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求言”可倡,“设柜”宜慎

发布于:2022-12-09 16:0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朱国平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一次在安徽,特地设置了一个专柜,接收当地百姓对地方官员的不具名评议。所收禀告,亲自阅览。动机本为“求言”,结果却出其所料——一些人借机挟私栽赃,告讦之风大起,搞得人心惶惶。
 
  如之奈何?有人向一位老讼师问计。老讼师说:放心吧,不超过三天,一定让他将专柜自己撤掉。果然,才第二天,这专柜竟然真的不见踪影。如此奏效,老讼师所用“妙招”,说来却非常简单:他编造一些似有若无,让人一头雾水的桥段,写成多份“检举”材料,刀笔所向,直指总督大人本尊。曾大人哭笑不得,遂以撤了专柜,为此事画了一个不完满的句号。
 
  对于曾国藩撤掉专柜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对他的“揭发”,内容太过生猛,不仅说他弟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按照他的授意,偷运了两万多两银子回老家置办田产房舍,更说他私通太平军,有不臣之心。曾国藩被吓得心惊肉跳,赶忙撤“专柜”以求自安。
 
  我的疑惑是,这种专柜的奥秘,在于设柜者和投柜者是单线对接,如果愿意,曾国藩可以独揽阅读和处理柜中信息的大权,他会有那么害怕吗?我宁愿相信另一种说法,即曾大人由此看出了此举的弊端,悟而知过,知过即改。所以,撤掉了专柜。对于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史学界不乏争议,但有一点可成共识,即作为晚清名臣,他位高权重,却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具有较强的自省精神。《水窗春呓》所载上述这则关于他“设柜求言”的轶事,或可为一证。
 
  其实,以“专柜”搜集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信息,曾国藩此举并不具有“原创性”。这“专柜”的发明者,是唐垂拱年间的鱼保家。鱼氏为了讨好武则天,设计了一个用于“下意上达”的铜匦,其内部分作“延恩”、“伸冤”、“招谏”、“通玄”四格,分别接受内容不同的文书信函。武则天受到鱼保家的此项上奏,赞赏不已,即着工部安排铸造。铜匦造好投入使用,武则天广布天下,号召动员。一时间,全国各地“进言献策”者成群结队,纷纷涌入京师,向铜匦投递奏表。武则天于“进言献策”中,得到了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一大批官吏莫名其妙地被罢免,甚至脑袋搬家,而一大批人则因为“进言”有功而受到赏赐,加官进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发明铜匦而风光一时的鱼保家,因为一封投入铜匦的举报信,被女皇赐了个腰斩。这封举报信扒出他的一段前尘往事,说他曾为起兵造反的李敬业设计制造过兵器。
 
  诚然,上级官员对于其下属的为政之德及为政之绩的了解,不能仅凭一己之印象,当疏通言路,倾听最有发言权的底层民众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了类似于“意见箱”或“市长信箱”之类的“铜匦”或“专柜”,并不为错。问题是,当对“专柜”的使用缺少必要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专柜”成为“专属”,成为权力操控的游戏,告密、攻讦等私货便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人们因为互相猜忌而失去信任,因为互相防范而勾心斗角。显然,这既为文明社会所不取,亦为文明社会所不齿。所以,“求言”可倡,“设柜”宜慎。
 
  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知错即改,没有觉得专柜设了又撤,丢了自己的面子,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揭发”而恼羞成怒,甚或动用手中权力,追查污其清名的“嫌疑人”。这是一种胸襟与气度。当然,曾国藩虽位高权重,但毕竟只是重“臣”,倘若也有了武后那样的杀伐决断之权,那还有人敢耍老讼师这样的小聪明吗?即便有,曾大人对其处理的态度,估计也不会如此平和温婉了。
(原载《杂文月刊》2022年12月上)
责任编辑:单璐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