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始于自立,陷于创造,忠于坚韧

发布于:2025-07-29 14:3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
  写作,是我们维系人生意义、见证人生价值的锚点,是我们用心生活、潜心思考过的痕迹。而在人人都可成为写作者的AI时代,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始于自立、陷于创造、忠于坚韧而让一己情思引发万众共鸣的写作。
 
  写作上的自立,是摒弃“一群人”对AI写作的狂欢抑或焦虑。在产品被广泛共享的今日,利用人工智能,人们能很快掌握各种数据,好似坐上通往“美文”殿堂的高速电梯。但与此同时,照搬事件也屡见不鲜:无论是“巧遇”棘手之作文题,还是“邂逅”词不达意之困境,大量抄袭豆包里华而不实的文字都成了“上策”……此乃“写作者”才疏学浅又急于求成的心理所致。这是“一群人”对AI写作的狂欢。另有“一群人”,则是对AI写作的焦虑。他们原是在淬炼自己的心性,打磨自己的作品,却发现自己的自立似乎不及他人的抄袭高效,故而对自己的自立产生了怀疑。但,陶行知有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写作如打仗,倘若囿于AI,有的字句就会如临时拉来的壮丁,博人眼球,凑数而已,于风吹草动之际,难免溃不成兵。故,勿狂欢,勿焦虑。真正的写作,始于自立。于无声处默默耕耘的许多东西,即便不能立竿见影,也定会在心里生根发芽,终有一日开花结果。
 
  那么,何以开花结果呢?无非“创造”二字。写作上的创造,是修习“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温度和灵气。杜甫吟哦“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咏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作品因人格上的温度而穿越时空,历经千秋万代亦消不尽。陶渊明以朴质平淡的自然风格,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李白以清新真率的自然风格,咏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佳句;苏轼以高风绝尘又豪健清雄的自然风格,道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警句……他们的作品因风格上的灵气而沉淀千年,唤醒着无数读者的文化情感。古代名家如此,现今凡人亦然。盖因陶行知有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写作者,时时处处下意识创造,即便不能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事业,也能拥有一种从无到有的开创、人无我有的神思。真正的写作,陷于创造。真诚而独到的文章,字字都是精兵强将,以一当百,集结起来必然瞬间技术爆炸。哪怕是也许不够独到但绝对真诚的文字,亦有“沙场秋点兵”的力量。
 
  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若要为创造续航,还须以坚韧为后盾。写作上的坚韧,是成为为“一群人”写作的“一个人”,在“一个人”的续航中让“一群人”共情。身处AI时代的浪潮,写作者更要有所为。即使未必会受到喜爱,也要怀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砥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意志,“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一抹坚韧的光辉。文学领域中,余华的《活着》在以个人命运的转折影射中国近代史的创伤这条路上坚韧向前,因其摒弃先锋技巧,注重细节描写,而深具从个人命运到人类共通经验的内核;影视领域中,《哪吒2》在超越一众好菜坞大片、书写新传奇这条路上坚韧向前,因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而激荡起国民的热血与热泪。陶行知如是说:“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才为难能可贵。”真正的写作,忠于坚韧。写作者要成为的是为“一群人”写作的“一个人”,在“一个人”的坚韧中与“一群人”同享华夏大地的阵阵春风、缕缕清香。
 
  始于自立,陷于创造,忠于坚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热爱写作的人,总会站在所处时代的前端,以自立之心“别裁伪体亲风雅”,亦以创造之心“凌云健笔意纵横”,更以坚韧之心“无赖诗魔昏晓侵”!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