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冬至”时节话习俗

发布于:2014-12-19 19:1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daoqing2011
  光阴荏苒,年底在即,而元旦前夕一重要的民间节令,也逐渐被大众关注,这就是具有传统意义,历史悠久的传统“冬至”,江苏不少地区的人士习惯称之为“大冬”。想当年,在我读书的时代,曾经听这样的顺口溜,至今印象很深,即“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内容通俗易懂,且有调侃的味道。但这仅是民间人士的一种说法,或者是一种愿望而已。但同样反映出民间普遍对于”冬至“是多么重视,有人将”冬至“与春节相提并论,真是难以想象,确也有此说法。那么,"冬至"在民间有哪些习俗,祖国各地的"冬至"有何不同风格的风俗习惯。为解开这一谜团,本人通过悉心查阅网上的相关资料,并对过去曾经听到或看到的,有关"冬至"的习俗作了初步整理,形成了文字,与大家共赏,从而增添乐趣。"冬至"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其内容和形式别具一格,丰富亦是丰富多彩的。尽管习俗不同,形式各异,但饮食文化始终是主题,用饮食文化丰富冬至内容,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既丰富了冬至的饮食氛围,也充分展示了"冬至"的饮食文化,使这一节令更加有趣,更令人期待。上述这些都是冬至食品的一部分,而曾经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俗,但是,各地较为普遍的做法有冬至吃馄饨。早在南宋时期,临安人就在"冬至"节令期间吃馄饨,开始仅是为了祭祀他们的祖先,后来逐渐盛行开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故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行业发展至今,制作技术日趋成熟。风味各不相同,制作也是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不仅好吃,而且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之为馄饨,而广东及香港人则习惯称之为云吞,湖北人称其为包面,江西人则称之为清汤,四川人叫做抄手,新疆人称为曲曲等,内容繁多,不详细说明。
 
  除了吃馄饨以外,吃汤圆也是"冬至"的另一项“重头戏”,也是节令期间的民间传统习俗,在长江中下游乃至江南各地尤为盛行。“汤圆”几乎是家家必备的传统食品,它是一种用精致,质量较好的糯米粉包捏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国北方还有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风俗习惯,因为当地在"冬至"节令过后,天气将进入最寒冷的时期,而中医则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故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传统习俗。
 
  在台湾地区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习俗,他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制成熟,并用这些祭祖,以示自己并没有忘记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中到祖祠当中,按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冬至”节祭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也是元旦前夕的最后节令,不仅受到民间人士重视,而且其风俗习惯多种多样,内容亦丰富,是传统节令中习俗繁多的民间节日。据传,"冬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是周代的新年元旦,也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直至今天,在江南一带的许多地方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总之,"冬至"是值得重视和令人期待的,也是具有民俗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习俗,受到各地民众的重视和喜爱,其特点和内容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足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重视"冬至",也是重视传统文化的表现,让“冬至"在现代氛围中展示风情和特色,通过积累传统文化,不断将民间的好习俗延伸并发扬光大,从而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
责任编辑:袁海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