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穷马周一激成名相:博州刺史达奚功不可没

发布于:2025-09-18 09:2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纳兰诗韵
       人生的功成名就,可能就是一个偶然。当然,这个偶然,必须有必然作支撑。那就是,你必须先准备好才学、品德,那么一旦机会来临,你才能抓住机会,一飞冲天。唐朝贞观初始的马周,便是典型的屌丝人生逆袭。
 
       马周,博州茌平人,即现在的山东聊城人。《喻世明言》赞其:“自幼精通书史,广有学问;志气谋略,件件过人”。但是,马周家里一贫如洗,父母双亡。一匹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而不如他的中马、劣马,但凡是个“富二代”,或上面有人的,都被提拔进入仕途。马周自怨自艾,便染上了酗酒的毛病,经常是醉后发酒疯,失德失仪。私下里邻居们瞧不上他,皆骂他“穷马周”、“酒鬼”。
 
       当时,马周的博学,已小有名气。于是博州的刺史达奚,就聘他为助教,也就是现在的老师一职。结果,第二天,达奚到教室去请教马周,他居然还在醉酒酣睡。上班第一天就这样,把领导达奚气得甩袖而去。马周酒醒之后,只得跑去给领导认错啊,被达奚好一番训斥。虽然马周唯诺称是,但是他仍然不思悔改,经常是领到薪水,就拿去喝酒。那段人生,马周过得是相当的颓废。
 
       多行夜路必遇鬼。一天,马周又喝得酩酊大醉,在街上遇到领导达奚的轿子,别人吆喝他让路,他借着酒劲和巡路员大吵,又被领导达奚不留情面地发作了一通。酒醒之后,他知道又闯祸了,但是已无颜再去请罪,于是便把制服交给学生,说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语毕大笑而去。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周想着要施展满身才华,必须先到首都长安去,在天下脚下,皇城根里,万一碰到欣赏自己的“萧何”,何愁不能一展抱负?!
 
       思路决定出路。果然一路之上,马周碰到了一众好人。先是到新丰城,即现在的西安临潼县,他遇到了开酒店的王公,赠他一两银子,也就是670余元人民币做路费,教他去自己的外甥女家落脚。结果,他遇到了未来的媳妇王媪,又通过她的举荐认识常何。
 
       这个常何可不简单,他是助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重要人物之一,后升任中郎将,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马周知晓后主动为常何作文,结果一文成名,被李世民赏识,聘为监察御史,不出三年,又官拜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之职,权力相当之大。
 
       马周后来的成就不用赘述,他当时已经跻身于大唐名臣之列了。我们单单说一说他如何处理前领导任职,以及维护唐太宗大boss名望之事,足见马周的智商、情商之高。
 
       当时,达奚的父母去世,满孝三年后回京补官。自从知道,现在的组织部长是马周之后,达奚心里是七上八下啊!害怕马周记恨当年,打击报复,便不敢去申请补官。马周知道此事之后,再三请求达奚相见,并自责道:“刺史教训诸生,正宜取端谨之士。嗜酒狂呼,马周之罪,非贤刺史之过也。”后安排达奚任京兆尹,即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一职。由此可见,马周胸襟之博大,非一般官员所能比。
 
       马周为大唐贞观之治可谓呕心沥血,到他临终之前,还索要所陈奏事宜的草稿以帙,亲手烧掉。他感慨地说:“管仲、晏婴揭露君主的过错,为求死后名声,我不做这种事。”这样维护唐太宗大boss的君主名望,唐太宗那是感其心、铭其意,那是怎么爱也不为过的。所以,唐太宗把他的遗骨放在自己的皇陵之内,死后仍然要君臣相伴。
 
       据网传,伟人毛泽东曾在《新唐书·马周传》上批注:“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即毛泽东认为,马周之奏折,是继贾谊《治安策》后历朝历代的“第一奇文”。毛泽东还反驳欧阳修评论《新唐书·马周传》,认为“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可见,伟人毛泽东对马周评价极高,对他的治国策略也是极为推崇,伟人的雄才伟略可见一斑。
 
       从马周由一名屌丝逆袭为大唐肱骨之臣,可以看出,达奚的训斥致其离开,是马周一生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达奚的从严要求,马周有可能安于现状,那么大唐也就少了一个能臣。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达奚也是马周的贵人。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