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花开文学网移动版

忽然花开 > 合作征文 >

送别(乡情)

  清晨,在背起行囊的那一刻,心中有几分不舍,几天来他已经习惯于这种乡村生活的宁静了。晚上早早上床,早天大亮了还懒在床上,听村子里传来的鸡鸣狗吠和邻家孩子的吵闹声。母亲在厨房忙时发出的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在他听来是那样得亲切、悦耳,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去了。可心中再不舍,却总是要走的,因娟的事,他快一个月没上班了。母亲像往常一样总是送他到村口,就站在那棵大樟树下,目送着他的身影渐渐离去,父亲却执意要送他到火车站。从这点看,好像母亲更能理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句话的含意似的。

  走了好长一段路,回过头,发现母亲还站在原,向他挥着手。母亲的身后,是润泽如玉的群山,母亲和村庄的天空被秋意浸润得墨蓝墨蓝的。一片阳光照射在万物之上,山村被蒙了一层明艳的彩。这景致仿若是一幅西方象派的油画,在他的眼前闪烁着流光溢彩的美!那一刻,他曾经苍凉的心涌出几份感动、几份亲切,在心里默默说着:母亲,再见了!村庄,再见了!请把我的伤痛留在这青山绿的乡间吧!

  到了城里,父亲在火车站边的小吃店里买来两碗扁肉,这是他小时候最吃的点心。记得读小学时,只要能考个优,做为一种奖励父亲就会骑着自行车,到十几里的乡里去买来扁肉,让他吃得饱饱的。自从到城里上高中,以及后来考大学,毕业后在一座大城市里工作,这些年他几乎忘记了这种出自家乡的小吃了。今天,这两大碗冒着的扁肉,让他记起了少年读书时,紧张又有趣的一段子来。

  一碗扁肉,直吃得父子俩人都冒出了汗。吃完后,父亲拿那桌上的纸,原以为是自己用来擦手或擦汗的,却不想父亲竟是拿来要帮他擦,他急了,一手把父亲的手挡开,父亲也觉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充满得意地说:还当你是小孩子,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你都工作三年多了。

  他说:爸,我要没上大学,像隔壁的阿强一样儿子都两个了。说到这儿他不说了,脑子里仿若有娟的影子在那儿一闪。父亲看到他刚才还兴致勃勃的,突然间眼神就黯淡下去,本想顺着他的话尾说,你什么时候也给我和妈你抱一个孙子来之类的话,他只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就弯下腰去帮儿子提行李。父亲汗津津的背,被刺眼的光照得冒着一层烟。望着这曾经是他小时候摇篮的背,他心里产生了无限的甜蜜来,儿时,他都六七岁了,只要空闲,父亲总背着他到处走。

  记得他小学要毕业那年,父亲的一个当乡村教师的同学来玩,那位老师回去后,他曾奇怪地问母亲:别都知去当老师,我爸爸为什么却在家当农民呢?母亲告诉他说过,原来父亲高中毕业后,恢复高考那阵子也去参加过高考,但考了几次都名落孙山。父亲还在山村里当了几年民办老师,后来娶了亲,又生下了他,家中的开消大了起来,而民师在当时的工资十分的低,就不干了。要是继续教下去,也像他的那几个老同学一样,现在也是公办老师了。说实话他更希望父亲是个老师,而不是一个农民,因为他清楚父为生活过得十分的辛苦。当一个乡村老师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却总比在土里刨食强些。自从懂事后,知道了父劳作的辛苦,他就更加发奋地学习,到大学后更是刻苦着,所以,一毕业就被一家非常好的公司聘走,惹得许多同学眼红。

  火车就要开动了,父亲眼里充满担忧地说:到那儿要好好过,凡事想开一点。就急急地离去,因为他要去赶那趟班车,去迟了,就要在城里过夜了。看着父亲结实的背影在候车室人来人往的过道里消失,他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来,眼睛再一次潮湿起来,多好的父亲!

  要踏火车的那刻,他回过来望一下这个有着斑斓季节的家乡。走进那个乱哄哄的车厢,一股混合着汗臭味,女人化妆品味,还有其它一些七八糟味的空气扑面而来,他最怕这开着空调的车厢了,空污浊得让感到憋气。挤过那些在车厢里来来回回找坐位的客,他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刚把行李放好坐下,就从人群里冒出一个出芙蓉般的MM来。姑娘站在他的坐位边,主动向他打招呼:大哥,我们换个位子好吗?他抬起,望了一眼这位衣着得体,亭亭玉立的姑娘,见她眉眼间有几份娟的影子。心里一惊,仔细一看,那白晰的瓜子脸,那大而亮的眼睛,特别是有着美丽弧线的弯弯嘴角都像极了娟,可他明明知道,在那个黄昏,娟已像祝英台化蝴蝶一样,飞走了,莫非这姑娘是娟的表妹?接着他又为自己可笑的想法摇了摇头。姑娘见他摇头,以为是不同意换坐位,就嘟着可的小嘴:真小气,还男人呢,不就换个座位,想看看窗外的风景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说着呼呼地把手中的箱子,和一大袋子东西扔地下,然后,一屁股重重地坐在他的边上。

福建省建阳火车站金桥广场A1-6座501室陈理华邮编:354211
电话:13859487461

  

(责任编辑:胡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