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进一步做好新闻开放工作

发布于:2018-03-15 08:3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祝渊陵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是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建立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交通、通讯落后,经济亦很落后,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解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部门衔接工作机制不稳定、政府信息公开深度不够、信息公开的便民性不高等四个方面。

  针对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切实加强机制建设,整合资源,把政务信息、电子政务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2.细化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深度、时效做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

  3、建设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便民性。

  4.政府信息公开要有问责机制、加强执行监督。

  二、扩大新闻档案开放广度

  档案开放问题是一个令档案人爱恨交织、喜忧参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80年代“档案开放”方针的提出到2004年我国万卷外交档案的开放,每一次开放工作的重大突...新闻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给新闻档案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任务。本文从新闻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发利用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提出对策及措施。

  通过解读几则关于国内外档案开放的网络旧新闻,阐发了对当前档案开放工作对策的几点新思考,在依据现有档案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的六点建议:一是拓展思路,重新定义档案开放类别和范围;二是适应发展,推行开放档案审查和利用新手段;三是端口前移,在文件生成时就确定档案开放属性;四是制定规范,划定涉及隐私档案开放期限;五是确定范围,依据目录落实提前开放内容;六是依法有据,编制限制开放利用意见汇集。在网上搜索有关国内外档案开放工作的信息,读到几则旧新闻,引发了对当前档案开放工作对策的几点新的认识与思考。

  新闻一:《美军百万份军人档案开放,见证众多名人行伍生涯》。

  美国国家档案馆2005年6月11日宣布,首次开放120万份军队人事档案。在这些人事档案中,包括美国流行歌星“猫王”、主演《乱世佳人》男影星克拉克·盖博以及7位美国前总统等一长串美国现代社会名流的名字。他们当年的行伍生涯记录将首次与世人见面。

  本则新闻揭示如下信息:

  其一,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机构出于公共利益和学术研究的考虑,将150名曾在军队中服役的杰出人物(其中有7位总统、著名作家、职业运动员和军事将领等现代社会名流)的人事档案内容主动向社会公开;

  其二,根据美国的有关规定,文件至少应有62年历史,当事人去世10年后档案开放、向社会公布部分文件。除特殊情况外,它们只对退伍军人或其家属开放,并不是所有的文件都对公众开放。

  新闻二:《中国外交部第三批解密档案面世》。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解密档案第三次对外开放。自从2004年1月外交部第一次解密外交档案以来,档案的解密和开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以前从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国家外交历史的真实细节和片段,向人们揭开了她们神秘的面纱。

  本则新闻揭示如下信息:

  其一,外交部档案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开放档案比例分别为30%、60%和70%。从第二次开始,在技术手段上进行突破,档案中不能公开的部分以涂黑的方式加以屏蔽,避免了重要档案因一两段内容而不能公开。第三批比第一批档案开放比例提高了40%;

  其二,具体的解密工作中绝大部分是灵活的空间,这就依靠解密人员的政策把握水平。外交档案解密开放工作由业务和政策都相当熟悉、经验非常丰富,从事了几十年外交工作的高级外交官担任。每次解密前,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培训。

  新闻三:《美国冷战史学者:中国档案开放程度比日本高》。

  据凤凰资讯网2008年11月12日报道,外交部正式宣布: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档案,经解密后正式对外开放。

  本则新闻揭示如下信息:外交部开放的档案均以浏览数字化电子图像方式供公众阅览。档案扫描成电子格式后,通过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把相关的字段抹黑,再锁定图层,生成的新画面不能被拆分开、破解,遮盖法不会有泄密风险。

  三、提高新闻工作理论开放湿度

  我们的新闻开放工作,从细节上讲,还相当拘禁,在某些大的方面,甚至还有点愚鲁,这对党的事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阻碍,这对人民的生活来说,更是一种极大的不爽,这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来说,也是很大的错误!改革开放的第一大成果,就是中国舆论的自由度提高了,人们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桎锢中走出来,学会用自己的观点、用民主的意识、用自由的理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很长一段时间,党的新闻工作战线上有许许多多的路障、防线、堡垒,以及别墅洋房,许多新闻工作者是不能涉足或者不敢涉足,或者敢涉足,又被审黑掉了!这些局面必须马上得到改变!

