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潼阳中学杯)
时间:2018-11-17 16:57 来源: 作者:赵金浩 点击:次
陈兆清是我初中时的一个老师,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不几年考上淮安师范的。那时候能考上淮安师范,在当地都是很有影响的事情。当时农村的学校民办教师占了很大比例,科班出生的陈老师为人随和,知识渊博,幽默风趣,他讲课深入浅出,与同学打成一片,喜欢开玩笑,而且就是在不经意的玩笑声中,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记忆。在一次语文课上,讲到诗歌写作时,他背了一首他结婚时写的诗:“沙河东岸/柳抚东风玩/佳节青春仔细看/花乡鸟语人酣。”这首诗我一直没有忘记。前年的一个偶然的聚餐机会里,见到了陈老师,我再次背诵陈老师春风得意时写这首诗时,已经退休多年的陈老师依然笑声朗朗,同时也有无限感慨。 每个老师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我的另一个老师吕增宾就很有特点。他不仅粉笔字写的很好看,而且书写时就像拿东西敲打黑板,总是叮叮当当响,悦耳动听,我就特别喜欢他在黑板上板书的声音,有时下课了自己还正儿八经去模仿他写字的动作,但又不得要领。吕老师朗读课文也很传神,课堂上他右手拿着打开课文的书本,看一眼书本内容,然后仰起头,闭上眼睛,投入感情,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读下面这段话时,吕老师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太阳啊,这个圆圆的魔术师,如此慷慨地普照大地,你在人们眼前创造了这么多奇迹。然而生活在阳光里的人却是那么少。”不知为什么,捷克作家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这篇课文中的这几句话,经他一读,我再也没有忘记,几十年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的这个老师姓张,对不起,只知道名字的读音,具体的字记不清楚了。记得他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又是语文、政治、历史老师,个子不高,胖胖的,有点不修边幅,他记忆力特别好,上课经常不拿书本,手里却拿着比较大的教棒,他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内容,然后不看黑板,却又将教棒指着黑板上的内容边说着黑板上内容边用劲敲击黑板,有时教棒所指内容与他背诵讲解的并不一致,常常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也许就是他让学生增强记忆的方法吧。张老师上课会有点拖堂,就为这,同在一个学校任教的妻子祝丽老师,还曾专门到教室门外去提醒批评他,但张老师并不生气,只是呵呵一笑。 (责任编辑:池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