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不忘那些年的正月初二

发布于:2015-02-17 15:1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孙英姿
  听着窗外孩子们一起嬉戏打闹、放鞭炮的声音,和着空气中那浓重的油炸香味,2015年新年的脚步已近在咫尺了。
 
  儿时的我们最盼望过新年了,能穿新衣、放鞭炮、赏花灯,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嘴馋的我们兄妹几个能吃到好东西。
 
  按照农村的一贯风俗,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我们看望外公、外婆的日子。每年的年初二,我们早早起床,吃罢早饭,收拾停当,准备出发。外公家在青阳镇刘家村,也算是山区的一个小村了。对于在广袤平原长大的我们对山可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神往。骑车行驶在路上,远远望着那蜿蜒连绵的长白山脉,更对那弯曲盘旋的九节青龙山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大山是怎样形成的?山路弯弯、小桥流水、清新淡雅的生活更是深深吸引着我们。
 
  怀揣着一连串的好奇,不知不觉中,外公家到了。提到外公,我可要详细介绍一番。外祖父字子实,生于1912年,卒于1991年,享年80岁,生有一男四女,(我的母亲是女孩子中的老三)。他幼读私塾,12岁入邹平县第一高小学堂读书,16岁考入潍县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他是青阳最早接受高等教育者之一,也是我的外祖父家整个家族最寄希望之人。因而全家竭尽全力予以支持。外祖父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时值“七、七”事变蒋介石推选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对日采取不抵抗主义,因而激起爱国学生的义愤,爆发了举世闻名的“一二、九”运动。外祖父积极参见了与镇压学生运动的国民党警察的斗争。毕业后,因时局动荡,学非所用,被分配到山东海阳县训练养成所任教官。不久由于抗战形式恶化,海阳县城沦陷,机关工作人员纷纷逃散,外祖父只好扮作学徒与同乡的一个小炉匠逃回家乡。1938年,八路军三支队在青阳耿家建立抗日小学。他受聘任教,从此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夙愿得偿,他先后在西阿陀小学任教,章丘索庄完小任校长。此时他结识了一位叫王德明的老师,此人后调邹平县教育科工作,经他介绍,外祖父1948年2月到县教育科工作。1949年县里组织南下工作团,外祖父报名参加,随大军南下,这是外祖父一生感到光荣和自豪的一件事。后又调回北方,先后在渤海行署,高青县民政科、卫生科,邹平县药材公司等单位工作,直到1975退休。工作岗位虽变动,但他对党和国家人民的赤城之心不变。无论走到那里,外祖父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教期间他教学严谨,方法灵活。因而他培养的学生多有建树。他热爱学生,常资助困难学生,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直到晚年,仍与许多学生保持联系。
 
  在儿时的记忆中,外公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孩子们的学习特别的关心,或许是子随父好,我的舅舅也是个正直有才之人。能写一手好字,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每每我们聚在一起,不免舅舅都会拿出那把心爱的二胡弹奏上一曲。外公也总在听吧完曲子后,一番长叹,娓娓道来他那写真的经历故事。我们都会听得入了迷,仿佛真正置身于那个年代。往往外公一边说一边从墙上摘下他当年的照片,并一一给我们讲解每一个时段的切身经历。外公年轻时候真是英俊潇洒,特别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留下的那一张黑白照片,白净的脸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三七分的分头发式透漏着一股浓浓的知识分子气息。老人讲话的声音抑扬顿挫,洪亮有序,在旁守听的我们都身临其境。但从那一段段故事中折射出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外公已经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四年了,但当年老人的音容笑貌依旧记留于心间,我的母亲在才气和言语间最相随了外公,为了我们三人能成才,在最困苦的那个年代,一次次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无形的影响,才使得我们有了今天的担当,才令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勇于进取。
 
  延续了旧习,每年的正月初二,我都会去外公家的旧宅看看,重新回味起当年那令人着迷的故事。到如今我已经在青阳这片土地上工作十八年了,这些年来,与大山同在,与孩子们同在,每每忆起外公当年的故事,内心都会充满无限感慨,也更体味到了那浓重敦厚的大山带给我的真正情感。
责任编辑:袁海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