  党的新闻工作开放到什么程度为最佳状态呢?我说,开放的越大越佳,开放的越深越佳,开放的越阔越佳!党的新闻工作开放有没有什么指导方针或者舆论导向呢?我说有!党的新闻工作开放方针就是公平、民主、自由以及高尚!党的新闻工作开放的舆论导向就是和平、发展、合作、成功!

  首先,我们必须开放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系统,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很多新闻工作者生活在21世纪,可思想意识却在20世纪70年代或者80年代,好一点在90年代!而在21世纪的数量不是很多,这是很不够的,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的教育有关系,许多教材相当老化,理论十分陈旧,没有与马列、毛主义彻底脱钩!这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已经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现实影响,对于当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摩擦,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资本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依我看,从马克思以后,更加优秀的社会理论家多如牛毛,更加妙不可言的政治思想多如繁星,我们大可不必在马列一棵树上吊死!这些理论家社会主义者众也!这些政治思想共产主义者海也!岂能止于马恩列斯毛?岂能止于科学、民主、共和、专政?

  其次,我们必须开放党的新闻工作的工具,让媒体真正成为人民之手,社会之眼,历史之窗,未来之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之手能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也能摧毁一个旧时代,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放新大胆地、脚踏实地地把党的媒体交给人民,让人民畅所欲言,唱所笙歌,尝所欢声,偿所爱情!这些言歌声情,就是党的新闻工作正确错误的试金石、PH试纸、血糖仪!我们应该把党的新闻工作放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不能留下一个死角或者盲区!党的新闻工作不是警察,胜是警察!党的新闻工作不是教师,胜是教师!党的新闻工作不是医生,胜是医生!我们应该把党的新闻工作交给历史来检阅!历史虽然经常惊人的相似,但是是绝对不会重覆的!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考虑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编排高尚极品的新闻节目回馈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应该把握住祖国政治经济的航船,这只船过去曾经是一只木舟,曾经是一艘远洋巨轮,而现在已经是一座航空母舰,不要忽识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风雨雷电冰川狼嚎,也不要迷失于西方的糖衣东方的太极!在开放之中保持我们的政治特色,在自由之后放行我们的经济腾飞!

  四、保持新闻发布政策开放硬度

  新闻发布工作是促进党务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及时有效引导舆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规范新闻发布管理规范重大新闻发布活动。

  市级各部门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新闻,一律使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这一平台,不得自行发布。各县区也可以借助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平台举办新闻发布会。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应提前向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提出申请,填写审批表,逐级报批,并将新闻发布会的方案及相关材料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审批备案。特殊情况需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布单位应及时向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报告,事后再补办相关手续。

  加强日常新闻发布管理。

  市级各部门通过各种政务公开形式和载体自行组织的新闻发布活动,要提前将发布的内容、发布人、发布时间及地点、发布范围分别报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备案。要严格新闻发布纪律,未经批准和授权,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发布有关政务党务信息。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由市、县宣传部门统筹协调的新闻应急领导小组指导研究新闻发布口径,必要时通过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及时准确发布信息。

  抓好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根据中省新闻发布要求,各县区委、政府,市委各工作部门,市政府各单位、各直属机构均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开展新闻发布工作。新闻发言人应熟悉本地区、本部门(单位)的全面情况,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一般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并明确相应的内部机构配合新闻发言人做好新闻发布工作。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的新闻发布工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新闻发布活动;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对新出台的重要决策、措施和活动进行宣布、解释和说明;三是对本单位取得的重大成绩、社会关注的行业热点问题进行说明及解释;四是及时向社会通报突发事件的情况,关注舆情;五是配合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做好新闻发布的有关工作。新闻发言人有调整的,应填写新闻发言人审批表送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要将各单位新闻发言人有关情况通过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布。

  三、加强宣传报道管理

  各级新闻发布主管部门要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的培训,积极探索新闻发布“随机问答”、网络或电视现场直播等新的形式,努力提升新闻发布工作的影响力。各布单位要努力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和水平,注重所发布内容的新闻性。要注重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新闻发布的内容,要统一口径、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应该向社会公布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

