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袅袅炊烟思故人

发布于:2023-12-20 13:5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甘昭兵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每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曲《又见炊烟》,对母亲的思念总是愈加深切。这首歌像一幅家乡的画卷,美丽动人而又情意绵长,有着醉人的浓浓乡情,又有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地定格在我的心里,永不消逝,形成一种温暖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湖南一个名叫林角塘的小山村,离茅洞桥街上大约十来里路,离衡阳市区五、六十公里。其实这个地方以前叫菱角塘,因为当地有荷塘,荷塘中有菱角,只是后来被公社和大队干部误写了。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炊烟就像是母亲长长的呼唤,牵肠挂肚的呼唤,飘荡起天空中的朵朵云霞。以至于到了母亲去世后,成为他乡游子遮挡烈日的思念,幻化作一丝丝清风细雨,轻轻拂去孩儿跋涉的艰辛。
 
  伴随着家乡的炊烟,我从懵懂的顽童长大成人,上学参军,离开农村,离开曾经温润过目光的炊烟。还记得刚入伍那几年,常常会梦到家乡的炊烟,梦里总会出现母亲在炊烟里的身影,静夜里几滴思乡的泪水,便会无声地挂上脸颊。每当思念爬上心头,我会静静地坐在连队图书室靠窗的座位上,透过洁静的玻璃,欣赏食堂上空的炊烟袅袅。炊烟在落日的余晖里飘荡,在屋顶上空凝结成一片浪漫的白云,然后被风一吹,幻化成一缕缕薄薄的丝绢,远飘于南方或北方的上空。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的缘故,我念完初一便辍学了。如今身处异乡的我,对菱角塘的思念时常泛滥成灾,一回忆起灶台前烟熏火燎的母亲,还有那饭桌上曾经少油寡味的饭菜,我的魂就被勾了过去。曾经有许多次,恨不得一步就回到家,享受炊烟下与父母和兄姐们团聚的美妙。神游在家乡的炊烟里,仿佛喝了一杯乡情醇酿,引我醉进炊烟,乐陶陶地来到那个乡村小屋,走到母亲早已为我们用鼎锅煮好的香喷喷的米饭前。
 
  一些来自大城市的战友,总是这样问我:“炊烟是什么?”我告诉他,炊烟是乡村的符号。也有人问我:“炊烟代表什么?”我告诉他,炊烟是一根勤劳的标杆。还有人问我:“炊烟美吗?”我告诉他,炊烟是一首无言的诗。陶渊明有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尽了乡村宁静温馨之美。
 
  入伍29年来,我绝大多数时间都身处他乡,每次有意无意间看到炊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中的母亲,别样的乡愁便如炊烟般蔓延。有时做梦也会梦到围着灶台忙碌的母亲,只添一把简单的柴禾,就能燃起一道温情的炊烟。炊烟像一支彩笔,描绘出家的温馨、家的美景,无声地写着母亲一生的勤劳和美德,贴近母亲为了儿女操劳一辈子的身影。人们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向你倾尽所有;是最伟大的,你的一生从这里开始;是最高尚的,对你的付出从来不要回报。纯洁、自然、真诚、永恒,不掺半点瑕疵,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亲爱的母亲,儿子已长大成人,并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一级军士长,我无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回报您的只有那一枚枚金灿灿的军功章。
 
  作为一名远离家乡的军人,属于我的那缕炊烟,一直游弋在一位战友写的诗中:“端起饭碗那一瞬间/总会想起炊烟里的母亲/一年四季围着锅台转/送给儿女的是甘甜/小小灶台就是你的乾坤/留给自己的却是艰辛……”还有崔叶华演唱的《炊烟里的妈妈》,温馨且有些忧伤的歌声,让我仿佛看到一缕缕温暖的炊烟,从一个个乡村屋顶飘散而出,白白的,直直的。透过炊烟飘去的方向,我仿佛看到白霜染鬓的母亲,从一炷炊烟中步履蹒跚地走出来,一双长满厚茧的手,拍打净衣服上的尘土,拂理掉鬓发间的柴禾,颤颤巍巍地站立在土砖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守候巢窝的孤雁,若有所盼地眺望着村口的小路,等待儿女们快快回家,吃上一顿她亲手做的素净醇香的农家饭。可是,这一温馨而又充满几分伤感的画面,却再也看不到了。
 
  此刻在京郊延庆,驻地乡村袅袅炊烟从眼前飘过,我仿佛找到了远在菱角塘的家,找到了记忆中的童年时光,找到了母亲曾对儿女那份至真至纯的爱……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