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微信功效和个人信用资源的运用与保鲜

发布于:2015-06-15 21:3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闻明刚
  微信圈时常出现宝宝选秀或晋职拉票的信息,我也有几个朋友家小孩参加了类似活动。朋友要求转发,乐见孩子讨喜和顾于情面也就允了。开始效果还不错,但转得频繁,连点赞的也少了。微信有个“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功能,就是如你频繁发些别人不喜欢的内容,很有可能就被别人屏蔽了。为顾及你的自尊,当然对方不会告诉你。不被人喜欢的,还有一些商业广告,以及小三被当街扒衣、蛤蟆长了三条腿、今天是XX日不转死全家等庸俗、缺乏正能量的一些信息。
 
  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当积聚到一定体量,商业广告借势其巨大影响力是必然也可理解的。但微信广告跟其他媒体的分类广告有所区别。其他媒体的分类广告客户可据其所需,选择看或不看,而微信朋友圈通道单一,信息阅读具有强制性,受众必须花费时间逐一查看(起码需浏览标题)才能获取所需信息。商业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其实人们不是刻意要回避广告,而是太过频繁,容易信息疲劳。庸俗信息也是如此,即便是人咬狗信息,咬的次数多了也难有新鲜感。
 
  还有一些靓照狂晒族,无时不在展示个人秀,就差如厕不用美颜相机了。这个“美”也许是个别人需要的,但经常在众人面前搔首弄姿,则难取其趣了(这么一说,难免会得罪一些女孩子,但我举手保证有那么一两位恰恰又是本人乐于接受的)。
 
  在微信圈发些类似信息还能勉强忍受(大不了屏蔽对方),如采取点对点或在群里频繁发送,则难免让人不堪和无措。因是朋友不便拉黑,但承受骚扰的折磨无疑是痛苦的。如何在朋友圈发送信息,其实这涉及到微信的功能认知和个人信用问题。功能认知属于规则常识问题,可通过逐步体验解决。信用运用属于个人素养问题,信用是个人形象的立足之本,如运用不当或过度使用极有可能造成信用资源枯竭和个人无形资产受损。信用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而有些人为达个人目的却会选择冒险——尽管不排除这种目的有时是善意和游戏的。譬如,大家熟知“狼来了”的故事,就是频繁透支信用资源最终造成了恶果。再譬如你找某人办事,如大事小事都去麻烦别人,对方一定会厌烦的。待哪一天再有重要事情需要帮忙的,恐效果会大打折扣。
 
  微信是腾讯公司继QQ之后的一个重要社交媒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情感互动平台,它更像检视个人素养的一面镜子,每个信息的发送,或多或少都表达着发送者的个人意愿和目的所指。如你还在意个人信用资源的使用和维护,当你决定发送某一条信息时,请务必谨慎评估该条信息即将产生的后果和受众反应。唯如此,或许你的信用资源才能得以保鲜和增值。
 
  微信发展之迅猛出乎马化腾们的预料。尽管如此,该公司对这款软件的运用依然是十分谨慎,不敢轻易尝试过多商业开发(微信如在每篇文章页面强制植入广告是轻而易举的事)。建立和维护信用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互联网产品。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软件之所砸下数十亿红包相互血拼,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讨好消费者,建立信用关系。作为个人行为同样如此,否则等到知道自己被有限的朋友圈一概屏蔽,你的自尊会很受伤。当然,作为新媒体研究者,我绝不会屏蔽任何人,但我会对个别任性的朋友私下提醒:劳你送我一副老花镜,信息量大,我的眼睛实在吃不消。
 
  如本文在微信圈发表,我应该会有所犹豫,因为我担心文章没有价值污染他人视线而透支个人信用。当然,如有哪位朋友家宝宝选秀需要拉票的,我还会继续在朋友圈转发,因为我真的也喜欢你们可爱的宝宝,哪怕再透支一点自己的信用资源也在所不惜——但仅限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