  市级各新闻单位和中省新闻媒体要积极安排记者参加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媒体根据新闻发布会内容发出的有关新闻,须在报道的开头写明“据××新闻发布会透露”或“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等。其他渠道获取的政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新闻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刊播。各级新闻发布主管机构要对媒体报道新闻发布会的情况进行跟踪,搜集相关报道,评估新闻发布会的效果,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要逐步建立考评机制,对媒体参加、报道新闻发布会的情况进行通报表彰。

  四、工作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统筹安排,抓好落实。

  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新闻发布基础档案,改善新闻发布条件,有条件的县区、单位可建立专门的新闻发布厅。要挑选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具备一定新闻发布能力的负责同志担任新闻发言人,积极组织开展新闻发布活动,特别是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部门要率先开展好新闻发布活动。各县区要认真贯彻中省市关于加强县级外宣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尽快设立县级外宣机构,组织实施好本县区党委、政府发言人制度建设,开展好新闻发布活动。

  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要制定好年度市新闻发布工作规划。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应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知晓的有关事项,归纳整理及时报送《年度新闻发布会计划表》,以便统筹安排新闻发布活动。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将联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加强对各部门、县区新闻发布工作的检查考核,并将情况及时予以通报。

  现就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树立钦州新形象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和政务信息透明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是积极贯彻国务院令第477号,主动向国内外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地介绍钦州,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钦州建设,向外展示钦州良好形象的要求。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的要求,从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政府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是:

  (一)介绍政府有关工作,包括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重要法规规章、重大方针政策,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及进展;

  (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三)就公众关注的我市热点问题,阐明政府或相关部门的主张;

  (四)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介绍事件进展情况、政府举措和公众防范措施等;

  (五)针对社会上对政府工作所产生的误解、疑虑,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

  (六)发布其他需要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的政府信息。

  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一般由政府各部门提出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新闻发布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得违反事实,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三、切实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要根据市人民政府授权切实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加强对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制度。要区分情况,分类处理,讲究方法,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

  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授权,发布相关新闻信息,或就跨县区、跨部门的某些重大问题等发布新闻信息。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或新闻发言人应根据舆论引导工作的需要,积极主动地介绍本县区、本部门全局性工作或制定的重要规章和重大方针政策。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新闻办公室或新闻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政府(管委)的新闻发布工作和本级行政区内新闻发布的组织协调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地区、本部门的新闻发布制度,确定负责新闻发布的工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新闻发布工作。要就本地区、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主动开展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采访、提供新闻稿件等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本地区、本部门组织的重大新闻发布活动和新闻发布工作进展,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等)要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参照政府部门做法,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开展新闻发布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任务比较重或有条件的县区和部门要逐步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要明确一至二位相关负责人作为新闻发言人;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明确一位分管负责人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新闻发言人。为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可为新闻发言人配备联络员,组成新闻发言人工作班子,以便于开展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安排新闻发言人参加本县区、本部门与新闻发布内容有关的会议,并参与相关工作,使新闻发言人能够对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新亮点全面掌握,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新闻性和权威性。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针对媒体可能关注的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敏感事件,报道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制订防范的措施和应对的预案。新闻发言人对敏感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等)要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参照政府部门的做法设立新闻发言人。

  五、不断提高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将新闻发布工作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增强新闻发布的针对性、新闻性和有效性,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新闻发布工作。要根据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主动引导舆论的原则,认真策划和选择新闻发布的主题、内容、时机和形式。

  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收集、分析新闻媒体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相关报道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主动掌握社会舆情信息,了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提高新闻发布的针对性和引导舆论的有效性。

  建立重要信息核实机制。要及时核查社会舆情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信息,并确定对外口径,确保发布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核查情况及拟定口径工作。

  做好新闻发布,特别是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组织工作。除有特殊安排外,新闻发布会应向所有具有采访资格的中外新闻媒体记者开放。要以方便记者采访为前提,认真做好新闻发布活动的现场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新闻发布有多种形式,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公报、声明、谈话,答复记者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问询,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新闻信息等。要根据新闻发布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从实际效果出发,充分利用不同的形式,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等)可参照此意见制定相应的新闻发布工作办法。

