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时间:2013-04-27 19:43 来源: 作者:木小白 点击:次
㈠ 月圆中秋,一盏灯,数只梨,还有几盒月饼和两个老人。 狗儿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月饼。 猫儿躺在女主人怀里,忽而睁眼忽而闭眼。 男主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再调大,企图用音响的声音驱走一室的凄凉。 ㈡ 他有个习惯,无论她说什么,他总要呛她一下。而她总是说不过他,不管是1968年她初嫁他时,抑或如今她已嫁给了他44年之际,她仍然说不过他。 每每这个时候,她便会抱起猫,走到那颗无花果树下,不屑地说:“这些我都懂,你以为我傻呀?” 这是个问句,但他不回答。他只低头,又喝一口茶,把月饼掰开一半丢给狗儿。狗儿一跃而起,于空中将月饼接住,稳稳落地,摇着尾巴走到角落里,将口中月饼放下,寻一个角,轻咬。 他活了六十四年,不抽烟不喝酒,打牌搓麻将什么的统统不会。唯独喜欢喝点茶,但他的茶叶总是不贵也不贱的那种。偶尔他的儿子回来给他带点好的茶叶,他总是要留给他的孙女喝。 已经活了64年了,他对很多东西都已经看得很淡了。1948年,建国前一年出生的,只上过小学,但好在平日里喜欢读书和看报,知识的更新换代勉强跟得上。他是吃过不少苦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他都和无数的中国老百姓一起承受过。 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过多了苦日子,习惯了节俭,习惯了在做任何决定前都要考虑后果。 已经记不清了,他放下茶杯,第一次见她时的场景,他真的记不清了。可他们的确是自由恋爱的结果。那个年头,新风已吹遍祖国大地,但在这座躲藏在云贵高原上的白族小镇而言,实属不易。 她是家中长女,是六个弟弟妹妹的大姐。父亲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当过一个小官,建国后在各种压力与无休止的游行批斗中死去。因而,她同样是吃过许多苦的。 年轻时,她长得极为标致,特别是那头又黑又密的长发。而如今,六十二岁的她,头发居然仍是乌黑的。她的孙女时常羡慕她,说来也奇怪,孙女的头发不管用多贵的洗发水总是泛着黄,和她的区别很大。许是随了她妈妈吧,她想。 ㈢ “咱今天吃什么菜?”他问她,把电视机调到中央五台体育频道,看看有没有转播篮球赛。 “不吃卷心菜就对了。”她起身去厨房,心里又怨他总看体育频道,不让自己看从泰国引进的电视剧。 刚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穷,偏赶上收成也不好,唯独那一地的卷心菜长势奇好。于是家里,几乎顿顿都少不了不见油腥的卷心菜。只那一年后,她便对卷心菜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再也不肯吃了。 他倒不似她那般,偶尔也吃,每尝就会回味那段岁月,他们那么努力地熬过来了。44年,不离亦不弃。总算赶上了好的时代,如今大可清闲了。反倒是劳苦成了一种习惯,六十多岁了,还硬要种两块地。每当儿子劝他,他便说:“苦惯了,闲不住。” 也有他怕的,怕那南瓜。小女儿出生的时候,为补贴家用,他到邻镇给人做木匠活。工作又苦又累,主人家天天只提供南瓜,还不让吃饱。由是不到三个月,他就彻底怕了。本就讨厌南瓜的,他总说。 恰巧转播湖人对上马刺的比赛,他于是想不知道在外面读书的孙女是不是又看不到比赛,又在生气了? 孙女喜欢湖人队,多半是受己影响的。自己喜欢篮球,常看NBA.孙女就是在六年前的一场球赛里看见了科比布莱恩特,于是,和许多90后一样有了一个偶像。 说到偶像,他是反对孙女的狂热的,但也阻止不了。他永远无法理解90后00后,他经常那么对她说。 ㈣ 1999年1月20日,澳门回归之前,他们的小女儿出嫁了。 女儿是要远嫁江苏去的,他们不是没有劝过,哪舍得把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江苏,云南,这其间隔的不止是四天火车那么简单。 