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水墨山水行

发布于:2017-02-28 17:5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潘艳

  ——安徽泾县游记

  新春,应安徽泾县友人邀约,赴徽派文化典范之乡——泾县拜访观光。慕名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宣纸主要用于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以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墨韵层次清晰,色泽经久不变,不蛀不腐,久折不断,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褪色等特点,故也有“纸寿千年”之誉。

  车行山水间,水墨行云,秀峰翠影,延绵起伏,浓淡相宜,远近交融,灰瓦白砖马头墙,时隐时现,仿若一幅徽派山川水墨画,四座皆感叹,一方水土一方人,名不虚传,不负盛名,宣纸之乡如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徽派文化底蕴已尽染山水之间。

  流连山水间,随峰万转,已至友人乡。“雨夜剪新韭,新炊间黄梁”“欢颜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友人热情的接待,触动了我所有唐诗宋词的记忆里故人相见的场面。

  友人说舟车劳累,先休息一下,顺便普及一下泾县地区的徽派文化和风景名胜。泾县除了是大家知晓的宣纸文化之乡,还是革命老区——皖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之前,1938年至1941年间,新四军的军部就设在安徽泾县的茂林地区,现在的泾县云岭镇,所以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云岭碑园及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和军部旧址是此行的必经行程;另一泾县家族宗祠文化代表的查济古民居也是了解徽派民风乡俗的重要行程;最后,友人神秘地说,喜欢古诗词的朋友有福了,这里还是李白好友汪伦的故乡——桃花潭,汪伦曾力约李白来家乡坐客,李白写下了千古名诗《赠汪伦》,淳淳真情,感动世人,流传至今。

  意外所得,分外惊喜,原来还是诗仙酒仙大人李白的踏足之地,真是不虚此行啊。

  休息一晚,第二天一行人精神抖擞,在友人的带领下准备一一拜访领略泾县的山水古迹。前方传来消息,本来准备第一站到的宣纸博物馆由于春节放假闭馆,所以遗憾没有成行。不过没有关系,友人细细地给大家描述了宣纸的加工过程和悠久历史,如今的泾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地和主要的营销集散地、最有影响的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宣纸博物馆内还珍藏中国书法大师徐悲鸿的墨宝。瑕不掩瑜,我们已从友人的介绍中普及了宣纸文化,获得了新知。

  车行十几里的山路,来到了云岭镇的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和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旧址前,友人带孩子们来到新四军史料陈列馆了解一下皖南事变前新四军这段抗日的艰苦岁月。陈列柜里仿佛留有余温的锈迹斑驳的怀表,浸染烈士鲜血的冲锋号讲述着曾经在这片英雄的士地上,英雄们为了保卫国士,保卫家乡,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经历了一段壮烈的抗日历史。蒋家河口伏击战,新四军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涨了我军的抗日士气,赢得了广大人民的鼎力支持。九女投河的抗日故事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1941年苏北夏季反扫荡战斗中,八名新四军鲁中华艺分院学员和桂林《救亡日报》的女记者,在转移途中遭日军包围,她们宁死不降,毅然投入皮岔河壮烈殉国。

  民族存亡关头,皖南新四军英烈们一个个勇赴国难,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大家,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努力做好每个自我,建设更强大的家园,实现中国梦。

  友人的一声“上车,继续前行。”把大家从历史的枪炮声中拉回到眼前。“勿忘国难,勿忘国耻,洗涤心灵之后,我们再去见证一下我们泾县老祖宗难下的古朴民风乡俗——查济古民居。”

  车队在绵延山间穿行,或高或低,或平坦或颠簸,随山万转,盘旋而行,经数十分钟行程,眼前忽然开阔明亮起来。友人说:到了。眼前,小桥流水,河岔纵横,主河道的涓涓细流由西向东贯穿一个古老村落。河两岸十余里,曲径通幽,青一色的青石板路高低起伏,遍布长街小巷。延河两岸错落有致地安放着大小不一的老宅。鳞次栉比,青砖黑瓦白墙连成一片。延街宅前,已是典型的旅游商业街。