  五、增大新闻工作法律开放丰度

  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应怎样提高素质和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政治敏锐。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闻工作者站在浪尖上,接触各式各样的人或事,容易受五彩世界的影响。为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上级文件精神,领会各级领导意图,看清当前形势,敏锐地洞察分析政局,找出反映本质的东西。同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瞬间即变的形势下,正确善待新生事物。我认为:凡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人和事,都应积极去写,大力弘扬,反之则不写。写新闻稿件应注意五性:注意政治性,要保持清醒头脑,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鲜明政治观点去观察、分析、研究和反映问题;抓新闻注重宏观性,站高望远,抓大顾小,见微知著,揭示事物本质;抓新闻注意政策性,要反映有创造性和突破性事物;抓新闻注意群众性,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呼声、要求;抓新闻注意倾向性,不要顾此失彼,颂你非他,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新闻工作者政治敏锐还表现在能否迅速判断某新闻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判断某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等。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保持与中央一致,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性和纯洁性,树立起强烈的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把握时代脉搏,胸怀全局,体察民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抓本质,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二、敬业爱业。

  新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冒险性的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排除打击报复等风险外,“付出的劳动代价比别人多,流的汗比别人多”,如没有爱岗敬业精神,一是会半途而废,—个人仅凭一时兴趣,干一、二年,写几篇文章过过瘾,兴趣一减,写劲锐减;二是不经深入采访,不付出劳动代价,只求应付了事,写的新闻稿必粗糙;三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钻研业务,不想抓精品、名牌,写出的稿件大多为应付式的劣作和平庸稿件;四是得过且过,成不了气候。新闻工作者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满怀热忱,一往情深,一片痴迷,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十二分干劲,积极地自觉地一心一意地忘我工作,抛开私心杂念,尽心尽力尽责搞好新闻事业,以多写稿为荣,以写好稿为荣,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中国名记者范长江,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挖掘新闻源,写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他曾只身深入险地,经风沙吹打“脸烂得连熟人也不相识了”,并且随时有可能送命的危险,终于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名著。被人们誉为“庄户人家的好记者”的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李锦,多年来在工作中总是争分夺秒,吃苦耐劳。他结婚前夕还下乡采访。婚后第二天,他就携爱人一起去作一次颇有意义的旅行——到商河县农村采访。这些新闻记者都有一股敬业爱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典范。每位新闻工作者要想有一番成就,必须要有范长江、李锦他们那样的爱岗敬业精神。

  三、不怕艰苦。

  “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勤奋、顽强的工作作风,有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和甘于寂寞精神。多少个晚上或节假日,许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聚在一起摸麻雀或打“扑克”的时候,新闻工作者也许正在东奔西跑或奋笔疾书写稿呢;就算在观看演出,或参加活动,别人轻松愉快,记者则在打腹稿,轻松不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勤跑,深入调查研究;勤动脑,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勤动手,多写稿,多练笔。

  四、廉洁奉公。

  改革大潮冲击着中国大地,新闻工作者接触社会层面广泛,易受社会不正之风和不良风气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同志的价值取向被扭曲,金钱至上,贪图享乐,唯利是图思想占了上风,这是搞新闻的大忌。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大,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等特点,这就为各行业特别是经济企业界看重,希望凭借新闻媒介推动,求得经济上效益。但新闻媒体又不能按经济原则办事,发表几百字的稿件,稿酬仅得几元,头片头条新闻,充其量才一、二十元,比起其他途径赚钱实在微不足道。如果记者拿经济效益作比较,心里很难平衡。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安于清贫,甘于清贫,不计个人得失,摆正个人与国家、集体位置,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位置。俗话说,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软,一味贪图小便宜的人,得了一点小恩小惠,就得为人家涂脂抹粉,或按人家提出的要求去写,有意无意使新闻渗入了水分,真实性将会大打折扣,写出的文章欠真实,影响新闻威信,亦影响作者自己威信。有的同志把本职工作当作副业,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本职工作干得平平庸庸,而第二职业红红火火,大发其财。这样一来,不要说当名新闻工作者,连合格新闻工作者亦难当。每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抛开私心杂念,讲奉献,讲节俭,讲艰苦奋斗,讲献身精神。

