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摇篮曲

发布于:2008-08-01 12:3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王秉钧

最近,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则迟到的惊人喜讯:王颖在2007CCTV民族器乐大赛中,以100.04的“爆红”分数,夺得拉弦组冠军,被人们赞誉为“具有偶像光辉的新一代二胡演奏家”。这不就是我在2001年春天采访过的那个王颖吗?当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于是,后来就有了这篇记录王颖小时候学琴经历的散文——  

摇 篮 曲  

   

这篇文章首先是为年轻的父母们写的,其次是为可爱的孩子们写的。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伯乐。我的这一发现是由我认识的一个女孩而引起的,这个女孩叫王颖。  

刚才,我在网上查了王颖的有关资料,现将其中一段复制、粘贴如下:  

   

王颖五岁半开始学习二胡,师事张韶教授,199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获天华杯全国二胡比赛少年组一等奖, 1999年,获天华杯全国二胡比赛青年组一等奖,连续三次获龙音杯二胡比赛优秀表演奖,200312月,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专业组金奖200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兼修作曲专业),师从著名二胡副教授严洁敏。王颖曾与韩国中央大学民族乐团、香港爱乐民乐团、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金帆民乐团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担任二胡独奏曾赴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好评  

   

我认识王颖时,王颖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大一学生。那是2001年春天,我出差到河北定州,一个偶然的机会,和王颖一家人邂逅相逢。王颖的爸爸叫王泽立,原来是个司机,烧得一手好菜;妈妈叫孙丽君,原来是幼儿教师,小提琴拉得很好。我见到的时候,他们夫妻俩在定州西关办了个“雏鹰幼儿园”。一家人都住在幼儿园里。  

那天是星期天,幼儿园的孩子都回家了,王颖也从北京回家看望父母。一家人都没什么事,也就有充裕的时间接待我这个“外地客人”了。他们先让我看了王颖小时候演奏二胡的录像。  

从录像上看,这孩子大约六七岁光景,长得非常可爱,演奏时,神情沉着而专注,动作大气而充满灵性。随着她那手指在琴弦上的跳动和琴弓的推拉,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了丰富而动听的音符。小王颖的表演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仿佛置身于她当年的演奏现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收弓”时的一个动作,特别逗,也特别漂亮。  

她的爸爸一边陪我看录像,一边给我“讲解”。他指着录像上王颖脚下一块方方的东西对我说,当时演出,她年龄太小,坐在椅子上,脚着不了地,就临时找了两块砖头用红纸包了垫在脚下。一个多有意思的小小细节,对别人来说也许早被忽略了,但在父母的心中却一直珍藏着,甚至常常引起自豪和回忆。  

王颖的父母给我介绍了王颖小时候学琴的情况,我听了很受感动。我觉得那是一个发现人才和培育人才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才者艰难跋涉的过程。  

听王颖的母亲说,当初,她在幼儿园里做音乐教师,王颖整天跟她在一起,那时王颖不叫她“妈妈”,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叫她“老师”。不知是基因遗传,还是环境影响?王颖自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她的身体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摆动起来。这一习惯是她的母亲第一个发现的,她心里虽然觉得好笑,但她没有笑话她,而是给她掌声。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呀!如果没有这个发现,也许就不会有今天乃至日后的王颖了。  

她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她的丈夫,夫妻俩再三酝酿,决定让这个对音乐很敏感的孩子学习二胡。在王颖5岁半的时候,他们从亲戚家里找来了一把旧二胡,让她学起来。学琴总得有老师呀,他们给王颖请的第一个老师是当地梆剧团一个拉板 胡的 老师。那可是当地最高 水平的 老师了。但他只教了7个半月,就说,这孩子是个好苗子,不要在我的手里给耽误了,你们给她另请老师吧。可惜我当时没有记下这位老师的名字,也许,他在师艺上不是很高,但在师德上无疑是令人景仰的。他没有做误人子弟的事情,他把他的弟子及时地“推”了出去。真该感 谢这位 老师,在他的提醒下,王颖的父母走上了为王颖“拜高师”的道路。他们把目光瞄上了北京,可作为定州市一个普通人家,怎能够得上京城的关系呢?后来,他们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位在北京文艺界工作的定州同乡高亮,他和北京音乐界颇有往来。最后选择了张韶先生。王颖这次拜师真是拜对门了。张韶是何等人物?我这里也有一个网上资料:  