  友人说这就是中国最有徽派建筑风格的最老的古村了,白墙黑瓦马头墙,纯天然保持着质朴的民居民俗。这座古村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方圆3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晚清,保存完好,规模和历史堪称中国最大的古村落之一。村内有三条小溪穿村而过,主溪流名为许溪,溪左岸为纪念先祖籍为山东济阳,故名“济阳”,溪右岸为以姓“查”人居住,故名“查村”,两岸故合名“查济”。

  听完友人简单介绍,随当地导游细游古村。村中古宅均对外开放,开放式居家,游人如家人,随意进出,不惊不扰。一座敞开怀抱的古村以热情友好的民风笑迎带着城市喧嚣和烦恼的人们,给游人一份宁静、质朴的乡情。

  古村祠堂林立,二甲祠,洪公祠,庄严肃穆,祠堂深处端放着排列有序写有祖先和过世族长辈们的灵牌。每有村中重大日子或家族重要大事,后辈们总要先行来拜祭先祖,由族长们议事完成大事议程。这里深深地体现了查济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代代相传的古朴民风。

  古村的古宅的设计独特和雕工精湛,更是让大家惊叹唏嘘不已。

  印象最深是那拥有美人靠“小姐绣楼”的翔义堂民居。这座古民居建于明代,五间二层,楼上即为小姐绣楼,设计独特和雕工精湛。门枋,楼柱,飞檐,木雕、石雕,砖雕下的花鸟鱼虫,飞龙走凤,栩栩如生。富有人文书法气息的“人寿福”“鱼跃龙门”“喜鹊登梅”门枋璧高挂,寓意着书香门第,人寿年丰,出人投地,光宗耀祖,兴旺发达。“十三抬头,十四登楼”,来,俺家小姐也上个绣楼,抛个绣球,感受一下深居简出的古代小姐待遇。

  游完古民居,车行山间,友人带领大家前往期待已久的李白好友汪伦的故乡——桃花潭。友人讲起当地一个有趣的传说。汪伦慕名李白已久,知其喜酒和其诗一样出名,不仅是一代诗仙,也是一代酒仙,于是写下诗一首“十里桃花美,万家酒店香,山青水更绿,人称桃花源。”力邀李来家乡畅游。可是李白来到桃花潭后,不见十里桃花,只见一池桃花潭水,不见万家酒店,却只有一家店家姓万的酒店。原来,汪伦写诗虚实相掩,是为了真诚力邀朋友前来做客的。汪伦这份深厚的友情深深感动诗仙,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赠汪伦》。从此,泾县的桃花潭镇也因古诗古韵的渊源,盛名流传至今。

  友人说春天十里桃花盛开的时候来玩才是最为适宜,早春的桃花潭镇有点冷清。大家在镇上导游的引领下,来到了位于桃花潭东北的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忠诚护国,皇帝特赐“忠孝堂”匾。

  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眼花缭乱间惊叹古人巧匠手艺精湛,智慧超群,翟氏家族人才辈出,忠孝祖训传家,为世人敬仰,不愧为中华第一祠。

  通过导游的引领,一行人穿过古老的南阳古镇,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李白告别汪伦踏歌而行的桃花潭渡头岸边,身临踏歌古岸阁,仿佛千年踏歌余音缭绕。

  早春的桃花潭水岸边有点冷,但抵不住千年诗词盛地的魅力,喜欢古诗古韵的游人们依旧川流不息。择一写有李白《赠汪伦》的“古扇”,搭潭边渡头古色古香的古船,踏歌船上,听潭水涓涓浆边流过,远眺李白与汪伦曾共醉的桃花亭,耳边萦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情此景深深体会了古人深厚的情谊。

  短短一天行程,踏歌归来,友人热情深厚的情谊亦默化在徽派水墨山水间,耳边,山水行云间仿若有诗歌飘过,好一趟古诗古韵的水墨山水行。

  2017.2.1

  

责任编辑:祁桂平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