  五、实事求是。

  我国新闻受大跃进、“十年动乱”影响,假新闻时有发生。时至今日,新闻失实现象仍时有发生,以致部分读者、听众对新闻持有“半信半疑”的观念。为此,确保新闻真实,维护新闻生命,迫在眉睫。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有事实才有新闻,新闻记者必须对报道的新闻全部事实负责,以事实为依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物本来面目,不违背良心乱写,一是不要屈服于邪恶势力,违心做出以事实相反的新闻;二是不受浮夸风影响,有意报大数字,造出与事实有出入的新闻;三是不要贪图小利而乱写;四是不要赶时髦,以偏概全;五是不要为了私利或照顾私人感情而随便乱写;六是不合事实和违反民意的东西,就应当坚决抛弃;七是讲究分寸,留有余地,报道要客观全面,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八要排除一切干扰,敢说实话、真话。

  六、开拓进取。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不应满足于现状,不应仅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忘乎所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要为自己在报纸、杂志、电台或电视中刊(播)出了几块豆腐块,就得意忘形,要写一篇有价值的新闻并非易事,而要做一个名记者、一个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则更加困难。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亦不是好记者。记者在采访写作活动中,能否较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否抓住事物特点和揭示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新闻工作者要舍得花时间系统学习钻研理论原著,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他理论科学体系,同时,新闻工作者需要的知识比一般人要丰富得多,要掌握比较牢固的新闻知识,才能适应本职工作。我县新闻工作者,专业对口的甚少,多数同志属半路出家,“土生土长”,虽然大家情况熟悉,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专业知识,业务水平达到一定水准后,很难再提高,突破、飞跃则更难,许多人写来写去都是那几篇消息,手法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另外,作为新闻工作者,应有相对扎实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文学、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知识。新闻工作者永远不会毕业,要干到老,学到老。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开拓进取、永远向前,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个台阶。

  1997年以来,国家版权局强化版权管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努力开拓版权贸易。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通过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著作权法》,增强全民的版权意识;

  (2)进一步强化版权的经常性管理,把版权管理纳人年度目标考核;

  (3)做好作品自愿登记和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制度,依法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4)成立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中心;

  (5)加大著作权行政执法力度和市场监控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活动。

  我国各地新闻出版部门贯彻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制订完善了有关行政规章和管理办法。主要有:《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内部资料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出版物排版、制版、装订专项经营管理规定》、《书刊印刷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书刊印制质量抽查检测标准》和《书刊优质品奖励办法》,修订了《出版物印刷质量管理规定》。举办了政策法规培训班,对新闻出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

  为进一步保障新闻机构和新闻采编人员依法从事采访活动,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新闻采访秩序,打击假记者的违法活动,要依法保护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新闻机构及其派出的采编人员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采编人员合法的采访活动。各新闻机构及其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所属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保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要支持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相应便利和保障,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应及时主动通过新闻机构如实向社会公布,不得对业经核实的合法新闻机构及新闻记者封锁消息、隐瞒事实。

  要坚持凭合法证件采访。新闻记者证是我国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境内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记者证,由国务院授权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查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制作、发放的证件不得用于新闻采访,重大活动期间主办单位制作的一次性临时采访证件必须随新闻记者证一同使用,方为有效。对于伪造、仿制新闻记者证进行不法活动的要严厉打击。

  要为合格记者及时办理新闻记者证。新闻机构应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新闻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新闻行政部门要及时做好服务工作。所有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证件,被采访人有权通过电话、互联网等途径核验新闻记者证和核实记者身份,并对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新闻机构中暂未领取新闻记者证的采访人员和辅助人员,必须在本新闻机构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带领和指导下开展采访工作,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活动。

  要提高记者队伍的职业素质。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为确保新闻的公信力,新闻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兼职、取酬。新闻采编人员不得介入经营活动,严禁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

  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对报道的事实和内容,必须认真核实,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播未经本新闻机构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严禁借新闻采访活动搞有偿新闻、索贿受贿,严禁借舆论监督搞敲诈勒索。

