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串门子

发布于:2025-11-15 17:4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靳继德
  在繁华的城市,高楼林立。可是,对住楼的人来说,串门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即使门对门的邻居,每天见了面,只是打个招呼;有的连话都不说,仅仅用眼神告诉对方彼此认识。从这扇门到那扇门,不过两三米的距离,却很少互相走动,似乎隔着千山万水,遥不可及。
 
  想想小时候的农村,不管大人小孩,你来我家,我去你家,是随时随地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拿小孩子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家玩耍觉得没意思,立即跑到邻居家,与小伙伴在院子里一起捉迷藏,或爬到树上掏鸟窝,或用竹子做成的弓箭进行射箭比赛……最有趣的是玩泥巴摔炮,先把黄土围成一个圆圈,往中间倒些水,用手搅拌均匀,粘稠度要适中,不能太稀。接着把和好的泥团捏成一个圆柱形,再用一个直径稍小的圆柱形物体,放在泥巴中间,双手握住,左右旋转,中间就变空了,但不能把泥巴底部穿透,这样泥巴摔炮就做成了。用手托着,把有开口的一面,用力朝地面摔下去,因为空气的张力,泥巴底部破裂,就会发出啪的一声,那个兴奋劲儿,简直无法形容。大人从不反对,有时还会参与其中,就像小孩子一样,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现在不行。别说院子里没有黄土,即使有,绝对不让孩子玩。因为每家每户的院子,要么是砖铺地,要么是水泥地,打扫得一尘不染。谁敢拿着泥巴在人家院子里玩耍?过去,院子、墙体、地面都是黄土。那时候,人对黄土的感情,不亚于现在对手机的感情。现在的人,怕土怕泥,并把这种观念和习惯强加给孩子。
 
  从农村到城市,远离了土地。逼仄的空间,灯火通明的夜晚,靓丽的霓虹灯,飘香的烧烤,优雅的广场舞,林立的棋牌室,诱人的歌舞厅……似乎比农村更加热闹了。但喧嚣的背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似乎隔着一层难以说清楚的东西。城市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如果稍加对比,城市在许多方面远不如农村。居住空间不足,活动不自由,水质不纯净,缺少泥土气息,农村最不缺的就是泥土,而对城市来说,要找一块土地比买黄金还难。
 
  记得小时候,农村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要煎油饼、蒸馍馍、烙馍馍,只要邻居知道了,主动过来帮忙,烧水、和面、揉面、擀面……演奏出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在城市,不管谁家做什么好吃的,都是单打独斗,很少让邻居帮忙。进户门总是紧闭着,谁又能进得去呢?
 
  再说说小时候农村的一日两餐吧。中午或者傍晚,家家户户烧火做饭。炊烟袅袅,香气飘溢,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孩子们在邻居家玩得不亦乐乎,大人扯破嗓子,喊着自家孩子的乳名,让回来吃饭。不知道要喊几十次,淘气的孩子才能听得见。回家喽,回家喽,孩子们蹦蹦跳跳,嘴里嘟囔着明天再玩明天再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城市却没有这种美好的场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孩子往往被限制在小小的空间里,开饭的时候,大人把饭端上餐桌,边吃饭,边看电视,静悄悄的。
 
  不仅如此,农村人对串门子进行改革创新,“牙嚓台”就是农村人对串门子的一个创新之举。顾名思义,“牙嚓台”就是村里人说闲话、谝闲传的地方。在很多人看来,“牙嚓台”是一个贬义词,认为它是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聚会唠嗑之地。但我觉得,它是乡村烟火气息浓厚的象征,是串门子的延伸。那时候,农业是人们谋生的唯一手段,白天干农活,劳累了一天,等到吃完晚饭之后,大家聚在一起,说说张家长、李家短,谈谈今年的庄稼收成,议论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夸夸谁家的媳妇最孝顺,捎带着来一条花边新闻……“牙嚓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交流的平台,是一个让人开心的地方。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青壮年劳动力远赴他乡,为生活四处奔波。村里剩下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再也看不到原来热闹非凡的“牙嚓台”了。你在村里转一大圈,偶尔看见两三个老人,手里都提着一个小凳子,蜷缩在某个角落,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回忆陈年往事。
 
  串门子的人越来越少,“牙嚓台”消失了,古老的村庄显得更加孤独,更加寂静了……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