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铁牛村的婚礼

发布于:2012-02-24 11:2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天堂草

  

  铁牛村的村口有一头大铁牛,铁牛村因此而得名。

  铁牛村还依偎着一条河,这条河多少年一直默默地滋养着两岸的人,而两岸的祖祖辈辈也没有忘却这条河流的养育之恩。

  河对岸,距离这条河近二十华里,是一座县城。在铁牛村,人们白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县城里飘来的汽车喇叭声,有时还可依稀听见城市的喧闹声。

  以前,铁牛村的人们进城,或到对岸走亲戚串远门,只能靠一条小木船,花去一刻钟的时间。后来,政府出资在靠近铁牛村的河面上成功建造了一座铁索斜拉桥,从此方便了两岸人的出行,这让两岸的人特别高兴,至今还在传说着感恩之情。

  周六,整个铁牛村沸腾了,孩子们的吵闹声,村民们的大喊声以及说笑声,还有偶尔的鞭炮声伴随着不断的锣鼓声,到处都是人,随地都是声,真要比城市的任何一天都热闹。

  就在这天的下午,铁牛村的桥头站满了人,在罗鼓震天声中翘首等待县城来的新娘孙霁琦。人群里有很多外村的人,人们提前几天就说好,要过来看稀奇。

  村支书张文远为新郎吴朴的婚礼,已筹划了半个月之多。张支书筹划完成,便立即交给了村主任陈顺河去操办,陈主任虽日日马不停蹄,为婚礼忙得晕头转向,但心里却别提有多高兴。

  事实上,张文远到了眼前的吉祥日子,仍然不愿相信这是事实,作为城里的一名大学生,孙霁琦竟然愿意嫁到铁牛村来。当初,自己这位城市青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农村当“村官”,绝不是个人要出什么风头,而是执行隐在心底多年的计划,就是学点知识将来为还较滞后的乡村做点事情。他本以为有这样想法的人会少得可怜,但孙霁琦的人生取舍,算彻底否定了他的判断,因为孙霁琦不仅来了,而且做得比他还彻底。所以他想,但愿孙霁琦的行为,不是一时冲动,希望她真能与铁牛村的热血青年吴朴,幸福地过上一辈子。

  张支书是个求新求变的人,他让陈主任准备一副竹椅轿子,要新娘在铁牛村桥头下车,然后坐上轿子抬到吴朴家的门口。于是,陈主任安排了四个相对年轻力壮的中年汉子赵二、徐桩、蒋四和牛犇抬轿,也就是村里的四把驾驶农机具的好手。

  桥头的孩子们,要么自个扎堆,要么绕在大人的周围,一个个都开心得不行,跳着蹦着,跑着笑着,你追我赶,一刻不得歇息。

  大人们也在三三两两地谈论着。听说这位姑娘长得很漂亮,可她为什么要嫁到农村来?大家都想知道这个究境。有个嘴辣的人说:“不会有什么隐情吧?”可刚说完就有人指责道:“今天是人家大喜日子,嘴毒是要遭雷劈的,你知道吗?”说得那人只吐舌头。有人缓释说:“现在小年轻恋爱,跟我们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他们自由得很。”当然,也有人慨叹道:“时代不同了,什么都在变,变得不敢认了,变得让人不敢相信了,就瞧眼前这情况,过去是什么样,我们心里都很清楚,现在想想要说能轻易相信,那就是说瞎话。”“所以,我们要感谢党和国家才对啊。”

  四个抬轿汉子,眼睛都给望穿了,当中数赵二最急,急得抓耳挠腮,来回踱步,还不停地埋怨:“就城里人事多,那边有什么忙的,早点过来得了,好让我们快点抬抬城里的新娘嘛。”牛犇讥笑说:“嘿,你比新郎官还急,你急什么?又不是你娶亲、你入洞房。”徐桩倒感慨:“要说也是,人家就一个闺女,突然要嫁给人家了,父母女儿的,能不恋恋不舍吗?”蒋四安慰说:“所以这很正常,我们就耐心等着吧。”

  铁牛村的桥头,个个望眼欲穿,等待新娘的到来。

  