  六、做强中国新闻教育开放力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千人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函》(教高司函〔2017〕19号),现就进一步做好“千人计划”互聘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高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定一名主管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统筹宣传、人事、教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二、积极推荐遴选。各有关高校至少要推荐1名新闻学专业骨干教师到当地新闻媒体单位兼职或挂职交流,时间为1年。要按照要求,严格遴选,做好后勤保障。具体挂职单位由省委宣传部统一协调,原则上安排教师脱产挂职交流,挂实职,有明确任务分工,参与一线采编工作。

  推荐教师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模范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较为突出的业务能力,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担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专业专任教师10年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但不安排实职,主要从事一线采编业务。

  三、抓紧安排聘任。各有关高校要主动联系编辑记者,自行商定授课时间、内容等事项。每所中央部属高校聘任编辑记者人数不少于2名,每所地方高校聘任编辑记者人数不少于1名。

  要保证受聘教师授课学时。受聘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开课的,每学期授课不少于10学时;以系列讲座形式授课的,每学期讲座总课时数不少于20学时。

  四、按时上报材料。请于2017年7月14日(星期五)前,将《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推荐教师汇总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拟聘教师授课情况汇总表》(附件3)等2项材料以书面形式(含电子版)报省教育厅。

  “编辑记者人选库”涉及个人信息,请各有关高校与省教育厅联系获取。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提升水平、内涵发展,平等合作、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到2020年,我国出国留学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来华留学质量显著提高,涉外办学效益明显提升,双边多边教育合作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能力大幅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是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

  通过完善“选、派、管、回、用”工作机制,规范留学服务市场,完善全链条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出国留学服务。通过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别、专业布局,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力度,构建来华留学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造“留学中国”品牌。通过加大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来华杰出人才等五类人才。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涉外办学水平。

  通过完善准入制度,改革审批制度,开展评估认证,强化退出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建立成功经验共享机制,重点围绕国家急需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类专业建设,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合作办学质量。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稳妥推进境外办学。

  三是加强高端引领,提升我国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通过支持高等学校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高校科技国际协同创新。通过选派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加快引进世界名校师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外籍教师资格认证,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四是丰富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通过整合搭建政府间教育高层磋商、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务实合作、教师学生友好往来平台,完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相关制度,打造一批中外人文交流品牌项目,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加强人文交流机制建设。通过深化与世界各国语言合作交流,加强在汉语推广和非通用语种学习中的互帮互助,推进与世界各国语言互通,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更多国家开发语言互通共享课程,促进中外语言互通。通过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聚集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爱国能量,主动宣传祖国发展成就,积极发挥来华留学人员和外籍教师的宣介作用,积极传播中国理念。

  五是促进教育领域合作共赢。

  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双边多边教育部长会议机制,增进次区域教育合作交流,推动大学联盟建设,深入推进友好城市、友好学校教育深度合作,深化双边多边教育合作。通过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完善金砖国家教育合作机制,拓展有关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通过发挥教育援助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加快对外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开展教育国际援助,重点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

  六是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

  加强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对接沿线各国发展需求,倡议沿线各国共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对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要大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

  一是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布局。

  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支持东部地区整体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率先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区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沿边地区利用地缘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交流,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二是健全质量保障。

  推动亚太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互认,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参与国际学生评估测试,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评估监测能力。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形成以政府监管、学校自律、社会评价为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理论支撑。

  完善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布局,加强国际问题研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支持大学智库合作。健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数据统计和发布机制。建立教育对外开放专家咨询组织,建设研究数据平台,健全决策机制。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监管制度,形成高效可靠的综合监管体系和监督合力。明确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要求,健全行业评价、投诉处理、信息公开、退出禁入机制,形成健康有序的留学市场。

  加强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

  健全教育对外开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目标制定、人才培养、干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加快培养一批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才。加强教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力量权责明确、分工协作、高效有序的教育对外开放运行架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把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完善部际协调机制,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监管和管理职能,发挥学校主体作用,鼓励成立区域性、行业性校际联盟,加强教育涉外行业组织建设。

  三是完善保障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在经费使用及管理上,更多向支持人才倾斜,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按规定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用于支持师生赴国外实习、开展教学实验。完善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政策制度。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对外宣传作用。驻外使领馆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媒体沟通联系,着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对外开放的舆论氛围。

