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广安游记

发布于:2025-08-26 09:5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莫知
  这是第一次到广安。其实广安离蓬安并不远,开车只要一个多小时,但这些年孩子还小,我又在医院上班,假期不多,每次能远行时,总是优先考虑更远的地方,反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广安。这次先生要去广安出差五天,我正好休假,儿子也放暑假,于是决定让他开车,我们母子俩跟着一起去广安,到了广安后他只管工作,我和儿子可以自己游玩。
 
  我们的第一站是岳池,一个和蓬安差不多的小县城。抵达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透过车窗望去,除了地理位置不同,这里和蓬安似乎没什么两样。第二天早上,我和儿子睡到八点多才醒,先生早已去了学校。我们在酒店附近找了家小餐馆吃早餐,我点了一碗粉和一碗面。粉的口感让我不太习惯,比南充米粉粗,味道也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儿子倒是把那碗面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早餐,本想开车出去玩,可一出门就被火辣的太阳吓住了,最后只带着儿子去昨晚路过的湖边转了一圈,便匆匆回酒店躲太阳。中午点了肯德基外卖,可能因为喝了冰可乐,下午我开始拉肚子。晚上,我们原本打算去湖边散步消食,可刚出门就刮起大风,天气预报显示一小时后有雨。走到半路,风越来越大,儿子嚷着要回去。我们刚转身往回走,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转眼间暴雨倾盆。我们一家三口狼狈地躲在一家店铺的遮阳棚下,可风雨太大,衣服很快湿了一半。幸好店铺门口挂着一把伞,隔壁隔壁的店还亮着灯,先生赶紧撑开伞,护着我和儿子冲了进去。店里,老板正在后厨忙活,餐桌旁坐着一个年轻人。先生向老板说明来意,老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要不是刚吃过晚饭,我真想点份饺子表示感谢,但实在吃不下,只好向老板道谢,并和儿子约定明天早上来吃馄饨。半小时后,雨势稍缓,但街道街道已然成了一条浑浊的小河,我们撑着那把在人家店门口借来的伞,踩着积水回到酒店。
 
  第二天,我们又一次睡到八点多。我计划带儿子去岳池的低坑大瀑布,可导航显示要开一个多小时车,天气预报仍提示有暴雨。想到那地方在深山里,万一遇上昨天的暴雨,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怕自己应付不过来,最终决定放弃。我们去了昨晚避雨的那家店吃馄饨,又把伞挂回原处,虽然店铺还没开门,但一想到店主昨天在玻璃门把手上挂的那一把伞,心里不由得一暖。
 
  既然不打算出远门,我查了查岳池县城,似乎没什么特别吸引我们的景点,于是又带儿子去湖边转了一圈,中午继续点外卖。晚上先生要和学校的人吃饭,我和儿子依然选择外卖解决晚餐,饭后照例去湖边散步,然后回酒店休息,准备第二天前往广安市区。
 
  次日一早,我们吃过早饭便出发。抵达广安时已是八点多,烈日当空。安顿好行李后,先生去工作,我和儿子休息了一会儿,便打车去了市博物馆。每到一个城市,我们习惯先去博物馆,因为只有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真正感受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广安虽小,却也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一次,我们打算慢慢地探寻。
 
  在广安博物馆,我们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步入中庭就被数十米高的冰屏震撼了,广安古十六景如同瀑布般从三楼倾泻而下,尤其是华蓥山的云雾在流动的屏幕上栩栩如生。对于登山爱好者的我,又找到一个好去处,真的很开心。最让我们惊艳的是《宋韵广安》数字展,该展以立体沉浸式的视觉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到安丙时代,通过动态画面结合宋代“衣、食、住、行”,让观众领略南宋时期广安的大好河山和民俗风情,呈现一幅广安版“清明上河图”胜景。在博物馆二楼三楼的通史展厅,以渠江文化为纽带设置《我从渠江走来—广安历史文化基本陈列》,以场景还原、出土文物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示着广安文脉发展历史和现代文明气象。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到了中午,太阳太大,我放弃了带着儿子出去吃饭,直接打车回了酒店,午饭依旧叫了外卖,下午三点突降暴雨,在暴雨来临前的几分钟,弟弟从火车站赶到了酒店,他在隔壁房间开始补觉,我和儿子躺在酒店的床上阅读。
 
