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探长之死
时间:2014-11-28 13:15 来源: 作者:格格布入 点击: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志,一如故宫之于北京,西湖之于杭州,纵使像M镇这样的小地方也有自己的专属标志。只是这标志不是死物,而是活人。镇上的3岁小孩都知道,老探长就是M镇的活标志,M镇的标志就是老探长。 老探长原本是有名有姓的,只是大家一口一个“探长”叫得亲热,而他也听得乐意,时间一长,倒忘了他本来的名字,如今众人又热心地在前面添了个“老”字。老探长的名声就跟埋在地窖的陈酿似的,越久越香,越香越久。 可老探长毕竟老了,老得腿脚偶尔会打哆嗦,脑子转得也大不如前了。神都有退休的一日,何况人呢?他盯着家里满满一面墙壁上的各种荣誉,决定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老探长本意是想安安静静退休,他这辈子也风光够了。可刚中年发福的局长不乐意,他说:“您老是谁,那就是咱们局、咱们镇上的大熊猫啊!我既然留不住您,那就一定得让您退得风风光光!”他一拍胸脯,“退休宴这事包给我了!” 局长说到做到。老探长的退休宴就办在M镇最高级的酒店,镇上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没头没脸的也以能参加这场宴会为荣。如此仗势和排场让老探长都有些受宠若惊。 宴会进行得很顺利。觥筹交错间对老探长的赞许、祝福以及请教不绝于耳。老探长两颊微醺,脚下轻飘飘的。 小插曲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没人知道,在这样隆重的场合,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蓬头垢面身形憔悴的老女人。她扑到老探长跟前抓住他,声嘶力竭地喊着:“我儿子是冤枉的,你把儿子还给我!你把儿子还给我!还给我……” 老探长懵了,在场的人都懵了。气氛一下降至冰点。 直到酒店保安把这个女人拖走,众人才如梦初醒般重新聚拢,忙不迭安慰方才受到“惊吓”的老探长。气氛重被点燃。 这段小插曲很快被热闹的宴会遗忘,如果不是第二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刊登此事的话。接下来的景象颇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事件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追踪。M镇上的新闻界就像赶上一场百年不遇的盛事,一下炸开锅,个个都摩拳擦掌亢奋不已,他们的狂热不异于听闻“孔子是嫖客”。 一则新闻的传播速度往往甚于一场瘟疫,波及的范围也广得多。镇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飘荡着人们喋喋不休的议论。 “听说了吗,老探长办了冤案,把好好的人给关了十几年!” “真的假的?老探长办案可从没出过差池呢。” “啧啧啧,难说啊……” …… 老探长向来冷静沉稳,可这回他坐不住了。他请求局长对这件十几年前的旧案重新调查,是对是错,总好过他现在如坐针毡般的难受。 调查期间种种猜测和纷纷议论始终未停歇。 终于结果出来了,而它之于老探长,就像一个正常走路的人忽然一脚踏空跌入深渊。老探长错了,错在他办错案,错在他毁掉一个人十几载年华,更错在他欺骗了一个镇子的信任。 M镇的新闻界再次沸腾,比先前烧滚得更厉害。每一篇报道都直戳老探长的脊梁骨。 镇上的人们也由议论变成谴责斥骂。 “看看那个可怜的母亲,酿成冤案的人真该去死!” “毁了人家一辈子,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原本以为老探长是好人,原来只是沽名钓誉。” …… 他们为正义发声,就像事先约定好的,一齐对准他们曾经的楷模。 老探长堵住门、关上窗,却关不住潮水般泛滥的愤怒和声讨。他从镇上人人赞许的英雄式的人物变成万众唾弃之徒,原来只在一夜间。老探长倒下了,曾经铁打不动的他躺进了医院。然而医院的围墙也没能阻隔人们的正义之声。 “心虚才躲进医院的吧!” “进了医院就想不了了之?没门!” …… 在汹涌的人声面前老探长终于站在了公众面前。细心的人发现,不过几日光景他似乎苍老了几十岁,整个人一派面如死灰,全然没有以往的神采奕奕。但很快他们就把思绪转回此时的重点——老探长的致歉。他的道歉应该是诚恳的,他的眼睛、声音满是悲痛,但人们又觉得总少了些什么,尽管一时半会他们也说不出。 这次露面后人们没再见过老探长,因为次日清晨,他被发现躺在医院天台上,被发现时他已浑身冰凉。死因似乎很正常,脑溢血。 老探长的最后一夜只有他自己陪着自己。 一切都该结束了。但那段插曲所带来的影响却仍在发酵,就像漫天疯长的野草,没人能抵挡。 一个月后,M镇的新闻界连同全镇再次被点爆。调查再出新结果,此前由于忽视了一个关键点致使结果偏差,言下之意,老探长并没有办错案。他仍是M镇的标志。 人们惊愕之余再次集结声讨。 “是谁负责调查的?简直是害人!” “没有冤枉喊冤枉,那个女人到底什么心态!” …… 只是这一回,已与老探长无关。 (责任编辑:朱耀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