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迪认识,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年,我在县城一中上高二,住在学校附近的舅舅家。舅舅家的小表妹在我们学校的初中部读初三。而迪与表妹是同学,又是好朋友,所以,迪经常来舅舅家找表妹玩。就这样,一来二去,尽管我与迪没有正儿八经地说过一句话,但还是与迪混了个面儿熟。
记得,那年暑假里的一天,舅舅从单位带回来几张电影票,让我和表妹去看电影。表妹说,我们叫上迪吧,她这次中考没有考好,心情糟的很。那时候,我才想起来,我已经有好多天没有见到迪了。
电影放映前,迪本来是和表妹坐在一起的,后来,迪见我身边没人,就坐到了我身旁。也就是那天,我才算是真正地认识她,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谈。那场电影放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我们俩都没怎么看,一直在聊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快散场时,迪突然动情地说,她上面有三个姐姐,她排行老幺。因为父亲重男轻女的缘故,她一直有一种压抑感,所以,自己很想通过考学校这条途径走出去。但是,事与愿违,她落榜了。迪说,她想复读,可又没有把握。迪问我能不能帮帮她?我能说什么呢?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一有空,我就帮她补习功课,带她去新华书店选一些学习资料……
开学后,迪要到距县城三十里外的一个镇中学去复读(那个镇中学的补习班在当时挺有名的)。我跟迪说,放心去吧,精神点。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迪只是使劲地点着头,一言不发。车要开了,迪方才缓缓地登上汽车,可就在迪回首的瞬间,我分明从迪的眼里看到了依依不舍!懵懂中,我的心不禁为之一紧。难道,这就是初恋?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忽然接到迪的来信。迪说,她不想复读了。我问为什么?迪说,一是吃不好,生活太苦;二是学习感到太吃力,跟不上班级的节奏……我知道,迪的心境出现了波动。思虑再三,我决定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为迪补半天课(迪在外面租房住)。一学期下来,也不知道是我的辅导起了效果,还是迪的心境起了变化,总之,迪在期末考试中,出人意料地进了班级三甲。考试成绩出来后,迪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灿烂!可迪哪里知道,我因为每个星期天要来回骑车60多里路,第二天上课打瞌睡,再加上心里放不下她,成绩是一落千丈。为此,我没少受老师的批评,更没少舅舅的数落。但是,为了迪,我还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那一年,迪如愿地考取了省会一所名牌中专,风光无限。而我则在意料之中,名落孙山后。
失败是痛苦的,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尴尬的暑假,迪一有空,就会到乡下来看我。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迪常说的一句话,“我不想对你说什么感谢的话,那都是虚情假意。我只希望你能记住,你去年劝我时说的,‘不要放弃,永远不要放弃!’我等你!”
每当想起迪的那句话,我都会很自然地记起但丁在《神曲》十三歌中写的那一句:“哈比鸟以树叶为食料,给它痛苦,又给痛以一个出口……”是的,受啄是痛苦的,却给了原有的痛一个释放内心痛苦的出口。那时的我就像古希腊一位诗人说的那样,“我身上有无数个裂缝,到处都在滴水。”
新的学期开始后,迪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我则带着心痛、带着期盼复读了。
也许是造物弄人吧。那一年,我摒弃一切杂念,刻苦学习,平时的成绩也得到了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可就在临近高考的前几天,我却病了。可是我不甘心啊,我还是坚持参加了高考。结果,可想而知,我只考取了省内一个普通专科学校,而且还是一个建筑学校。
回到乡下,同村的一位与我同龄,却已上大一的朋友见我整天愁眉不展,便拉着我,陪着我到处散心。一天晚上,我一跨进家门,就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递给我一个小包裹,对我说,这是迪托人带来的。回到房间,我急切地打开邮包。我不禁傻了,包里竟然全是我以前送给迪的小礼物,以及这两年来寄给迪的信!看着眼前一堆似曾相识的物件,我知道,我与迪之间的缘分已经结束了!后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轻轻地走了进来,又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将我揽在怀里……半晌,母亲才流着泪说:孩子,其实,你表妹早就听说迪在学校有了男朋友,我们一直瞒着你,就是怕影响你学习。想开点吧,谁叫你这么痴心呢!……
我本想找迪问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去。因为,我知道迪的为人,她作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有她的难处吧。那年的夏天很热,但我的心仿佛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在那个“寒冷”的夏天,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有将我对迪的那份美好的回忆,轻轻地撕碎,然后,慢慢地扔进废纸篓……
再后来,我去了南方学习,工作,自然与迪断了联系。现在,我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也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而当今晚不经意地想起迪,心中不免又生出一丝牵挂!但不知,现在的迪生活得可好?
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想,我还是借用汪国真的那首《旅行》,来寄托一下我对迪的思念吧!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昂首是春 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者你/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