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花开文学网移动版

忽然花开 > 文化读书 > 读书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很喜欢龙应台《目送》这本书,因为想阅读更多的书,这本书第一遍读完后,就被我放在书架上很多年了,因为认真阅读过,并且还很用心地做过笔记,我记得书中的很多句子,
 
  晚饭的时候和姐姐视频,侄女高一第一次住校,下午学校放内假,姐姐去接她出来吃中午饭,买点生活必需品,接到侄女的时候,就哭得稀里哗啦,说下午送侄女到学校,车上一句话也没说,她下车后因为伤心只留了个背影给她,我又忽然想起龙应台的这本《目送》来。
 
  打开书,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在书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此刻读来,这段话竟如此真切地照进了现实,我一次次回忆着每次送儿子去学校他一次离去不同的背影,还有侄女那个头也不回的背影,许是她对住校的的无声抗议,龙应台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正如侄女作为高一新生住校,她原本是那个一日回家三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但她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她正在经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离别,虽然姐姐接到她哭得很伤心,回学校的一路上也不说话,其实做母亲的心里更难受,但这就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孩子要开始学着独立,父母也要学着放手。每一次的目送,虽然不舍,却也是爱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只能在身后默默看着,让他学会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作为作家的龙应台,在《目送》这一篇关于“背影”的描写,格外让人动容,龙应台从目送儿子小小的背影消失在幼儿园的门里,目送儿子安德烈青春的背影消失在机场的人群中,到目送父亲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医院长廊尽头,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永远在目送他人,也终将成为被目送的那一个。此时再去阅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作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就不难明白:在生命的课程表中,“离别”是一门必修课,而“目送”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那一课。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这不只是龙应台笔下那种充满牵绊与不舍的离别之路,也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需要独自前行的路。就像有时候去跑步或散步,你特意不想找人同行,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走,听听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
 
  这样的独行时刻,其实很重要。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的单独私会,一个人在路上,思绪才会更加清晰,也才更能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独处时光,它不是孤独,而是与自己相处的重要机会。在这条只属于你自己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困惑,但也可能会找到答案;可能会感到害怕,但也能够学会战胜恐惧。
 
  只有一个人独自走过很多很多路后,我们才最终变得独立和坚强。
 
  人生中总有些旅程,注定要独自完成。
 
  我对此深有体会。回想二十几岁以前,从几岁的孩童时期开始,我的大多数路都是一个人走过来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自己独自去学校报道,那些独自走过的日子,在当时还觉得有些孤单,但现在回头看,却成了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正因为曾经独自面对过迷茫与恐惧,独自消化过喜悦与忧伤,独自做过选择也独自承担过后果,我才慢慢练就了现在这颗比较从容的心。不是不会慌张,不是不会疼痛,而是明白了这些都是过程,也相信自己能够度过。
 
  一个人走过的路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是:最终的依靠,只能是自己。有人陪伴固然温暖,但独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底气。那些年独自走过的每一步,都化成了现在的勇气和从容,让我无论面对什么,都能淡然处之,我希望高一的侄女很快也能领悟到:这住校初期的不安与不习惯,并非一道过不去的坎,而是她人生路上必经的一段。这条路,看似陌生崎岖,却通往一个更为辽阔的自己。
 
  这个过程,就像幼鹰离巢,必然会经历拍打翅膀的笨拙与惊慌。但正是这份独自扑腾,才能练就未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力量。宿舍的单人床会逐渐熟悉,食堂的饭菜会慢慢觉得可口,新的同学会代替曾经的朋友,那些想家的夜晚,也终将成为她独自面对世界的第一份勇气。
 
  我们无法替她走过这条必经之路,但我们可以像龙应台所说的那样,带着爱意目送。相信她会在这份“不必追”的守望中,逐渐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更学会在独处时与自己对话。
 
  终有一天,她会回头望见那个高一秋天里曾无数次哭过的自己,然后恍然大悟:原来那写独自走过的路上会长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责任编辑: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