但女儿是追着幸福去的,自己有什么理由再去阻止呢? 51岁的他和49岁的她诚然已经不再年轻,不过,为放下一颗悬着的心,他们坐上火车,非要亲自看看那江苏小伙子的家。 那是一次很长的旅行。 他们路过贵州广西湖南等等省份,而他也借着这次机会走了一遍长江大桥。 他们对那个小伙子的家人极为满意。热情好客朴实,农家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些品格。回来的时候给他们的孙女带了很多礼物,其中就有一只极大的海螺。但在许多年之后,他们的孙女却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失手将其打碎。 那些碎片被一一捡起,收进了一个小木盒,悄悄被放进了床头的一个柜子里。 柜子里还有几本邓小平文选和半包方糖。他一辈子没有崇拜过什么人,但对邓小平总有一种由而发的敬佩。邓小平改革带来的变化,他是那么真切感受到了的,所以他敬他,仰慕他,同时也惜他。 从江苏回来不久就听闻澳门回归,他的心里满是喜悦,心想这年是双喜临门了。 ㈤ 他总喜欢沏一壶清茶,就坐在无花果树下,在树荫里一遍又一遍读那些书。 这时她总坐在他身边,有时是做一双绣花鞋,有时是翻阅相册,也有的时候是嗑点瓜子,出个神。很多字,她已经忘了,甚至写自己名字时都有些生疏了。她喜欢在看见不认识的字时问他,读两遍,记一下,不久又忘了。她六十二岁了,病魔折磨得让她觉着辛苦。 自己也是感受得到的,那种生命的逝去。记忆力下降的愈来愈快,她害怕自己会忘记回家的路,害怕会忘记儿孙们的脸,更害怕忘记那段和他一起走过的日子。 狗儿总喜欢躺在她身边,半边身子在阳光下,半边身子在阴影里。 “你不热吗?”她皱眉,放下手中的活计,把狗儿抱到树荫里。 他看她一眼,不说话,又低头去看书。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要背住整本书了,往往看到这一句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了。用孙女的话来说,这是在借书的力量与小平同志相遇,用书与他交流。说起来自己还有个心愿未了,很想去邓小平生活过的地方去看看。 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这个地点他早已熟记于心,不是没有那笔钱,钱一直在邮政储蓄那存放着。他只是舍不得,孙女上大学了,小孙儿又还年纪小,总得给他们留点什么。 “你这狗,怎不听话?”她有几分怒意。那狗非要跑到大太阳底下躺着。 “管它作甚?它自然是喜欢才往太阳底下去的。”他劝她。 其实他一直不明白,这狗为什么非要黏着她不可?孙女偷偷喂它猪肉和糕点,到头来还不及她一声叫唤。 她待狗是极好的,她总说:你们都不着家,就它陪我。 ㈥ 中秋那天,白族小镇的规矩是必须要到庙里杀鸡拜神的。 往年,孙女孙儿不情不愿地去了,回来时倒也乐乐呵呵!一个哼着周杰伦的曲调,一个非要和自己下棋。而今年,连太阳都不似往年那么热烈了,路上只有自己和她。连狗儿都关在家里了。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是绝不许带狗去的。 她约摸是信佛的,跟着年长于她的老姐姐们学念经,极爱狗但也把那条规定贯彻得很好。 他也不反对,人老了,有点信仰总归是好的。 炖了一大锅鸡汤,他还是习惯性把鸡翅和鸡爪留了出来。半天才又回想起来,孙女已远在武汉,孙儿又在昆明。 她看着他,没有说话,心里也一并酸楚着。 ㈦ 电话在电视机旁边响起来。 “爷爷,我在吃月饼呢!同学给的,奶奶有没有做我最爱吃的白糖煎饼……” 还是一盏灯,数只梨,几盒月饼。 两个老人却不再觉得凄凉。 已经活了这么久,见过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他们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客厅里原本凝结得空气顿时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池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