  七、加快突发事件新闻开放启动速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编制和修订的环境应急预案;《办法》规定的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事业单位编制和修订的环境应急预案;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体性活动的临时环境应急预案。

  备案时限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编制和修订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于实施之日起30日内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二)《办法》规定的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事业单位

  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30日内报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45日内报省环境执法监察局备案。

  (三)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体性活动的临时环境应急预案

  主办单位应当在活动开始三个工作日前报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提交材料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二)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文件;

  (三)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评估意见表;

  (四)环境应急预案要素审查表;

  (五)专项环境应急预案要素审查表;

  (六)现场处置预案要素审查表;

  (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备案程序

  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报送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符合备案条件的予以备案,并出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对不符合备案条件的不予备案,并复函说明理由,由申请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纠正后重新报送备案。全省各地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编号实行统一编制。

  八、拓展政务新媒体开放维度

  近年来,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期刊、图书事业发展呈现出4个特点:

  一是新闻事业稳步发展。按照中央要求,我国实施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的治理工作,取消了内部报刊,压缩了公开报刊。

  二是手段日益先进。报刊印刷全部采用激光照排系统,有的还采用电脑终端编辑设备。广播电视普遍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形成卫星传输、光缆传输、微波传输、无线传输等多种形式。

  三是新闻单位的功能增强。各新闻单位在强调导向意识的同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教育、信息、知识、服务等多种功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积极开办经济、交通、文艺等系列台和系列频道,既发挥新闻舆论单位的整体优势,形成新闻宣传的强大合力;又丰富人民生活,为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基本建设进一步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及其运用工作,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开设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在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开展政策解读、回应公众关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有平台无运营”“有帐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等问题,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实践和发挥作用,明确指出的“三大问题”(“有平台无运营”“有帐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正是当前政务新媒体所亟待解决和广大网民最不满意和倍受“诟病”的核心问题和迫切性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方向性。这也更说明,国办对政务新媒体在基层的实践的表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强调政务新媒体的平台建设,重在“管理”

  要加强政务新媒体的“平台建设”。坚持质量优先、管理先行,打造权威发布、反应灵敏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各级政府和部门开设政务新媒体要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一个主帐号,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整体发声的新媒体矩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出现开而不管、管不到位的问题。

  政务新媒体是网络时代政府门户开放的“形象窗口”“信息窗口”“服务窗口”,随时随地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互动和建议反馈,碎片化的传播、人性化的沟通、即时性的应答,均体现了“人媒体”的特征,因此政务新媒体也必须从单向宣传向互动传播升级,在综合性的服务中提升网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感知和口碑传播。老百姓上了网,政府随后也上了网,新媒体平台上由一个个的网民帐号组成并代表着网络社会,而同样,一个个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开设并认证的新媒体帐号,也不应再理解为互不关联而彼此孤立存在的“政府帐号”,政务新媒体是一个在线“政府组织”的有机体,一人组织概念和系统行政状态。因此,对于“政务新媒体”的认知和运行,必须提升到“网上政府”的高度来进行组织行为管理。政务新媒体的无序发展和“野生竞合”状态也必须尽快结束,特别是对一些“僵尸政务账号”,更应首当其冲地进行系统规范和治理。

  政务新媒体的“内容发布”首出“禁令”,要“发布”更要“引导回应”

  政务新媒体要做好内容发布,要紧密围绕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尤其是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政策信息、服务信息,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做好解读解释,注重传播质量,提高信息内容可用性、实用性、易用性,可对政务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再创作,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访谈交流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

  政务新媒体要强化引导回应。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要按程序及时通过政务新媒体等发布信息,公布客观事实,并根据事件发展和工作进展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通过政务新媒体等作出权威、正面的回应,阐明政策,解疑释惑。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网络谣言,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查证辟谣,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予以公布。建立网民留言审看、处理和反馈机制,有序开展互动回应,充分吸收网民意见建议,更好听民意、汇民智。