  4点左右,窗外的雨停了,看天气预报,晚上还有雨,我去隔壁房间喊了弟弟一起带着儿子去街上漫无目的地寻找晚饭,走了好几条街还是没有找到吃的,正当我们想要打开导航搜索附近饭店的时候,先生打来电话,说他要和同事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先生开车到了我们所在的街道,我们搜索了附近的一家中餐馆,用过晚饭后,把车停到到酒店,沿着酒店对面的市民广场,市民广场跟蓬安的广场一样,很多人跳广场舞,我一样不喜欢喧闹,转身就像更远处的五一公园走去,公园虽在山上,总体上只有蓬安的火锅公园那样高,我们一口气不到10分钟就爬到了山顶,此时山上的安静与市民广场的喧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次日清晨,本想早起去邓小平故里。但我依旧睡过了头,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斜地切进来时,弟弟的敲门声惊醒了我,他说"早餐在门口放了半个多小时都快冷了,我这才想起昨夜睡前我在美团预订了早餐。匆忙洗漱,囫囵吞下尚有余温的包子和粥,我们便向邓小平故里赶去。
 
  我们从北门进去一直往南走,最先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荷花池,七月的荷花开得正好,粉白相间的花瓣在晨光中舒展,像极了少女初绽的笑靥。林间小径上树影婆娑,十点前的阳光还很温柔,我们走在路上也没有感觉很热。
 
  待到小平故居前,游人已如织。这座川东农家小院令我赞叹不已,尤其是小平爷爷父母的卧房,我被卧室的雕花床和梳妆台吸引了,这摆设在当时的农村绝对算得上惊艳。小平爷爷故居正对着几片稻田,我一向与农作物亲近,没忍住去了稻田田埂,当我看到稻穗低垂,忍不住伸手触碰,弟弟却别过脸去催我快点走,他说:“三年实验室的水稻研究,现在看见稻子就条件反射是要做实验了”。
 
  下一站我们去了邓小平陈列馆和缅怀馆。馆里人更多了,有点吵,但冷气很足,抵消了人群的燥热。一群"小小讲解员"正席地背诵讲稿,最小的不过五六岁光景,稚嫩的声音念着"改革开放"这样的词汇,让人既觉可爱又心生感慨。
 
  在广安的最后一天,先生提前忙完工作,我们驱车前往华蓥山。导航带我们走了一条险峻的山路,蜿蜒曲折处,一侧便是万丈悬崖。我开窗瞥了一眼,眩晕感立即袭来,慌忙关窗。此时无比幸运,昨天我没有先开车来华蓥山,要是自己开的话,也许我会停到半路不敢往前开。车子一直到走到红岩隧道,才感觉到了平地,之后到游客中心的路不再像是行走在悬崖上。到了游客中心停车后,我第一时间就是被山上的凉爽惊住了,山下是真的热,而山上是真的凉快,大中午我在山上走,也才微微出汗,在太阳底下,也并不觉得晒。
 
  在华蓥山的博物馆,《红岩》中的英雄们从泛黄的书页中走来,在光影交错间变得如此真切。
 
  在博物馆的地下展厅,昏暗的灯光笼罩着双枪老太婆《击毙叛徒》蒲志高的仿真场景,蜡像塑造的双枪老太婆陈联诗正举着驳壳枪,枪口青烟未散,叛徒蒲志高蜷缩在角落。我站在仿真场景前,看着她梳着整齐的发髻,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穿透历史烟云,我终于将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陈联诗,与曾在这片山林中带领游击队员神出鬼没,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重新联系起来。
 
  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酒文化陈列馆,我对酒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只是走马观花了一圈,博物馆外面的自然风景更吸引我,我们是坐观光车,以我的体力我是想要全程步行,但儿子不愿意,加上有太阳,虽然没有山下热,我也怕孩子中暑,还是坐了观光车。我们从观光车下去后,便穿行在石林间。那些经年累月被风雨雕琢的奇岩,有的如恋人相拥,有的似老僧入定。只是恼人的山蝇不时打扰这份景致。儿子被"千年一吻"石吸引,而我更爱看远处层峦叠嶂的剪影。
 
  华蓥山避暑是个好地方,若不是老公要赶回蓬安上班,我连续吃了5天外卖天天拉肚子,我还想在山上住几日,这种天然的空调比空调吹起来舒服多了。下山的时候,因为直接导航到蓬安,走了另外一条路,没有上山的陡峭,也没有经过红岩隧道,前半程路上还时不时有农家,下山的路走了一半农户就多起来了,我一直在感叹,这才是所谓的深山人家吧,也许这里的老人一生都很少走出山里,这里的年轻人走出去后也很少再回到此安居乐业。
 
  回程车上,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后视镜中,华蓥山的轮廓渐渐隐去。忽然想起陈列馆里那个背诵讲解词的小女孩,她奶声奶气却认真无比的模样,恰似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厚重历史与鲜活当下,在这片土地上奇妙地共生着。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