  从桥头通向铁牛村的路,就是政府修建的村村通公路,虽不能跟大马路比宽,这样的水泥路却也平整干净。路左边宽阔的田地,是由承包户承包的大块地,右边那一畦一畦的格子,就是一家一户的农田。每年一到栽种和收割季节,这里就会出现一片繁忙的景象,甚是喜人。但比起农忙那样的喜庆,今天这条路的喧闹显然更突出,也更有意义。

  大清早,人们就在这路上来来往往,直到傍晚仍是络绎不绝。新娘来之前,孩子们一直在路上跑来跑去,追逐嬉戏,滚铁环的,打陀螺的,放风筝的,干什么的都有。

  村里年纪稍大一点的老人们,或站或蹲或坐,随便聚在哪家的门口,有说有笑,整个憨态可掬的情态,全然幸福的模样。有的老人嘴里叨着喜烟,有的老人吃着喜糖,喜烟和喜糖都是陈主任发动人马来借各家的餐桌和板凳时所发,陈主任每发完一处喜烟喜糖时,就会喊上一句:“别忘了晚上早点坐席去!”老人们边听边笑边相继点头嗯声。

  要说现在的青年人真叫人想不通,这么有文化有条件的姑娘,怎么会愿意嫁到铁牛村?一位老人也许琢磨这个问题有些时日了,语气明显偏重。

  你想不通,我不也一样?不过不懂也没关系,只要我们这些老掉牙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种喜事,就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了。另一位老人急急地咽了一口甜甜的水汁后说。

  这里的老人中有一位柳老大爷,年轻人爱称他为柳老。柳老此时不想插话,只是默默地笑着。

  都说吴朴这孩子有福气,要是没有现在的好年头,天上哪会掉馅饼?要不说哪个都不能忘了党和国家嘛。又有一位老人说道。

  这话就说对了。要说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简直天壤之别。有时我还是不敢相信,我们还能享受到今天的好日子。有一位老人竟说得有些激动。

  是啊,我们国家有史以来也从没有过,农民种田不赋税,国家还要倒贴钱给老百姓,要是倒退多少年去想的话,肯定认为是在说鬼话,可我们现在都真地享受到了,不承认党恩国恩那就是忘本。

  除了田亩钱,还有老人钱等等的呢,国家这么多人口,要付多少钱啊,有时候我真不敢想。都说国家现在有钱了,这话我信。

  还有国家现在搞的农村养老和医保,又是一件惠民政策,是一件得民心的大好事,这个政策肯定要记入历史。

  我们要能再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好了,到时候国家肯定更富有,不知又要变成什么样子了,可惜不一定有那命活啊。

  这时,刚好村卫生所的王晓明医生挎着药箱,走过老人们的身边,听到有老人这样说时,便顺口说道:“所以你们要趁早把烟给戒了,好好养身体,有了好身体,好日子有的你们过。”所有抽烟的老人,听了王医生的劝告,都嘿嘿地笑了起来,羞涩地露着或黄或黑的残缺不全的牙齿。

  哎,我说老柳,你是铁牛村年纪最长的一位,平时又喜欢讲好话,今晚酒席上你得多说两句,不说别的,就说吴朴这孩子,虽然打小腿有点残疾,但老柳你可一直看好他的啊。等王医生走过,一位老人对柳老说。

  小吴是我的学生,是我退休前所教的最后一界弟子,在校时我就特别看好他,别看他至今都少言寡语,但我能看透他的心思,知道他都在想什么,也知道他想做什么,所以我始终相信他。今天是他办喜事,是他的大吉日,有几句话我还是要说的,不说对不起他,也不合情理嘛。柳老挺挺胸脯,坚信地说着。

  想想吴朴这孩子真可怜,才五岁,老吴就去逝了,硬靠***一个人把他拉扯大,作为一个妇道人家,说实在话,真不容易啊。

  哎,对了,老李,你不号称铁牛村半仙吗?过去你总和老柳对着干,说吴朴的不好,还为吴朴相过面,说他将来连媳妇儿都找不着,可是现在人家吴朴的事就给老柳说着了,他不光找着媳妇儿,还找了个城里的,你说这不是老天有眼你无珠吗?李半仙,你倒要说说看,是你厉害,老柳厉害,还是人家孩子自己厉害?

  老李听到这话,觉得很惭愧,他呵呵地笑着说:“都厉害,都比我厉害,是我瞎说,算我有眼无珠,好在没有害了这孩子我就安心了。”

责任编辑:依然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