也会给它介绍各种花草的名字。这只十七斤重的大猫也不是普通的宠物,它有自己的脾气和习惯,活得特别自在。老文公和橘颂就像是两个互相陪伴的老朋友。
 
  老文公带着橘颂回村的那一天,认真地对橘颂说:"山里有很多鸟儿,还有许多你没见过的东西。"这句话让我心头一暖。这不仅是一位老人对故乡的记忆,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回望。
 
  老文公知道山里的春天来得晚,柳树还没发芽,但他依然满怀期待:"也许我太急了,春天还在路上。"他像个固执又可爱的老小孩,带着橘颂往南走,而春天正往北来,他们注定要在石屋相遇。临行前,他曾对橘颂说:"那里的春天比这里的大。离开过故乡的人都知道,老文公不是真的在比较大小,而是对即将重逢的美好深信不疑,也许故乡一直都在他心里。石屋也从未走远。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老文公等待的不只是季节的春天,更是心灵的春天。他带着橘颂回到石屋,就像带着最后的天真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在这个人人都急着往前跑的时代,能像老文公这样耐心等待春天、认真和一只猫说话的人,实在太珍贵了。我忽然想起了曾经在哪里看过的句子,未必所有的生活都得一直向前,停下来发呆也是一种美好。
 
  老文公回到石屋,有的不只是美好,也有忧伤,他在书中写到:房子在、街道在、大树也在,人不在了,这大概是就是现实中所有村庄的通病吧。可我依旧记得小时候早晨是被此起彼伏的鸡鸭鹅声唤醒的,家家户户门前都拴着看家狗,屋后菜园里的青菜沾着露水,孩子们放学后会在果树下嬉戏打闹。夏天的傍晚,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大槐树下乘凉也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子讲鬼故事,妇女们一边纳鞋底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而今的村庄却像被抽走了灵魂,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却少了你来我往的脚步声;老房子还在,却没了炊烟;大树依然挺立,树荫下却不再有纳凉的人。最令人心痛的是,村里也不再有家家户户喂养的小猫小狗,不再有精心打理的菜园果园,不再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每一次回村,那些新增的新坟显得格外刺眼。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但也不再是那个故乡,村里仅剩的老人像守墓人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佝偻的背影在空荡荡的村道上显得格外孤独。
 
  忧伤只是暂时的,毕竟书里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真的好美啊。老人住的石屋周围长满了各种植物,春天来时,紫藤像瀑布一样开花,槐树的白色花朵堆得像小山。老人会耐心等待一朵花开,会观察小动物们的生活,老文公用手掰着槐花开放的日子,这些描写让我发现,原来我一出生都拥有的美好,是我现在无法企及,也是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曾体会的快乐。
 
  老文公来到窗前:看远处山的轮廓,他从头想那些称得上“生活”的日子,很可惜,没有太多,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原因很简单也很不幸,这大概是大部分都市人的真实写照吧,我们都被生活裹挟在前行,大部分的日子,都是被生活的重担推着前行,我们何曾停下来享受过生活本身。
 
  老文公在暮年选择带橘颂回到祖上的石屋这个行为让我想起了我的那个同学,毕业时大家都想方设法地想要留在大城市,只有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回到家乡,她说我就喜欢小镇啊,现在很多人都往城市跑,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但老人却选择回到简朴的山村。他在那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活得简单却充实。作家张炜也许也只是想借《橘颂》
 
  告诉人们:幸福不一定来自拥有很多,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我们要学会在喧嚣中聆听寂静,在复杂中回归简单。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