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宽容
时间:2016-03-06 19:13 来源: 作者:潘艳 点击:次
时光在流转,人生大舞台,故事每天在继续。匆匆人流中,擦肩而过着一张张喜怒哀乐的面孔,命运交错中,交集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人生情节。 早春的公交站台依旧有点凉,春节过后,更显冷清。远望102路公交车在路头还未现踪迹,忙翻转包中零星硬币,寻一枚,作投币状。 低眉间,耳边传来声音:姑娘,104,是这站台吧? 应声回复:不是,应在前面红绿灯路口的那个站台。 “没记错呀,我昨天就在这等到104的,今天怎这么久不见过来呢?” 抬头,目光所及,一位面容憔悴的老者焦急地出现眼前,忙继续告知:"大娘,这不是104必经站台,记错了,你向前步行百米,下一个就是了。 “走不动了,老了,还是再等几辆看看吧。台湾那边等公交就没这么麻烦。” 听此言,触动了我那根好奇的耳神经。 忙问:“大娘,听你口音是本地人,难道是年轻时去台湾,到老返乡养老了?” 闻此言,她良久噎,伤感道:“一言难尽,年近八旬,仍寄居台湾养老院,因想念儿女,趁自己还能走动,春节回乡探亲,明年就怕回不来了。” 听答,唏嘘不已,未待悲愤。大娘欲止又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呐!” 原来,老人中年丧夫,一人带着三儿一女生活,正当儿子们初长成,需读书时,这母亲承载不了生活的重担,选择逃离,抛儿弃女,远嫁了台湾一名国民党退役军官。而今,军官早已作古,膝下无儿无女,临终前将她安排在台湾养老机构享受终身免费养老,也算是对她一个交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家乡的儿女,老人没有谈及过多。沒有尽到抚养义务的母亲,可知几十年前,四个未成年孩子是怎样在初涉尘世的风雨飘摇中艰辛成长的,儿女对她的态度可想而知。 已是暮年,却飘泊异乡,孤独终老。天寒衣衫薄,日暮客愁新,望着老人风中凌乱的白发,心力憔悴的病容,孤零无依的背影,心却生悲悯。 老亦老矣,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那几个光阴中丢弃的孩子们啊,母松开了子的手,也许有着不可言诉的无奈,可否原谅母亲年轻犯的错,放下曾经的怨和痛,给知错已悔的老人一个不再飘泊的晚年,重续前世今生的母子情缘。愿宽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大地,滋润着亲情,也滋润着擦肩而过的你、我、他。 2016.2.2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