   

张韶,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1946年入南京国立音专,195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天华直传弟子储师竹先生。现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中国音协乐器演奏(业余)考级二胡专家评委会主任。  

   

    这可是当今中国二胡演奏方面的顶级人物,如果孩子能拜到他的门下为徒那真是太幸运了。  

王颖母亲对我说,1988年刚过春节,正月初十那天,她们由同乡高亮领着,来到了北京史家胡同20号人艺家属大院张韶家里。张韶让王颖拉一曲《赛马》,他听了以后说:“拉得确实不错,如果跟我学,将来肯定可以进中央音乐学院。”王颖一家人为王颖所定的目标就是进中央音乐学院。听了张韶这话,王颖母亲高兴地说:“我们就是冲着你来的,就拜您为师吧!”当张韶问清他们的情况以后,又为难地摇了摇头说:“你们家离北京太远了,孩子又小,不方便呀!”王颖母亲说:“不要紧,我们可以在北京租房子住下来。”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张韶收下了这个年仅7岁的女弟子。其实,她们并没有在北京租房子,这并不仅仅是经济负担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孩子才读小学2年级,文化课不能耽误。定州到北京200多公里,乘火车要3个多小时。从此,王颖跟着妈妈开始了每周一趟北京的长途跋涉。老师的辅导课一般安排在星期天,每次一个小时左右。为了两头兼顾,她们都是星期六下午放学以后乘晚班火车赶到北京住下来,第二天上午参加老师的辅导课,下午再乘火车回到定州,不然就赶不上星期一上学了。有一次赶到北京时,火车晚点了,事先说好 和 老师在崇文门地铁口见面的时间错过了,公共汽车也停开了。当她们母女俩步行10多里路摸到 张韶 老师家里时,已是凌晨3点多钟了。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在张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王颖的琴技提高很快。1988年,在全国第二届少儿民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这是王颖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这更加坚定了王颖父母把王颖培养成为音乐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1990年秋天,张韶经常被邀请到海淀区万泉庄小学去讲课。张韶在台上讲,王颖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边上给学生做二胡演奏示范。有一天,万泉庄小学的领导对王颖母亲说,这孩子放在农村太可惜了,就到我们学校来读书吧。万泉庄小学的领导为了留住这位难得的好学生,他们提供的条件是相当优惠的。除了给她们母女俩免费提供住房、免费享受早餐外,还答应把王颖母亲安排在学校做保洁工,每月工资120元。这样,王颖母亲便辞去了幼儿教师工作,带着王颖在万泉庄小学住了下来,母女俩从此结束了每周一趟北京的“学琴之路”。  

王颖本来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万泉庄小学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使她变得更加优秀。不久,她的学习成绩就在全海淀区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王颖母亲说,他们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不管学什么艺术门类,都必须以学好文化课为前提,否则,就是糟蹋了孩子。所以,他们经常提醒孩子,不能因学琴而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在这一点上,王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她每次放学回家,首先是做作业,然后才是练琴,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问及练琴的体会,王颖只回答我两个字:“苦呗!”接着,她母亲对我说,那苦是没法形容的,开始时手指上磨出了大大小小的血泡,后来血泡磨破了,直到磨成了茧。多少年来,每天早晨6点,左邻右舍的人都能准时听到她的琴声。有一次,张韶到万泉庄小学去,在早晨6点钟听到王颖的琴声,以为这是偶然情况;第二次去,又在同一时间听到她的琴声,以为这可能仍然是一次巧合;直到王颖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以后,他才确信王颖每天都是这样坚持练琴的。  

