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我和小泽的二三事

发布于:2025-08-20 09:3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付芳
  我是外国语小学教师付芳,中共党员。从教29年来,我一直坚守教育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我所带的班级凝聚力强,成绩斐然,我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用责任心诠释了凭良心教书问心无愧,如今收获了桃李满园。下面我来讲讲我和留守儿童小泽的二三事,与大家共勉。
 
  五年级下学期快要结束时,班上新转进一名同学,小泽,他黑黑瘦瘦,一双忧郁的眼睛,很腼腆。我在全班介绍了小泽,欢迎他的到来,并安排了两名活泼外向的班干部成为他的同桌,进行帮辅指点。第一次单元测验,他成绩刚好及格,我看出了他的沮丧,就轻轻地对他说:“你以前学的教材和我们的教材不同,差了好几个单元的知识点,但是你仍然考及格了,虽然目前和其他的同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把假期落下的知识点补起来,一定会跟上大家的步伐,你一定行!”听了我鼓励的话语,小泽的眼睛泛起了泪花。随后的几个月,我在课堂经常提问他答,课后查漏补缺,晚上我去散步的时候,也会到小泽家为他补习功课,检查作业,风雨无阻。小泽的学习成绩慢慢提升,能考八九十分了。学习提升了,他自信心提高,朋友越来越多,小泽的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
 
  除了学习上的耐心辅导,严格要求,我特别关注小泽的心理健康。有一天,我看到小泽课间趴在桌上无精打采,郁郁寡欢,我主动找他聊天。我了解了他家的一些情况,他的爸爸因为生意失败,妈妈选择和爸爸离了婚,妈妈带着妹妹回了四川,他跟着爸爸来到兴山。分开后,妈妈很少和他联系,他说他想妈妈想妹妹了,声音有些哽咽,我心痛万分。我开导他说:“父母离异,有他们的苦衷,你可以伤心难过,但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你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后来,我主动和小泽的妈妈联系,希望她能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小泽的妈妈听了我的指点,每周都会跟小泽视频聊天,在节假日和小泽的生日时寄送礼物。小泽感受了远方妈妈的爱,学习的动力更足了。我推荐一些名人的故事书给小泽,让他学习那些自强不息的少年如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发现,小泽逐渐走出了父母离异的阴影,变得越来越阳光,积极向上。
 
  我在活动中培养小泽的自信心。年级足球联赛,刚好他在原来的学校是足球主力队员,我在班上宣布,小泽是我们班男生足球队的队长,由他带领大家训练参加年级足球联赛。私下我称赞他说:我听说你踢球很厉害,老师不懂足球,一切都交给你了哟!他得意地点了点头。因为是第一次,大家的水平都不怎样,前两场我们班赢了,第三场我们班却输了。赛后大家都纷纷进了教室,我远远的看见几个足球队员围在操场中间,我走过去,看见小泽在哭,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背,坐下来和他们一起来分析。有的说,小泽动作慢没跟上,有的说,小泽应该要把谁防着,大家纷纷责怪他。我趁机说:比赛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队友要互相配合好才能取得胜利。大家纷纷点头。事后我和小泽交谈,你的技术很棒,但靠你一个人是不能赢得比赛,你主要是协调大家配合好,团队合作才能赢。第四场比赛,团队合作紧密,小泽在赛场上挥汗如雨,踢进了好几个球,立下汗马功劳,最终男子足球联赛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班上的3名足球队员被学校足球队选上参加县级比赛。在定冠亚军发点球时,教练安排小泽踢。小泽站在点球点前,那模样就像即将踏上战场的勇士,屏息凝神,眼神中透着犀利和警觉。他用力甩腿,足球如一颗炮弹以惊人的速度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最终飞入对手的球门。球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小泽在球场上奔跑跳跃,和队友抱成一团。那个初来乍到腼腆自卑的小泽终于脱胎换骨,内心被自信和幸福填满。比赛结束后,我在班上成立了班级足球队,依旧让小泽当队长。小泽每天活力满满,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带领团队训练足球,他总是积极背书,积极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在突飞猛进。
 
  小泽懂得感恩了。三八妇女节时,他亲手折了一朵莲花,在花的中心放了10元钱,对我说:“付老师,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买什么,这是的我零花钱,你收下吧。”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拿出钱还给他,说“我喜欢这朵花,你的心意老师收到,谢谢你!”小泽越来越懂事可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与活动有班级荣誉感。有一次评选班干部纪律委员,全班54人全票通过。六年级初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古夫中学。上初中后,他和同学也时常来学校看我,告诉我他升入初中后依然是班上的纪律委员,依然是足球队队长。他还说他将来准备读体育特长生,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让很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我们老师面临的服务对象就是这样一群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脆弱而自卑的,我将一如既往的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用爱心的点点滴滴教会他们用丰富的心灵感受爱,用足够的智慧领悟爱,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用愉悦的心情创造爱。让更多像小泽这样的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