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花开文学网移动版

忽然花开 > 合作征文 >

玉米煎饼(乡情)

  中午时间,接孩子回来,见小区门口有一卖煎饼的摊点,围观购买的的人还真不少,我也探头凑了过去。黄澄澄的玉米煎饼,一看就觉得好吃,隐约中能嗅到那久违了的淡淡的清香。提到煎饼,对我来说可不是陌生的名词。甚至还别有一番情感孕育其中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小麦的产量普遍偏低,价格高,另外农民还要上缴国家既定的公粮。尤其我们家上学的孩子又多,开支特大,所以,常年吃白面馍是不可能了。这样玉米便成了我们这个家庭的主要口粮。起初,母亲把玉米面蒸成窝窝头,可是,干涩、粗糙的窝窝头实在难以下咽。那可怎么办?母亲想来想去,有了。

  一天,母亲从生产门市部买来鏊子,也出于新奇,一回到家,母亲便支起了鏊子,准备给我们摊煎饼吃。当然,点火前,还需把玉米面掺水和好,不稠不稀的标准。母亲干活儿一向干净利落,不大一会儿工夫,准备工作就绪。下面好戏就要正式拉开序幕了。我也好奇得不得了,搬个小凳子坐在母亲的身边,就见母亲右手舀起一勺面沫子放在鏊子上,用煎饼耙子滚一圈,然后,左手拿一把柴禾均匀地放在下面,红红的火苗似孩子般调皮地舔噬着鏊子底端,并将散发的热量传递到上面,顿时,我们周围也弥漫起一阵阵青烟。母亲的右手不断在鏊子上均匀地刮来刮去,动作极其娴熟,犹如一名杰出的艺术家在渲染自己的作品。很快,母亲的第一件作品完成了。她小心翼翼地将泛黄的煎饼揭下来,放在旁边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之后,迅速用炊帚把鏊子上残留的烤面清理干净,继续下一个煎饼的轮回。我在一旁早已耐不住口水的洗礼,用小手想捏起刚才摊好的煎饼尝尝,可是,没等用力,只听,“嘎嚓”,煎饼就碎了。噢,没想到刚出鏊的煎饼还这么脆呀。再次用小手捏起裂碎的煎饼放入口中,喔,又脆又香呀!

  “妈妈,煎饼还买不买呀?”孩子的问话,把我的思绪从遥远的美好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中来。

  “买呀,我们多买几个。”我忙回答道。

  看着手中黄澄澄的煎饼,不觉感慨万千,已有好久没有吃到母亲亲手摊的煎饼了,这煎饼是不是和当年母亲亲手摊的煎饼一样的味道呢?

  这么多年了,曾游历过大江南北,各地的名吃基本尝便,但每每回味起母亲当年摊的煎饼,感觉是那样的香甜,那样的有味道。

  

(责任编辑:古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