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绝望与完美——读《幻夜》有感

发布于:2014-09-04 15:0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云桢

  绝望与完美,这两个词,被我用在了此处,是极具针对性的。

  小说一开始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但是没有让读者完全处于上帝视角。换而言之,在开始的阅读中,面对那些复杂却对于后面的情节发展极为必要的铺陈时,我根本不知道小说在说些什么。不过我还是耐心地看下去了,尽量地以我的理解去理清作者抛给我们的线索。所以单就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强大的逻辑组织能力。正如我看过的许多小说一样,东野先生并非将一个人的生活至始至终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他将不同的人物的故事穿插在一个时间平面,先给你一种迷乱的感觉,为以后人物的交集做铺陈。也许你会因为迫切想知道谁是主角而焦急,但是小说对你的强大吸引力让你心甘情愿地静下心来阅读,绝无强迫。

  水源雅也和新海美冬——这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人物——因一场地震而相互牵绊。他们是名义上的地下情人,实际上的性伴侣。他们也存在着利用关系。正如“利益是永远的朋友”一样,他们在某种层面上,是因为利益而相互牵绊。美冬利用雅也除去了一个个不利于她的人,从而达到了生存的目的,而且是高水平的生存。雅也同样利用美冬去生存,然而却是最底层的,那是一个人活下去的信念。雅也不想让父亲的保险费就这么轻而易举地作为还债的资金而不是作为补贴家用,于是趁机在地震中杀死舅舅。然而他的行为却被美冬看见了。为了仍然拥有自由不被抓走——可惜,他的自由在某种程度还是丧失了——他答应为美冬做任何事——也许只是美冬曾许诺永远不离开他。

  然而美冬却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承诺者,她给的承诺相对于雅也实在太轻了。尽管他们是性伴侣,给予对方生理上的需求;尽管他们也算得上是事业上的伙伴,虽然一明一暗;尽管他们的交集是生存所迫……但是,自始至终,雅也从来只是美冬的棋子。雅也不知道美冬的全盘计划,一开始,我们也不会知道。雅也默默为美冬做事,甚至违背自己的良知——刚开始不习惯,但是后来他麻痹了,他做到了。他就像是一颗多用棋子,扮演了众多的角色。然而也许正因为是棋子,注定是棋子的命运。

  那个警探最后查到了美冬的犯罪同伙是雅也,但是没能继续下去。那时的雅也对美冬的情感已经出现了恨的苗头,甚至拿枪决定找美冬质问。但最终雅也对美冬的爱(畸形的)“战胜”了“恨”,他拿着枪对着来救他的警探。结局是隐晦的,却是明朗的——他将笔锋转向了美冬——那个已经拥有了一切的美冬。在那个被灯光充斥着的迷人的夜晚,美冬露出了一抹微笑。作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遗憾,未能满足一般读者的惩恶扬善的心理。美冬的结局是残留在某种高潮处,再没有可能有像泡沫经济般跌落的弧线,小说结束了。美冬获得了她想要的一切,而且自警探和雅也的“意外”死亡,没有人了解她了。作者在结尾处处理得极为高明,他以“无”写出了“有”。当你读完整本书,无论你曾经如何唏嘘,结局是什么都不重要了。

  “以笔为刃,直刺人性最深处的无边之恶,将人为活下去而不择手段的绝望,书写地血流成河……”《幻夜》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也是我看过的三本他的书里最让我震撼的一本。许多媒体人都推荐读者看完《白夜行》后再看《幻夜》,而我直接从《幻夜》入手的行动恐怕令《白夜行》逊色了。不过这种“绝望”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我看到的更多是新海美冬怎样布下天网的过程。她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布置的,总之一切都精良、完美。几乎所有接触过她的人,所有相要了解她的人都会神秘地失踪或厄运连连。她就像是上帝,操控着一切。而水源雅也则是她背后的伙伴。兴许正因为雅也不了解美冬,所以才没有遭遇什么厄运——然而,我却无法否认,遇上美冬,是雅也自地震后的另一个噩梦。

  到现在的分析为止,我一切的情感都倾向于弱者,而对于在本书中一直处于强势的女子——美冬,我的态度是更为复杂。首先,若从小说欣赏角度,她是反派角色。作为一个有正常心理的读者,我自然讨厌她。然而她那种为了生存(其实远超生存了),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其实是如此完美,完美得不可挑剔。她的行为已经接近艺术,达到了美学的高度。我竟发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厌恶她的。正是美冬的精心安排,或者说,是东野,才让这篇长篇拥有了非凡的魅力。无论是情节、细节还是文笔,均堪称完美。在她的强势背后,其实是作为一个女人的无奈。她从一无所有,利用地震的契机,通过欺骗等一系列看似不鲜亮的手段,成就了她自己,获得了财富、地位、荣誉。如果不以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新海美冬是个奇迹。只可惜,她是某种程度上的社会畸形产物。难怪“直刺人性最深处的无边之恶”。

  我向来泛读,少有阅读同一作家的好几部作品的时候。而余华和东野圭吾恰在其列。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恐怕不太多。但是他们的作品同有揭露人性阴暗面之处。我喜欢观看人性中最不堪的一面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恶趣味,也不是我讨厌人性之美。只是我觉得,在赞颂人性之善泛滥的社会里,偶尔来一次人性之恶的尝试,也不错。至少,我们会很清醒地意识到恶意存在着,善意也不那么孤独。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