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铁牛村的婚礼(2)

发布于:2012-02-24 11:2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天堂草

  

  这个下午,张支书很忙,他虽然不参与做任何具体的事,却要比所有的人都累,因为他得把各环节都照顾到,将事事都想周全,繁忙的现场,自是少不了他的协调。

  刘大娘,麻烦您把每张大圆桌都抹抹干净,等新娘一到,席就可以开了。还有朱二婶,您赶快把所有碗筷都清洗一下,然后摆上桌子,一桌放十双筷子就行。

  你们两个小年轻的,来把这些鞭炮、烟花一趟一趟都搬到大场边那块空地上,等一见新娘就开始点火,把鞭炮放得震天响,放出气势来,把我们这里的牛气彻底放出来。陈主任也在协助支书打点现场,因为人太多,头绪过于繁杂,没两个人同时指挥实在不行。即使张支书事前没听老人跟他说过,也知道习俗中的婚礼出现杈支就是不吉利,为了新郎新娘的婚礼吉利、一生吉利,张支书和陈主任就只能把这样的婚礼办成功,不得发生一点意外。

  对了,还有周权和夏阳,你们两个现在就把支书写好的这副对联贴到门上去,还有这么多双喜和福字,窗户、桌腿、粮囤、锅灶什么的,还有猪圈、厕所等地方,不管合不合礼俗都给我贴上,当然该贴双喜的贴双喜,该贴倒福的贴倒幅,千万不要乱贴。对了,浆糊不够沾就自己找面粉打去,动作一定要快,时间不多了。

  王姨,给我去看看那两位全福奶奶,问问她们新房里全部弄好了没有?新娘就要到了,还请她们二老赶快准备啊。

  看你们几位姑娘闲的,快去帮忙催催村里所有在家的老人,要他们抓紧时间过来,估计他们走到了,新娘也就到了,新娘一到,一拨一拨的席就可以坐起来了,不要拖延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时间嘛。几位姑娘听着,嘻嘻地笑着,转身分散去请各家老人去了。

  支书怕一个主厨来不及,又疾步走去询问厨师烧菜的情况,并请各位帮助理菜洗菜的大婶小媳妇加快速度。

  主任又找人弄来三只大瓦白炽灯泡,挂在门外的几根木柱上,为晚上充足的照明提前做好准备。

  站在门外的两位吴朴的高中同学,一边聊话,一边看着铁牛村的两位村官在里外忙碌着。但他们都有一个疑问,见支书终于走过身边时,叫沈飞的同学就问:“张支书,请问我们怎么没看见帐房先生呀?”

  “噢,你是说收礼钱的记帐先生啊,这是吴朴彻底遇着贵人了,他丈人家说过,姑娘女婿办喜事,他们家包了全部的费用,不收全村人一分一厘礼钱,只管放开肚子吃就是了,所以我们就免掉了红本记帐这一环节。怎么,吴朴没跟你们提起过?不过,本来是安排我们村的郑会计代劳的,既然不用他收钱记帐,就安排他去桥头接新娘子去了。”

  “哦,是这样啊,我们知道了,那,支书你忙你的吧。”

  不大一会儿,铁牛村的老人们,从各方陆续朝吴朴家走来。张支书和陈主任,还有新郎官,三人一同站在大场边,恭迎着各位老人的到来。新郎每看见一位老人,就发上两支烟和一包喜糖,喜得老人们脸都笑成了太阳,连连给吴朴拱手说着贺喜的话。

  吴朴啊,恭喜恭喜,恭喜你娶了个城里媳妇儿,你应该知道,这都是你勤劳善良的酬报啊,是你一直坚持的结果,记住,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如此下去,你的人生发展前途还大得很呢。柳老乐颠颠地走过来,说些恭贺的话,更不忘提醒和鼓励自己的学生。

  您老的话,我一定记在心上。不过,您老今晚可得吃好喝好,到时学生再去陪您老喝几盅,您就和霁琦的家人坐一桌吧,好吗?吴朴恭敬地迎送着柳老席中就坐。

  张文远和陈顺河一有歇息,就会看着到处乱蹿的小孩儿,或者看着那些踢毽子、跳干子、拾花蛋的孩子们,张文远还时不时参与其中,与孩子们一同娱乐,他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这样的游戏,爱和孩子们一块玩耍,愿在调皮的人堆里一同快乐着。陈主任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对农村这些孩童游戏不陌生。但张文远也会玩这些游戏,却是他来铁牛村后学的,跟孩子们学过,也跟村小学年轻女教师于颖学过。于老师从远方的大城市来,大学毕业后到此任教,来后不久,于老师就能和孩子们融在一起了,她特喜欢孩子,觉得这里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纯朴得让她心颤。她特喜欢乡村,说乡村干净,蓝蓝的天,绿绿的野,金黄的谷穗,清新的空气,一切都令她陶醉。当然,像这样的情景,她无尽地享受着,对利益无欲无求,活得健康自然,她说这就是她的人生最美愿景。张文远虽才来不久,却完全看出了于颖的心思,感受到了她的真心真情,而且他特别爱看于颖和孩子们一同打闹玩耍的样子。说白了,他喜欢和孩子们扎堆玩耍,切是受了于颖深刻影响的。

  

  我说沈飞,你搞什么鬼,到现在还不跟我们透露,吴朴是怎么和孙霁琦认识的?瞧你那神密的样,真够有你的。沈飞身边的钱舶有意责怪道。

  不好意思,不是我不愿意告诉你,是你工作过于繁忙,很少有机会与我们交流,你当然就不知他的情况了。再说,之前我们大家有了约定,不到时候决不透漏秘密。沈飞立刻作出解释。

  嘿,我说你和吴朴这俩儿小子,现在竟然对我这么保密,事情都到这节骨眼上了,还在搞神密,真有你们的啊?钱舶嗔怪道。

  别多想,再等也不过就今天。但据吴朴说,当初想找你来着,可你不是办个人要事去了嘛,所以他就没跟你往细里说。可是现在你还是来了,后来我还在想,我们三人,有结婚的,怎么能少一个来呢?如果你现在不是做伴郎,而是做我的事情,那不就比我先知道了吗?