转眼到了19914月,万泉庄小学校园里已是一片新绿。当初,谁也不会怀疑这里的优惠条件会留不住王颖和她母亲的心,就连万泉庄小学的领导也没有怀疑过。可王颖那颗小小的心早就“飞”了,飞向了她向往已久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那一直是她的一个梦。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又开始了。4月下旬的一天,王颖在她母亲的带领下,悄悄地报了名。她们的这一行动在万泉庄小学是绝对“保密”的,一方面,她们怕学校领导知道了不让走,另一方面,她们的心里也很矛盾,学校对她们太好了,怎么好意思对人家说呢?报名的当天晚上,她们也是悄悄地离开万泉庄小学的。走出学校大门以后,母女俩有一段对话,特别感人——“从现在起,这个学校的门对我们关上了。”“嗯。”“万泉庄小学的条件好不好?”“好!”“学校的老师对你好不好?”“好!”“学校的同学对你好不好?”“好!”这时,母亲叹了口气:“再好的条件,都不属于我们了,被我们放弃了,你如果考不上,就只有回定州农村一条路,北京已不是我们呆的地方了。”听了母亲的话,女儿十分自信地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能考上!”女儿虽然这么说,可母亲的心里,仍然忐忑不安。这毕竟是一次破釜沉舟的选择啊!  

 55 初试,王颖父亲从定州赶来了,结果很顺利地通过了。 59日 复试,她父亲头一天晚上就赶到了北京。一家人住在旅馆里,第二天早晨4点钟一家人就起床了,王颖拉二胡综合练习曲,父母亲在边上看着,一直拉到7点钟都没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王颖父亲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对我说:“当时,我急了,上午就要进行复试了,这哪成呢?干脆先吃饭再说。我出去买早饭了,回来时,房间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怎么回事?我一看,王颖的脸上留下了红红的手印,我这才知道王颖被她母亲打了。我放下饭,一家人闷声不响。后来,还是王颖先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吃饭吧,我准能考上,我的临场发挥一直是很好的,请相信我。’别看她小小的年纪,说出话来像个大人,紧张的气氛这才缓和下来。”  

后来正式考试的情况,正像王颖预想的那样,不仅没错一个音符,包括节奏、音色、乐感都把握得很好;接下来的体检、面试也都是一路春风,顺利通过。王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全国仅招两名二胡专业,王颖是其中之一。在这之前,王颖的爸爸曾想过:“我的女儿如果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我会高兴得绕着紫禁城蹦三圈。”可真正到他女儿考上的时候,他,包括他们全家人的心情都异常平静,没有意外的惊喜,也没有惊喜后的矜夸和炫耀,他们总觉得一家人为此付出的太多了,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回报。  

王颖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时,才小学四年级,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王颖母亲再也没有“保洁工”那样的“美差”了。她带着王颖,以每月70元的租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简易房住下来。那时,王颖父亲凭着自己的烹调手艺在老家定州开了一个小饭馆,用赚下的钱供她们母女在北京的生活之需。  

后来,王颖读完“附小”,又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直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这期间,在王颖的身上还发生过什么故事,已无需多说,我在前面所引的网上公布的资料已很能说明问题了。不过,在王颖读“附中”时,有一件事不容忽略。那就是在1997年,王颖的父母花七八万块钱在北京音乐厅为王颖成功举办了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王颖也因此而成为在该场地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的最年轻的演奏者。对于这件事,我曾问过王颖爸爸当时的想法。他给我的回答是:“确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是到拉出去‘亮相’的时候了。”他的比喻很形象。我说:“对你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七八万块钱不是一个小数字,你负担得起吗?”他说:“我拿出了我开10年饭馆的全部积蓄,不够,还借了一部份外债,但我觉得这样做,值!”听了这些,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土生土长的年轻父亲的眼光和奉献精神。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二胡上的两根弦,一根是子弦,一根是母弦,还有一个琴弓,正是这三者的协调配合,才演奏出了美妙动听的音符。如果把王颖和她母亲比作子弦和母弦的话,那么王颖的父亲就是那个弯弯的琴弓。王颖从二胡上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种“合奏”,都是来自多方的力量的凝聚。  

从王颖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我悟出一个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伯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超常之处,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及早发现,并加以积极地引导和培养,使他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这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最后,我想对年轻的父母们说一句:请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做孩子的第一个伯乐吧!我还想对可爱的孩子们说一句:要坚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差的是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