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与格律诗(3)
时间:2013-11-18 19:19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次
11.动物(鸟兽虫鱼等)12。形体(身心魂魄等) 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伦(父子姑舅等) (二)名词相相对还要注意 1.方位名词自成一类,如东西上下等 2.干支词自成一类,如甲乙子丑等 3.专名只能对专名,如人名对人名,国名对国名,朝代名对朝代名 (三)其它: 1.自动词常跟形容词相对 2.颜色词要跟颜色词相对 3.联绵词要跟联绵词相对 4.数目词要跟数目词相对 5.代词要跟代词相对 (四)此外,以下几种情况也算工对 工对,既工整的对仗。简单地说,凡同类词(指天文类,时令类的类)相对,即为工对。说细点,凡词类(所指同上)相同,平仄相反,同字又不重复,无论在词江意义或语法结构上都对的非常工整的,就叫工对。这是律诗对仗的标准类型。名词即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自然算是工对,此外, (五)下几种情况也算工对。 1.有些词虽不同类,但是两种事物经常并提,如天地,诗酒,花鸟,人物,兵马,金玉,金石等经常在上下句中相对,也算工对 2.句中同类自而又与下句异类相对的,也叫工对,如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山河和草木 3.反义词相为对仗的应算工对。如李白,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安、中的晓和宵。但是,同义词相对却似工而实拙。因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相对叫合掌,或合盘 除了工对还有邻对和宽对。对仗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 (六)对仗的方法又分几种: 1、按作者命意的正反分为正对和反对 2、按语句组合的状况,分为双名对,隔句对,当句对和流水对 3、从用词的角度看,又有借对和连珠对 (七)再简单说一下绝句。绝就是截,截就是去掉的意思。 1、截前:平仄:首句不入韵。对仗:一二句对仗 2、截后:平仄: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对仗:三四句对仗 3、截中:平仄: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对仗:全不对仗 4、截两头:平仄:首句不入韵。对仗:两两对仗 (一般第三种常见第四种不常见) 阐释对义: 1、邻对:即邻近事类相对的对仗,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服饰,器物对文具,服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形体对人事,等等。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蓬对雁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中的堂对路字 邻对是介于工对和宽对之间的一种对仗,虽然比起工对来稍逊一筹,但还算是近于工整的对仗 2、宽对:即对的不十分工整的对仗 宽对只要词性相同,就可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对仗的普通情况,对仗主要出于自然,如果有天然佳句,即使字面对仗不工,也无损毫末。 如。日斜江山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日斜与草绿,孤帆与万里。然无害其为佳句。 对仗更宽一点的,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一般用在律诗的首联。 3、正对:出名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两项内容。 如:楼船夜泊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反对。出句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反的两项内容, 如:妙质不为平世传,微言唯有故人知道 4、双句对:就是通常上下句相对的对仗 5、隔句对:即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从整体上说是两句对两句。从句子成份看是隔句遥相对仗,故称隔句对,亦称扇面对,扇对 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6、当句对:又称就句对。即句内有自对且另一句双双成对 如:小院回廊春寂寞。浴凫飞鹭晚悠悠。 7、流水对:即两句意思上下流贯的对仗,也叫串对。这种对仗。相对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一般对仗是由意思上完整,结构上独立的两个并列句子构成的,从理论上来说。其地位是可以互换的,互换之句意思不会产生根本的变化。流水则不然。上下句在意义上是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或者有的结构不能独主。 如。宜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8、借对:即字面上本不相对,但是或者由于谐声,借字音相对,或者由于是多义词,借其某一意义相对,统称为借对。借对可分为借音对和借义对 9、借音对: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诗中用的是甲音。但同时借它的乙音或丙音来与另一个字对仗 如。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中的珠音为朱,与白相对 10、借义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寻常对几度。在古代寻常还表示数目。八尺为寻,二寻为常。 11、连珠对:对称叠字对,即音词对仗。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