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用爱守护一朵特别的花

发布于:2025-08-21 10:0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王敬静
 
 
  202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103班教室门口,当王博城的母亲将孩子的手交到我的掌心时,这个六岁的男孩涕泪横流地蹭着我的衣襟,嘴里翻来覆去只有一句:“妈妈走哒,找妈妈去!”他用结实的小手抓挠着我的手背,试图逃脱。我俯下身,用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回应这份无助。那一刻,掌心传递的,不只是一个特殊孩子的重量,更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
 
  王博城的生命起点本就是场奇迹——母亲因疤痕体质无法剖腹产,他在产道滞留六十多个小时才艰难降生。因为小脑和脑干受到挤压,六岁的他,智力仅相当于两三岁幼儿,不会语言表达。为了治好孩子,父母带着他辗转大半个中国,耗尽数十万积蓄,收效甚微。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懵懂、连基本需求都难以表达的男孩,我忧心忡忡:在标准化教育的广阔田野上,他就像一颗被命运之风偶然吹落于贫瘠石缝的种子。要让他发芽、抽枝,需要的不是整齐划一的阳光雨露,而是一份超越常理的耐心、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以及一场以岁月为犁的静默耕耘。
 
  室外活动安全是第一步棋。我精心安排细心的同学与他形影相随。然而,意外总在不经意间造访。一次大课间,转瞬的疏忽,那个熟悉的小身影便消失在视野。我心头骤然紧缩,焦急搜寻,最终在中药材基地的台阶上发现了他——小家伙双手捧着泥土,一把把撒在身后的塑胶跑道上。待同学们散去,我领他回到“现场”,指着散落的泥土,神情严肃:“博城,不能这样。”孩子眼中仍是懵懂。明知他不会打扫,我依然让他立在身侧,然后自己俯下身,用扫帚,更用手指,一点点清理那些嵌入缝隙的细小土粒。整整一节课,我弓着腰,与顽固的泥土搏斗。那一刻,我深知,规则的理解对博城而言如同隔山,但我执意用这沉默的躬身示范,在孩子混沌的意识边缘,刻下第一道关于“边界”的印记。
 
  培养自理能力是第二步棋。每节课后,当其他孩子排着队走向厕所时,我总会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到厕所门口,一遍遍重复:“进去上厕所哦。”后来,他母亲因身体不便提出让孩子中午留校,王老师也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她知道,这接纳的承诺,便是特殊教育的第一块基石。
 
  培养语言表达,帮助他打开话匣子是第三步棋。王博城连语文书和数学书都分不清,更别提认字、写字了。我便把课堂搬进日常:取早餐时教他说"包子",盛粥时念"稀饭";遇见迎面走来的老师,就握着他的手挥一挥,教他说"老师好";放学时站在教室门口,陪他对同学讲"再见"。知识,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悄然浸润着懵懂的心田。
 
  把画画的特长发扬光大吧!王博城特别喜欢画画,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画着层层叠叠的圆圈。每一次,王老师都会称赞:“画得真棒!”她更与所有科任老师达成默契:“课堂的边界对他而言太远,就让这方寸画纸,成为他安放注意力的港湾吧。不打扰,也是一种温柔的成全。”——从此,无论课堂讲述着怎样的知识星河,王博城的课桌上,总有一本静静摊开的图画本。他沉浸在自己的圆圈世界里,专注而安宁,不再是游离的孤岛。
 
  打饭,是另一场“长征”。入学时,王博城只能茫然地看着餐盘。王老师手把手教他握夹子、拿勺子,同时恳切地与家长沟通:“让孩子自己动手,哪怕笨拙,也是成长。”一学期后,他终于能自己取餐,却不懂何为“适量”。一次早餐,他竟夹了8个包子,小山般堆在盘中。我没有责备,蹲下身,指着包子轻声数数:“1、2、3、4。博城,拿4个,就够了哦。”边说边轻轻夹走多余的。同学们也心领神会,成了小小的“计量员”。无数个清晨,“1234”的故事在食堂温暖上演。奇迹在二年级的某一天悄然绽放:他的餐盘里,永远规整地躺着4个小包子和一碗温热的稀饭。这简单的数字组合,如同魔法密码,在不被察觉的无数次重复中,悄然打通了他混沌意识与外部秩序之间的壁垒——特殊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疾风骤雨的改造,而在于日复一日的浸润与守望,让规则在无痕中内化。
 
  七百多个日夜悄然流转。当大课间的音乐再次响起,那个曾经蜷缩在老师怀里捂紧耳朵的孩子,如今正沐浴在阳光下,兴味盎然地随着节奏摇摆身体。阳光亲吻着他带笑的脸庞——有些成长,无法用试卷丈量,却能在生命律动的姿态里,刻下最动人的永恒印记。
 
  王博城在阳光下自由摇摆的身影,是这漫长坚守最动人的回响。当他终于能独立完成如厕、像其他孩子一样取餐送盘、自己收拾书包、跟随队伍走向校门——这些在普通孩子眼中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是他用自己的方式,一次次翻越了属于他的“珠穆朗玛峰”。教育的伟大,正蕴藏于这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坚韧之中,赋予每个独特生命重新定义自我的力量与尊严。
 
  当王博城拍着圆鼓鼓的小肚子,用含糊却雀跃无比的声音主动对王老师说“我—吃—饱—啦!”时,我的心中,仿佛听到了春冰碎裂、嫩芽破土的声响。有些花朵,需要穿越整个凛冬的漫长守候。但每一片艰难舒展的新叶,每一缕终于绽放的幽香,都在无声地宣告——那漫长等待里深藏着的,是人类文明最深邃的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