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拥有海瑞

发布于:2007-05-12 22:0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散宜生

最近播出的《大明王朝》作为2007年隆重推出的历史剧,对嘉靖和海瑞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剧中,嘉靖算得上是位明君,因为他在不显山不露水的背景下,循序渐进地解决了严嵩的朋党;虽然沉醉于修仙问道,对国事却了如指掌,运筹帷幄。而海瑞,这个最不会做官的底层官吏,在那种封建社会的体制下,则体现出了罕有的逆潮流而动的胆识和气魄。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今海南琼山人。生于1514年,卒于1587,历任南平教谕、淳安知县、兴国知县、户部云南司主事,因一本《天下第一言事疏》犯颜直谏,终于得罪了天子,好在并不昏聩的嘉靖帝仅将他入狱待罪,直至晏驾后,海瑞被明穆宗任命为应天巡抚,后于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内因刚直不阿和廉洁自恃被百姓誉为海青天南包公,次年病逝时,这位耿直的回族汉子受到了南京城中万人空巷、夹道送殡的礼遇。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关于海瑞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如《海公案》、《大红袍》等,也有评书本和唱本的记录。总之,海瑞这个人物已经深入民心,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同和敬仰。

一名封建社会的底层干部,何以能够拥有这样的群众基础?

从海瑞的故事中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对待所辖百姓,以嫉恶如仇的态度惩治贪腐,以小小的七品官位敢于同当时位高权重的内阁首辅做斗争,继而用最直接的语言向主宰国家机器的政府首脑直抒胸臆。有人形容这是一种病态,其实正是由于当时那种病态的体制,才能够勾勒出海瑞那棱角分明的美感。

看完了这部历史剧,自然会有观后感,与朋友的讨论中却依然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友云:不识时务,沽名钓誉,死不足惜。

友又云:海公耿直如此,身后无子嗣,无暖饱之衣食,多年以后又遭刨坟掘墓,未获善果,足见其态度不可取。

得感谢黄志忠塑造出来的海瑞形象,与几年前杨立新饰演的海瑞相比,《大明王朝》中的海瑞血肉更加明晰,更加人性化。但无论是谁来演海瑞,重点突出的始终是海瑞的铮铮铁骨,和他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感情。毕竟,老百姓评价一个官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

从两位朋友对海瑞的评价来看,海瑞不应该属于大明朝的封建体制,甚至不应该属于任何历史时期的官员体制,犯上是直接影响每一名官吏前程的最根本原因。为了百姓的利益甘愿去冒犯上风险的官吏,从古至今少之又少。两位朋友不是官员,但是他们的观点却能够代表占有相当比率的官员的思想,没有多少官员能够真正做到拿百姓的利益和别在裤腰带上的乌纱帽做一下权衡的,因为此一搏的结局通常不会太好,海瑞抑郁而终,汉卿将军半世囹圄,杨虎城则空怀壮志走上了不归之路。

善于总结的老百姓们会说“官字两张口”,一张口对上——上达天听,一张对下——应付子民。对上者,为了前程言不由衷;对下者,为了口碑词不达意。这就是千百年来,“官”字所代表的一个群体主要的思想路线。而终于有一天,在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来自广东省的人大代表勇敢地提出了对“父母官”一词的质疑,何为官?孰为父母?

四百多年前,海瑞已经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所以,我们庆幸拥有海瑞。

所以,我们遗憾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海瑞。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