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退休的老师们》 2022年9月26日,忽然花开刊登了梁冠宁老师的散文《退休的老师们》,想来,有同感。 文章分别介绍了杨老师(74岁)、牛老师、钱老师的生平经历及退休后的生活,感悟了人生,在工作、金钱、健康、亲情、习惯之间的选择,以及人生最后的结局...
一堵墙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条很长很美的路,叫做梦想;还有一堵很高很硬的墙,叫做现实;翻越那堵墙,叫做坚持;推倒那堵墙,叫做突破;坚定不移的过程,叫做定力;不忘初心的努力,叫做信念。 其实呢,坚持与变化是相辅相成的,随遇而安与恒心不变也是有条件...
读《古筝》 忽然花开文学刊出同题诗《古筝》,给人的感觉是很突然的。之所以说忽然/突然,是还没有准备写这首诗就到了阅读、浏览阶段。 所刊《古筝》都很好,文学优美、语言流畅。读起来如聆听古筝曲,一切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既动人又忘我。 社区的一楼有...
读《馋人的白菜》 忽然花开文选2021年1月7日刊登了箫笛的文章,题目是《馋人的白菜》。读后,就好像有白菜摆在我的面前一样,不止是盘中餐的那种,而且是心中的物吉祥物。 关于白菜,也许我们在文章中写过、提到过,也许没有写过,算是不屑一顾。毕竟,大白菜...
读《老家的菜园》 忽然花开文学网,刊出了孟琼州的散文《老家的菜园》。读后,对农村、中小城市的菜园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生长在中小城市,自幼对菜园子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在小说《水浒传》中,通过打虎英雄武松认识了菜园子张青和孙二娘。这里的菜园子,...
读《在故乡》(2020.12.14) 忽然花开文学网,在近期刊出了黄国智三个月前撰写的诗文《在故乡》,阅读,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思绪带进了工作过的矿山和到过的矿山。诸多的矿山各不相同,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黄国智的诗文来源于生活,又有一定的提炼。 原文:...
读《雪》、《雪景》、《雪的礼赞》 刚进阳历的11月,农历还未到立冬节气,天气忽然转凉:降温了、起风了、东北的某些地方下雪了! 北京,是缺水缺雪的地区,不见雨雪并不稀奇。有时,对雪的印象要追溯到上一个年度,甚至于,对于在东北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儿...
忽然花开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让人感到温暖常在。有的文章像春风细雨,滋润着读者的心田;有的像初夏雨后的荷塘,使人倍感清新;有的像暖暖的秋光,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文章像南方的冬天,叶落飘飘却依然有繁花盛开。暖,暖在心间,暖在字里行间,暖在每一...
从忽然花开、忽然花开文学网读到花开评论:方方的屁股坐偏了与李文亮的谣言,本想附和几句,又觉得不妥。 这种附和并不是应声附和,而是有自己见解的观点,可以与内业人士交流的思想。 说到方方,许多人并不熟悉。说到圆圆、六六、达达等人,同样...
读书是一种仰望 忽然花开文学网连续刊发李建华老师的诗歌与散文,包括立冬(外二首)、冬天素描,读来备感亲切。 这种亲切,一是来源于季节。立冬、小雪之后,北京的天气得寒冷,7级的大风刮个不停,北边的山区已有降雪。这样的天气,阅读李老师的诗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