  堂屋的门向朝南,靠堂屋的三间屋子,坐西朝东,临近堂屋的一间为厨房,中间是储藏室,最外边是养殖间,平日养些兔子,季节期也养些蚕。猪羊鸡鸭的圈则在堂屋门的左侧顶头,所以这使堂屋前的水泥场地显得很大。在场边路的另一侧,还有一小块空地,不过那不是用来晾晒谷物的,只翻晒些秸杆类的东西。今天两个场子的地面,早上虽被打扫干净,到现在却落满了鞭炮的碎屑。

  在大场上,搭着宽而长的两行棚子,棚子下面整齐排着宴桌,每张桌子围满长条凳。宴桌共六张,由于人多,只能分批坐席。在宴桌的一头,也就是堂屋门的近处,临时搭着一个小舞台。

  新房里的两位全福奶奶,是陈主任专门向柳老请教后请到的,完全符合上有公婆父母、下有儿女,还有孙子重孙的“全全面面”人选条件。这两位全福奶奶,不仅善于周旋,在新娘进入洞房和新郎新娘圆房时,还能说上一连串的喜话,讨人喜欢。在铁牛村及周边村子,两位老人不知做过多少回“全福奶奶”了,从这家到那家,从张庄到李庄,只要哪家办喜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二位老人。

  新房里,墙上贴着双喜,窗柱上满贴着大红,窗玻璃上贴着窗花,桌上点着长寿蜡烛,摆着红纸捻子。为了闹喜,两位全福奶奶暗中设了卡,被子故意留几针不缝,“小马盖”也被藏了起来,就等拿喜烟喜糖。床头柜的柳扁里满盛着染红的花生,鲜红的马桶里放着几个被染红的鸡蛋,被角里藏的红枣花生桂圆荔枝一应俱全。几个孩子围着床,嘻笑追逐,跟着大人享受这浓郁的喜庆。

  天色将晚,桥头迎亲的人,终于看到桥的那一头,两辆挂满大红花的小轿车缓缓开过来。见此情景,每个等待的和玩耍的人都开始涌向桥头,并迅速堵起桥口。此时,喧闹声、锣鼓声更加响亮了,鞭炮声震耳欲聋,而所有的声音都混合在一起,一齐冲向了铁牛村傍晚美丽的天空。

  四位壮汉抬起轿子,竟默契地左右摇摆起来,弄得新娘为坐稳,为不让红盖头掉下来,要不断地扭动身体,不停地伸手去捏红盖头的边角。新娘子的这个情态,把所有看的人给逗乐了,有些妇女笑得竟捧着肚子走,而队伍就在欢快的笑声中,蜿蜒着向吴家缓慢行进。

  吴家门内门外的人们,早就听见桥头传来的震天响,和之后越来越近的锣鼓声。于是,新郎走进了洞房,而张支书和陈主任,还有所有闲着的人,都走到了大场边上,以热烈的心情迎接着迎亲队伍的到来。

  陪在轿子一侧的郑会计,见队伍快到了,便迅速跑到场边迎接的张支书和陈主任的中间,然后面向迎亲队伍,扯着嗓子高喊:“两对童男童女,快过来!”轿子两侧分别有一对男孩和女孩,闻声立刻跑来,然后立在两旁,恭候轿子的临近。

  这时,只听陈主任也高喊:“礼炮燃放怎么还不开始!锣鼓手们,你们都使出吃奶的劲敲呀!”

  摇摇晃晃的轿子,终于到了吴家,四位抬轿人见到两位全福奶奶迎了出来,才停止摇摆,并轻轻放下轿子,然后嘿嘿地笑着去抢两位奶奶手中的糖果和香烟,而奶奶们却有意嗔怪说:“你们这几个小滑头,看把新娘子给折腾的,我们新郎官不跟你们急才怪。”说时便将新娘迎下竹轿,搀扶着走向新房,一边走一边说着喜话:“吉日迎亲来,”“好!”“共结连理枝,”“好!”“快些生贵子,”“好!”“族门福满堂,”“好!”“代代都兴旺,”“好!”“生活永安康。”“好!”就这样一个奶奶说,一个奶奶道好地走着,当路过正燃着的火盆时,示意新娘从上跨过,嘴里又说:“新娘跨火盆,大人养小人,早开五福门。”

  这时候,新房门口最热闹,都挤在那里,不让来的新娘进去,尽伸手向红娘于颖或两位奶奶要喜烟喜糖,不给就拼命不让新娘入洞房,此刻的红娘和两位奶奶根本没办法,只能边说边笑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也在用力拥着新娘往洞房里挤,直到把新娘挤进去为止。但当新娘到家门口之前,已有大人指使几个小男孩,以最快的速度把马桶里的鸡蛋抢走,把被子里的红枣花生桂圆荔枝拿得所剩无几,奶奶们看到了,也只能蜜蜜地笑几下了事。

责任编辑:依然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