  政务新媒体姓“政”,政务新媒体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化媒体,其内容发布必须突出并体现“政务当先“原则,做到严谨、规范和政务相关性,进一步地明确政务新媒体“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可谓下了一道不容含糊的“禁令”。这对当前一些政务新媒体在内容管理上“越位”新闻媒体账号、社会自媒体的娱乐账号等,划出了非常明确、准确的“界限”。对于矫正当前一些政务新媒体在内容发布上“凑条数”、追热点、蹭明星等所表现出的不在状态、娱乐化甚至于庸俗化的乱象、怪相治理,非常及时到位。

  政务新媒体是“活媒体”,“活”就“活”在它是基于人与人之间、“江湖”与“庙堂”之间,在线、互动、对话的媒介机制而形成的人性化、人格化信息应用场景,不再是传统媒体媒介机制下的只“说”(发布)不“听”或“听”不到,有发布必然会有评论,评论中必然会产生民意的留言反馈,其中就会有追问式咨询、意见和诉求表达,对于民意诉求不闻不应,显然是有悖“新媒体”的根本特质的。因此,发布之后才是真正的传播开始而不是信息的终结,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情景下,权威发布之后,才是舆情发酵的启始。政务新媒体发布的是否权威、准确、有效,必须通过民意社会的舆论互动和反馈来交叉验证,也是真正建立和达成社会认知、凝聚共识和社会认同的肁始。要“建立网民留言审看、处理和反馈机制,有序开展互动回应,充分吸收网民意见建议,更好听民意、汇民智”,可谓科学地遵循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并对当前及以后政府部门利用新媒体沟通社会、回应政务舆情给出了一种规范化的网络业务指导流程。

  完善审核机制,严格把关内容,托管要授权留责

  要加强政务新媒体的审核管理。开设政务新媒体的政府和部门要建立明确规范的工作程序,并指定在编人员专人专岗负责政务信息发布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严格把关发布内容。重大信息发布要经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对于委托其他单位运营的政务新媒体,开设单位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核把关和检查指导,避免发布不当言论。

  “加强审核管理”,是对政务新媒体在“管理先行”的重申和精益强调,具体而言,就是政务新媒体的人员管理(在编要求、专人专岗)、职责管理(拟稿、审核、领导签批)、流程管理(先审再签后发布)、内容管理(避免不当言论)。对政务新媒体的委托运营提出同标准的要求,即“授权留责”,政务主体单位要审核把关和检查指导,而不是一委托什么都不管,要担责,这就意味着如果“出问题”,也必然要追责和问责。

  强调“协同”管理,健全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政务新媒体的协同机制。要与宣传、网信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跟踪监测政务新媒体相关网络舆情,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程序及时报告,会商研判,妥善处置。要与主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加强协同联动,主动转载转发重要政务信息,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传播效果。加强政务新媒体网络安全运营,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防止帐号被攻击、被窃取,发布的信息被篡改。

  要完善政务新媒体的考核监督机制。健全政务新媒体考核评价体系,围绕信息质量、发布时效、传播效果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工作落实好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表扬,对内容长期不更新、信息发布不准确、互动回应不及时性、运维管理不规范,在发生重大政务舆情时“失声失语”“雷言雷语”“信谣传谣”引发负面舆情的政务新媒体,要督促整改,问题严重的进行问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政务新媒体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推广交流好的做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关于政务新媒体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层出不穷且屡见不鲜,往往也是政务新媒体自身疏于管理而“无事生非”式地直接滋生和引发社会关注舆情的高风险因素,如“被盗号”“被发布”等,既往应对此类舆情的”临时工“策略也被网民不再理解和接受,因为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监管不力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总是无法推卸责任的。考核评价就是“指挥棒”,给出了政务新媒体明确的考核指标依据和侧重,这就是“围绕信息质量、发布时效、传播效果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这对于当前政务新媒体普遍性地唯粉丝数量、唯“转评赞”数据的显性指标考量倾向,求真务实地给出了矫正和指引方向,那就是以传播的终极效果为根本依据和核心来引导、激励和考核政务新媒体。强调政务发布的“信息质量”,强调以接近受众接受的时间预期为准则的“时效性”,强调以社会舆论普遍接受和认同原则的“传播效果”,这些具体的指导意见前所未有,且科学合理,切中要害。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