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文标题的拟就,我是持谨慎态度的。原为文学之于人生价值的反思考,后又觉文学太过神圣也太过宽泛,恐触之不及或奢谈不透,还会留下笑柄。为方便行文并匹配体量,终改用写作一词较为稳妥也安全,这也示对文学的崇尚和敬畏。 事实上,讨论写作难免要涉及...
一直觉得,这世上万物的相遇相知都是有缘的,前一刻,你并不知下一刻将会遇到我,而我也并无准备,我们就那样相遇了,三生石上,多了一条温暖的情痕。这样的万物,不分种类,一片瓦、一条河、一株草、一个人,或者阳光雨露,相遇了,便会在心里生出有缘的花来,瓣瓣清...
想念也罢,愁思也罢,都是心里的情结,而最重要的,还是怀揣着信仰,用行动走向新的征程。别人懒惰的时候,不能辜负了自己;别人放弃的时候,不能忘了自己的坚持。...
产生读这本书的冲动,是因为偶然间看到书中一句话如果一个人需要问别人才知道哪一个更合适他的话,那么通常两个都不合适。玛丽安谢弗的这句话给处在当时状态的我极大的触动,于是当即下单,百忙之中用一周左右读完了它。 可能并不是重点,但最打动我的是书中...
记得,杨绛女士有部作品叫《走在人生边上》。虽然,本着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敢说从中获得某种彻悟。但从一开始看到这几个字,便莫明其妙的喜欢上了,而且是一种衔接在长长思考之后的深深的喜欢。 在那部作品里,96高龄的杨绛是在用一种清亮的眼神打量人间,从...
我并没有好好品读过《红楼梦》,更没有一点红学研究,所以在此只是想以个人视角说一两句而已。 林黛玉可谓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虽天生体弱多病,却聪明伶俐极富古典诗人的才情。可她也有致命的性格缺憾:口才卓越有时却过...
无意看到《相见不如怀念》一书的代序《愿我的文字,能愉悦你的心灵》,我被序言打动和震撼了,没有犹豫,当下上天猫网购了《相见不如怀念》,也记住了池墨这个名...
《阿 Q 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主人公阿 Q 是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流浪贫雇农,他一无所有,靠打短工生活,尽管他很努力,割麦、舂米、撑船,但是封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使他时时陷入生存危机中,在现实社会中饱受欺凌的阿 Q 借助于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
1889年7月30日,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目光刚与爱尔兰演员茅德.冈接触,便低下了狂傲的头,暗说: 从此,我的麻烦来了。 23岁的茅德冈,是驻爱尔兰英军一位上校的女儿,在继承父亲的一大笔遗产之后,为了拯救被欺压的爱尔兰人民,她毅然放弃都柏林的上流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