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画
时间:2009-11-06 23:3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yj2640 点击:次
年 画 赵云进 眼看就要到春节了。心里自然盘算如何过,打扫卫生、忙年货,备下蔬菜,油盐酱醋,要不正月还要去超市购买,也就省去了几步的路。这样,越接近年根,人们越忙碌。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似乎在不断地冲淡,过年,只剩下回家与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期盼。 贴贴对联,吃个团圆饭,嘻嘻哈哈地看着春节晚会,这成为一套新的“程序”,就连鞭炮也多是替孩子们买的。 就不由想起小时候的春节,尤其是春节里贴年画的乐趣。那时,每当春节来临,大家把房院打扫干净,在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创造出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并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我们先看看年画的起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年画中还有许多戏曲故事和舞台人物,更多的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一张纸印多幅画,表现一个主题或一个故事,记得《桃花扇》我就是通过贴在墙上的年画看到的;还有如《西游记》、《武松打虎》《岳飞》等年画,其中的人物,造形夸张,体态传神,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使人从完整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教益。去别人家拜年,除了互相问候,就是把墙上的年画里的故事读一遍。 年画里有祝福:像“连年有余”是一个大胖小子抱着大鱼坐在莲藕上,取谐音。 年画里有祈盼:像“送子观音”,是希望快快抱上孙子孙女的长辈们首选的年画。 年画里还有传说,我小时候听大人说过:“从前,有位勤劳的小伙子,独自一个人生活,每年都要买一张年画贴在墙上。有一回,他出去干活了,画上的一位年轻的姑娘就变成真人走下来,替小伙子打扫房间、做好饭菜,然后又回到画儿里……很久以后,秘密被发现,画里的姑娘终于和小伙子成了亲,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美好日子。”这当然只是个传说,但精美的画,就这样融进了劳动人民的想象,是对勤劳的歌颂。 这也许是因为当时农村的经济条件所限,电视还没普及,电脑及其网络就更不要说了。年画就成了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今,年画已经不多见,取代的是挂历。由起初的领袖人物,到风景名胜,书法名画,还有汽车等等。挂历的印刷技术也日新月异,它的印制水平也越来越好,七十年代普遍流行的单张单幅逐渐被十二张的所取代,薄薄的道林纸被厚实油光的铜版纸所代替,到后来,也有美工宣纸、烫金烫银的。由于能够清晰地看到日期、阴历、阳历、星期等信息,它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好帮手。 台历的作用也大致如此,不过后来人们将一些笑话、幽默故事、菜谱等等内容加到其中,增加了新的作用。 现在也有人将孩子的照片、孩子的绘画作品做成个性挂历,别有创意。 年画在逐渐离开我们的生活,可能是时代发展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从它们那里获取的知识,。现在许多人更喜欢在家里挂上几张地图,在关注世界大事的时候,能容易找到相应的国家。 但小时候的年画却永远是我们一段美好的记忆,值得我们去回味、珍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